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早石炭世晚期地層。最初命名地點在中國吉林盤石縣鹿圈屯,故名;分布於吉林中部、遼寧西北部。石灰岩、凝灰質砂岩、粉砂岩、頁岩,在石灰岩中含袁氏珊瑚(未定種)、中國貴州珊瑚、寬圓蛤珊瑚、衰老軸管珊瑚、中國擬棚珊瑚及愛德堡大長身貝等,厚約1230米,與下伏石炭統北通氣溝組呈整合接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鹿圈屯組
- 最初命名地點:中國吉林盤石縣鹿圈屯
- 分類:早石炭世晚期地層
- 分布區域:吉林
屬於早石炭世晚期地層。最初命名地點在中國吉林盤石縣鹿圈屯,故名;分布於吉林中部、遼寧西北部。石灰岩、凝灰質砂岩、粉砂岩、頁岩,在石灰岩中含袁氏珊瑚(未定種)、中國貴州珊瑚、寬圓蛤珊瑚、衰老軸管珊瑚、中國擬棚珊瑚及愛德堡大長身貝等,厚約1230米,與下伏石炭統北通氣溝組呈整合接觸。
屬於早石炭世晚期地層。最初命名地點在中國吉林盤石縣鹿圈屯,故名;分布於吉林中部、遼寧西北部。石灰岩、凝灰質砂岩、粉砂岩、頁岩,在石灰岩中含袁氏珊瑚(未定種)、中國貴州珊瑚、寬圓蛤珊瑚、衰老軸管珊瑚、中國擬棚珊瑚及愛德堡大...
鹿圈群 鹿圈群是業治錚於1959年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命名 業治錚,1959年命名,已改稱鹿圈屯組,廢棄。分布範圍 東北,吉林省。
鹿圈組是業治錚於1959年手稿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命名 業治錚1959年手稿命名于吉林省磐石縣明城車站東南的鹿圈子;楊敬之等,1962年介紹(楊敬之等,1962,中國的石炭系。北京:科學出版社),已劃歸鹿圈屯組(同物異名),停用。分布範圍...
林英鐋、武世忠,1984年介紹。特徵 以巨厚的變質火山岩為其特點,夾有大理岩化灰岩和變質砂岩。含珊瑚、腕足類、苔蘚蟲等化石。與上覆磨盤山組呈整合接觸;未見底。出露厚度大於309米。本組與鹿圈屯組沿走向相變,後者層位略高。
吉林系 吉林系是劉鴻允於1956年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命名 劉鴻允,1956年命名,相當磨磐山組,石嘴子組,鹿圈屯組,已停用。分布範圍 東北,吉林省。
處理、分析,獲得了少量的牙形刺化石,Gnathodus、Declingnathodus、Idiognathoides分子主要分布在早-晚石炭世鹿圈屯組,Idiognathodus、Gondoloella、Neognathodus分子主要分布與晚石炭-早二疊世磨盤山組中,初步揭示了吉林中部地區...
吉林層(組)是1932年河田學夫(Kawada M.)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命名 河田學夫(Kawada M.),1932年命名于吉林省吉林市(河田學夫(Kawada M.),1932,吉林圖幅地質圖說明書),已解體為鹿圈屯組、磨盤山組等,廢棄。分布範圍 ...
早石炭世植物組合主要分布於新疆北部的黑山頭組、南明水組和滴水泉組以及東部吉林省的鹿圈屯組。早石炭世植物稱為 Lepidodendropsis-Tomiodendron-Chacassopteris 組合;晚石炭世早期植物化石主要分布於卡拉吉拉組、巴塔瑪依內山組 、居里...
七間房亞組 七間房亞組是林英錫、武世忠於1984年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命名 林英錫、武世忠,1984年命名,為鹿圈屯組的同物異名,已停用。分布範圍 東北,吉林省。
故名。分布於吉林中部、黑龍江西部、遼寧西北部。岩性為細砂岩及粉砂岩,含霍爾氏管孔貝、細弱石燕、雙褶紡錘貝、奇特腕孔貝等,厚約210餘米,與下伏上志留統二道溝組呈不整合接觸,與上覆下石炭統鹿圈屯組呈整合接觸。
故名。分布於吉林中部及遼寧西北部。岩性為中厚層石灰岩,富含類,自下而上的組合有:始史塔夫—假史塔夫組合;原小紡錘—始紡錘組合;紡錘—小紡錘組合。厚約390米。與下伏下石炭統鹿圈屯組呈假整合接觸。
本組蜓類包括3個組合,即Fusulina-Fusulinella組合,Profusulinella-Eofusulina組合,Eostaffella-Pseudostaffella 組合。並含珊瑚,腕足類及有孔蟲等化石。為淺海相沉積。整合於石咀子組與鹿圈屯組之間。層型剖面厚351米;區域厚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