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母灣組(Lumuwan Fm)是地層單位編碼為06-46-0202,地層地質年代為K1,分布於海南的地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鹿母灣組
- 外文名:Lumuwan Fm
- 地層單位編碼:06-46-0202
- 地層地質年代:K1
鹿母灣組(Lumuwan Fm)是地層單位編碼為06-46-0202,地層地質年代為K1,分布於海南的地質。
鹿母灣組(Lumuwan Fm)是地層單位編碼為06-46-0202,地層地質年代為K1,分布於海南的地質。命名廣東地質局七六四隊,1964,1∶20萬海南島區測報告。特徵層型:正層型 儋縣鹿母灣—白沙縣白水港剖面。文獻...
鹿母灣組(群)紫紅色碎屑岩。下部以砂礫岩、含礫長石石英粗砂岩為主 泥岩。上部長石石英細-粉砂岩夾含鈣泥質粉砂岩、粉砂質泥岩。中文名稱 鹿母灣組(群)特徵 。含介形蟲:Cypridea wenmingsiensis,C. curta,C. epimeca,Eucypris debiloides,E. angulata;輪藻:Nesochara symmetrica-Euaclistochara組合及...
葛梅鈺等,1983年發表。鹿馬組主要為一套灰色砂質頁岩、粉砂岩,底部為含礫砂岩。地層特徵 含珊瑚:以Trapezophyllum sp.為主,計有Favosites sp.,Pleurodictyum sp.,Lithophyllum sp.等及腕足類、三葉蟲等。屬近岸淺水潮下環境。與下伏尖嶺組為整合接觸,與上覆白堊系鹿母灣組不整合接觸。厚64米。
報萬組為灰黃色、青灰色及紫紅色、黃綠色砂岩、泥質粉砂岩、雜砂岩及泥岩。含介形蟲:Cypridea sp.,Cyprinotus sp.,Lycopterocypris sp.;孢粉: Triporopollenites sp.,Tricolpites sp.,Triptyches sp.;苔蘚蟲、植物等化石。為河湖相沉積。與上覆長茅組及下伏洪帽組、鹿母灣組均為整合接觸。厚816-...
張麗旭於1942年命名。年代 K2 命名 河田學夫、張麗旭等,1942年手稿用名;特徵 中國地質學編輯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1958年介紹。 為一套紫、紫紅、紫灰、灰黃、灰綠色長石砂岩。中下部夾少量粉砂岩、鈣質泥岩,中部夾少量礫岩。產孢粉等。未見頂;底界與下伏鹿母灣組整合接觸。出露厚816-1098米。
臨高組 臨高組是耿良玉等於1979年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命名 耿良玉等,1979年命名,與鹿母灣組(群)同物異名,命名晚於前者,廢棄。分布範圍 華南,海南省。
sp.等;介形類:Cyprinotus cf. formalis,Ilyocypris cf. biplicata,Candoniella cf. albicans等;孢粉:為Crassoretitriletes-Polypodiisporites-Quercoidites組合。其時代可能為中新世早-中期。為河湖相含煤碎屑岩沉積。與下伏鹿母灣組呈不整合接觸;與上覆燈樓角組呈平行不整合接觸。厚250-629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