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女降龍

鹿女降龍

傳說黃河上遊仙洞之中,有一鹿仙女,心地善良,好濟困扶危。聽聞下游黑龍潭中,潛伏一條黑龍,經常興風作浪,驚擾行人,還溯河而上傷害鹿群,鹿仙女為百姓及鹿群安危,降服黑龍為其坐騎。後邂逅唐堯,誕下丹朱後,因與黑虎仙之爭,為天帝所迫隱居深山。人們感念鹿仙女功德,在南仙洞黑龍洞左旁的一個小洞窟中為鹿仙女塑像紀念,千百年來香火不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鹿女
  • 外文名:lù nǚ/rǔ
  • 神話體系:中國上古神話,道教
  • 居所:黃河上遊仙洞
  • 象徵:鹿
人物事跡
鹿仙女生得肌膚若冰雪,體態嬌艷,儼然綽約處子。她心地善良,好濟困扶危,為民除害。仙洞溝附近黑龍潭中,潛伏一條黑龍,經常興風作浪,驚擾行人,還溯河而上到鹿溝一帶傷害鹿群。鹿仙女顧念百姓的安全和鹿群的生存,決心制服黑龍。一天她來到黑龍潭邊,向黑龍挑戰,黑龍從潭中奮身騰躍而起,張牙舞爪,直奔仙女。鹿仙女伸手向黑龍一指,黑龍一下子癱軟地陷在河灘上,向鹿仙女求饒,表示願終身為仙女效勞。鹿仙女饒它不死,將它關押在黑龍洞裡,變為自己駕乘的坐騎。從此,黑龍對仙洞溝一帶生靈的危害始得解除。
帝堯受命於危難之時,先是“十日並出”,禾稼焦枯,繼而洪水泛濫,淹沒田園,各地部落方國,割據稱雄,獨霸一方。帝堯依靠后羿等部落方國領袖的支持,削平群雄,重新統一中原,率領民眾與水旱災害作鬥爭,萬民稱頌。一天,他到仙洞牧馬坡巡視,同牧民談論畜牧之道。牧民們順便也講述了鹿仙女為民除害的故事。正說之間,忽見一位仙女凌空飄然向仙洞而去,眾牧民驚喜地指給帝堯說,那就是被稱姑射神女的鹿仙女。帝堯回堯都以後,鹿仙女的形象一直浮現於他的腦海里,縈繞在他的心頭。夜裡夢見鹿仙女飄飄然從天而降,凝目含笑,向他走來,與他並肩攜手,互訴衷情,駕雲凌空同游。帝堯微服到姑射山訪察,走到仙洞,遠遠看見林邊草坪上有一個青年女子翩翩起舞,婀娜多姿,忽兒騰空,忽兒遁地,穿石如人虛,履空如平地,身邊有一隻小鹿陪伴著她。帝堯心想,她一定是鹿仙女了,於是健步上前,向她打躬施禮。不意她竟未答話,抽身躲到一棵松樹後邊,面含嬌羞地裝作用木梳梳頭。待堯將走近時,她將木梳往這株樹上一紮,又轉到另一株樹後邊嘻笑著。帝堯也嘻笑著追趕,不覺來到一個僻靜處,猛然從山谷竄出一條巨蟒,口吐紅信,目光瞵瞵,昂首向堯撲來,帝堯後退不及,被地上的草叢絆倒。在這危急時刻,鹿仙女見狀,折身一個箭步跳到帝堯身前護擋住他,傾手一指,只見那巨蟒渾身顫抖,癱瘓在地,按照指令,回身向山谷退去。
這蟒是由黑虎仙幻化而成;意欲加害帝堯。帝堯驚恐之餘,一再拱手感激鹿仙女救命之恩。二人相隨回仙洞途中,互相傾訴衷情,情投意合。當晚帝堯留住仙洞。第二天鹿仙女領著帝堯游山觀景,鹿仙女指著閃閃發光的大鏡石說:“我常常對著它照面整容”。走到澗溝下的石台邊,鹿仙女說她“常坐在這台上梳理頭髻,大家傳為我的梳妝檯。”她向對面岸上的層層石階一指,說她經常從那裡拾階而上,人稱仙梯。她說她經常騎黑龍去後溝的龍鬚瀑沐浴戲水,“我喜歡這神奇的大自然,喜歡自由自在地生活,但從見到你以後,我打內心裡敬佩你匡扶天下的大志,甘願扶助你光大帝業”。帝堯聽後,十分欣慰,表示願作比翼鳥和鳴齊飛。二人遂訂立婚約,擇定吉期成婚。帝堯與鹿仙女雙方結鸞儔於仙洞之中,以洞為新房,對面的蠟燭山上光華耀眼,照得南仙洞如同白晝一般。後來人們便稱這新婚之夜為“洞房花燭夜。”
帝堯婚後,忙於治理國事,鹿仙女也經常關照牧馬場的事。第二年鹿仙女生了一個男孩,堯很高興,為他起名為“朱”。鹿仙女撫育兒子,漸漸成長。聽說一隻巨蟒在牧馬灘吞食牧民,她想一定又是那黑虎仙在興妖作怪。於是決心降服那隻惡蟒。她從牧馬灘追趕那蟒,跟蹤來到梳妝檯下,那蟒正要回身,鹿仙女縱身一躍,用劍直刺人那蟒的喉嚨,巨蟒被刺身亡。黑虎脫身而去,後來那裡留下了巨蟒窟。黑虎仙愈加嫉恨鹿仙女,想方設法要加害鹿仙女。鹿仙女只得向天帝告發,天帝派天兵天將捉拿黑虎仙,將黑虎仙壓在乎陽東南的山丘之下,是為臥虎山。天帝同時又罰鹿仙女與帝堯割斷塵緣,鹿仙女無奈,將幼年的朱兒送還帝堯,從此,隱居深山。帝堯派人四處查找,不見蹤影,親上姑射山去找,沒明沒夜地呼喚,也不見回音。帝堯另娶散宜氏女為妻,生了七男二女。朱兒後封于丹地(浮山),故稱丹朱邑。後來人們感念鹿仙女功德,在南仙洞黑龍洞左旁的一個小洞窟中為鹿仙女塑像紀念,千百年來香火不絕。
傳說上古姑射山北仙洞一帶有堯王牧馬坡。山頭綠草如茵,山坡灌木叢生,溝下一片林海。春天草木萌發,生機勃勃,夏天樹木茂盛,山花爛漫,秋天楓葉紅似火,冬天松柏傲霜雪。傳說這裡“樹為堯王栽”,是堯王的放馬山,至今那裡北有生馬莊,南有牧馬灘,生馬、二駒的村名都是堯王時留傳下來的名稱。《臨汾縣誌》中以此地為臨汾八景之一。山下汾水西邊的東馬柵、西馬柵傳為堯王的牧馬場,鹿仙女與堯王婚後,還在這一帶管理過馬場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