鹿港丁家大宅

鹿港丁家大宅乃閩南式建築,與大陸陳埭的進士宅一模一樣,只是占地面積稍大一些。一百多年來雖經過好幾次的修建,但是面目不改當年的古風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鹿港丁家大宅
  • 風格:閩南式建築
  • 位置:位於中山路130、132、134號
  • 附近景點:民俗文物館、鹿港舊火車站
附近景點,所在位置,

附近景點

民俗文物館、鹿港舊火車站、龍山寺、金門館、文開書院、玉珍齋、鳳山寺、摸乳巷、三山國王廟、半邊井、興安宮、瓮牆、意樓、元昌樓井...等。

所在位置

位於中山路130、132、134號。
於傳統小吃金盛堂後方,可由金盛堂直接進入。鹿港丁家大宅追逆自王家開始居住,到現在約有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前面三間店鋪共寬約15公尺,深度約70公尺,總面積約三百一十多坪。店鋪為一進、二進開始構成四合院。經過照廳再過深井便是大廳,兩邊是廂房,共有十間。後面有兩個院子,出去還有一處小花圃景光。在鹿港整修中山路上,如此大宅第可以說獨有僅有,堪稱鹿港丁家大宅。
鹿港丁家大宅六房二十世祖 壽泉醴澄公,賜進士出身,同知銜,誥封廣東即用知縣。後來回台灣掌教白沙書院,是故丁家大宅、新協源亦稱進士宅。丁進士宅興建於光緒年間,是鹿港碩果僅存的進士第,當時興建材料均是從大陸載運花崗石板、 杉木、磚瓦等建材而成,迄今已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1999年「九二一」地震,一百多年的古昔,整棟房屋給震壞了。
屋頂牆壁嚴重倒塌、柱子傾斜龜裂,危險重重而被列為危險房屋。早年被列為古蹟保存區,於2000年十月二十五日,核定為縣定古蹟。後來由縣政府文化局主導,在2003年三月十七日開工動土修復,鹿港丁家大宅經過兩年多的修繕,於2005年八月三日重修落成。日據時代,日本人占據台灣時把五福街拓寬,前面改為洋式二樓,丁氏前面仍然擁有三個店面。
後來在日據時代末期,三房因生活之方便,將權屬頂讓給六房而搬至清水,所以目前丁家大宅權屬五房、六房所有。原住家稱舊協源。鹿港丁氏開台人,於清朝道光五年,攜年僅十三歲的四子克家公到台灣,在碼頭跑單,後來從販賣雜貨到經商,置屋,今中山路92、94、96號,經營船頭行貿易商,與大陸沿海做買賣,堂號協源,就此後便在鹿港丁家大宅定居下來。
據目前資料得知,丁氏族人應屬回族族民,當年樸實公攜子來台,為了入風隨俗就漢人拜佛登祖,延續至今。當年克家公育有七子三女,雨豕居人口暴滿。於是在五福街中段,當時稱大街頂,今中山路130、132、134號,向王家買下瓦店三座,約是西元1880年,即今丁家大宅。經過修建後,七位兄弟抽籤決定,由三房、五房和六房搬到新居,稱謂新協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