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斑鰨(Leiognathus ruconius) 俗稱花鱗。鯧科的一種。體卵圓形,側扁而高,腹部較背部隆起。口小,口管向上斜,頭部光滑無鱗,愎鰭基部有一枚大腋鱗,體背部銀青帶紅色,愎部跟白色.背部10條暗色橫帶,胸鰭黑色,項部和背鰭基有—條暗色縱紋:棲息於河口近岸海區,喜集群,多在水面活動:用定置網或小拖網可捕撈;分布於印度洋、太平洋熱帶海域,我國見於東海和南海,秋季產量較多。與其相近的尚有黃斑鯧、短吻鯧、條蝠等[3種,皆系近海小型食用魚類,一般漁獲體長在40—70毫米。可食部分占85%,每100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質15.7克,脂肪0.2克,鈣251毫克,磷63毫克及其他無機鹽等。鮮食可炸食、制酥魚,或不加鹽煮湯食用。可治小兒消化不良,為小雜魚,裝魚筐加碎冰保鮮運銷。也可鹽千或制魚粉。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鹿斑仰口鰏
- 拉丁學名:Leiognathus ruconius
- 別稱:花鱗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分布區域:南海; 台灣海峽;東海南部;印度洋南岸;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日本
基本信息,形態特徵,習性,漁業,
基本信息
觀賞魚類:否
俗名:金錢仔
食用魚類:是
是否有毒:否
科目英文:Leiognathidae
經濟魚類:是
科目:鰏科
最大長度:8 cm
命名者:Hamilton, 1822
棲息深度:5-20公尺
形態特徵
體卵網形,側輔而高,腹部較背部隆起。體長為體高的1.7-1.9倍。頭較小,背部較凹。吻短,吻端不呈截形。眼大。口小,傾斜。齒細,絨毛狀,上下頜齒各l列。頭部光滑無鱗,體被小圓鱗。背鰭和臀鰭基部有鱗鞘。背鰭1個,第三和第四鰭棘的前下緣有細鋸斷。臀鰭第三鰭棘的前下緣也有細鋸齒。腹鰭亞胸位,甚小,基部有1枚大腋鱗。臀鰭基底長,與背鰭鰭條部同形、相對. 尾鰭分叉, 側線不完全,僅延伸至背鰭基底後端下方。體背部銀青帶紅色,腹部銀白色。背部有8-10條暗色橫帶。頸部和背鰭基有l條暗色縱紋。胸鰭黑色。
習性
鹿斑仰廠]鯧屬熱帶、亞熱帶近海暖水性近底層魚類。主要棲息於沙泥底質近岸海區及河口區。群游性,一般皆在底層活動,活動深度較淺。肉食性,以小型浮游生物為食。生殖期為6-7月。體長50 mm左右即達性成熟。體內發光腺會發光,腺體外膜收縮或舒張使發光忽明忽暗。
漁業
鹿斑仰口鯧是福建沿海常見小型魚類,體長一般為40一70 mm。肉質細嫩,可食用。魚體較小,適合煮湯。為張網作業兼捕對象,產量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