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台山

鹿台山位於沁水縣西南張村鄉境內,海拔1463米。岩峰聳峙在眾山拱繞之中,山勢崢嶸,氣勢磅礴,迤邐東南,疊嶂起伏,氣貫長虹。背有杏谷朝霞,陽為蘆葦深叢。西起黑嶺黃父,塢嶺臥雲;南應遠眺歷山,舜耕遺蹟;北依碧峰清翠,蒼柏參天;東延石樓精舍,金碧輝煌。據《山海經》記載:鹿台其山,以台拱疊為山,雄立群山之中。山中有鹿,常年嘶鳴,故名曰:鹿台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鹿台山
  • 位置:沁水縣西南張村鄉境內
  • 海拔:1463米
  • 特點:氣勢磅礴,迤邐東南
山西鹿台山,河南鹿台山,

山西鹿台山

龍首山再向西二百里,叫鹿台山。山上白玉遍布,山下多白銀。山中有許多野獸,其中多是牜乍牛、羬羊、白豪。山中有許多鳥,其中有一種名叫鳧的鳥,形狀同雄雞相似,卻長著一副人臉。鳧的叫聲就像自呼其名。鳧出現的地方會有兵亂。
〔豪,與《竹山》中的豪彘相同,只是這種豪的毛皮是白色的,所以叫做白豪。〕

河南鹿台山

在河南省汝州市區西北十公里處,唐朝時與風穴山和崆峒山並列為汝州名山,唐《元和郡縣誌》、清《讀史方輿紀要》、《汝州志》均將其列在名山條目中。這裡曾是食療鼻祖孟詵的隱居地,唐代大詩人李白和著名隱士元丹丘也在這裡留下過他們的足跡。
鹿台山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說取自明《一統志》,“鹿台山,在南陽府汝州北二十里,有台狀若蹲鹿。”;一說取自當地流行的說法,鹿台山山巒起伏,群峰林立,山崖陡峻,只有鹿台山頂是平的,遠看像個台子。鹿台村在山南的一條山峪里,從村里向北到鹿台主峰有五個呈梯級狀的山丘相連,山丘同鹿台山一樣均是平頂,和鹿台相加正是六個平台,“六”字的汝州方言也念鹿音,因此叫鹿台山。
鹿台山在嵩山南麓,屬嵩山余脈,海拔751米,是汝州北部諸山脈的最高峰。站在鹿台山頂,極目北望,少室山、太室山在雲海中漂浮,猶如海市蜃樓一般。西、北、東三面諸峰相連,如圍屏,還像太師椅,鹿台山就像坐在太師椅上的老者。 鹿台山向南距河南省汝州市陵頭鄉孟莊村4公里,有“村村通”水泥公路通到山前。鹿台山地處河南省汝州市陵頭鄉和尚廟行政村,過去這裡山高路險,交通不便,全村500多口人,分布在三個自然村。 天心寨上孟家廟 汝州孟氏族人的家廟就建在鹿台山巔一塊平地上。孟家廟早已不存在了,代之的是附近民眾新修的盤龍宮,裡面敬得是“全神”,道教、佛教相會,連孫大聖也成了護佑神。 盤龍宮是北唐溝村民毛相臣等老人集資修建的,僅塑像就花費了15000多元,也不知道他們是怎樣將這些建築材料運上山的。當天,看護盤龍宮的是毛相臣的兒子毛躍民。 鹿台山形似巨龍,山表全是紅白相間的風化石,石質硬度不大。孟氏家廟占據的約1000平方米的土地很肥沃,沒有沙石之類的雜質,種的棉花和蔬菜長勢喜人。這塊地被突出的呈圓形的石基包圍,基內是土,由外向內逐漸增厚,最厚處有10多米。基外則是石坡,只有很薄一層附在山草下的沙土。 天心寨,是自然形成的,古時候寨牆很高;解放後,山上的樹木被砍伐,水土流失就成了現在的樣子。傳說唐宋時這裡的寨牆很高,寨牆上掛的燈籠在河南省汝州城就能看到。天心寨過去很有可能是個火山口,火山噴發的熔岩呈放射狀向周圍堆積,形成了圓形的石寨。後來火山停噴,成了死火山。大洪水時期,洪水漫過這個地方,挾帶的泥沙經過不斷沉積將火山口淤平,成為一體。洪水過後山勢重現,經過雨水的不斷沖刷,火山口內的淤土得以保存,外邊的就隨著山洪流到了山下,成了今天的模樣。試想,大唐時的天心寨一定很高大,足以阻擋野獸的侵襲。周圍陡峻的山勢可以與外界隔絕,是隱居的好地方。周圍數百平方公里的山林,有數不盡的草藥供孟詵享用。寨內肥沃的土地可以植花養草、種糧種菜。西北方不遠處的一座山丘阻擋了風的流動,使天心寨少了寒風的侵擾。 鹿台仙蹤  鹿台山附近產一種叫山菖蒲的中藥。孟新堂講起《神仙傳》中的一個傳說:“漢武帝上嵩山,忽見有人長二丈,雙耳垂肩。帝禮而問之。曰:‘吾九疑山中人也,聞中嶽石上有菖蒲,一寸九節,食之可以長生,故來采之。’忽不見。帝謂侍臣曰:‘彼非欲服食,以此喻朕耳。’”宋人王敬美云:“菖蒲以九節為寶。以虎鬚為美,江西種為貴。本性極愛蔭,清明後則剪之,冬則以缸覆之,不唯明目,兼助幽人之致。”  《李白傳》載,唐天寶元年,李白因嵩山道士吳筠的推薦,被玄宗召至長安。當時的唐玄宗,昏聵驕縱,不理政事,召李白進京,不過是愛其詩名,讓他供奉翰林,成為文學弄臣而已。李白傲岸不羈的性格,招致了權貴佞臣的讒毀,天寶三年,李白滿懷激憤棄官離開長安,開始了雲遊生活。他過洛陽,出龍門,來到汝州,聞汝州北部的鹿台山曾是孟詵的隱居地,便放棄去南陽的念頭,決定登鹿台、游嵩山。  當年,李白來到鹿台山,在天心寨小息。他站在鹿台山頂看到嵩山上雲海翻滾,心情異常激動。第二天一大早,便沿山路朝嵩山的方向走去。在鹿台山北側的一個谷地,他見一位公子頭戴草帽,身穿汗衫,腳穿厚底雲鞋,手拿一把尖钁,文質彬彬,舞動著尖钁像是在挖掘什麼。李白見此人氣度非凡,便上前施禮問道:“先生在挖什麼?”公子連看都不看一眼,說:“菖蒲!”李白又問:“采它有什麼用?”公子說:“服之益壽延年。”這時,李白也發現身邊崖縫中生長著幾棵菖蒲。他走過去拔了一棵,仔細觀看,發現此株高有尺半,葉呈劍狀,兩行排列,根部互相包圍,頂部開滿綠色小花,散發著淡淡的香氣。  李白看著菖蒲問:“公子貴姓?家住何處?”他問多時,沒人應聲,回頭一看,一道白霧飛來,哪裡還有公子的身影。  晚上,李白來到鹿台山北的青石嶺,住在承天宮道院內。他和道長談起在山上遇見采菖蒲公子一事,道長對他講,這位公子是將門之子,學識淵博,中了舉人,卻不肯做官,慕孟詵長命百歲,也來到嵩山南麓,隱居潁河岸邊。聞孟詵愛食菖蒲,就選長在鹿台山附近的菖蒲食補。李白聽罷,對公子蕭然起敬,撥亮油燈,揮筆寫下《嵩山采菖蒲者》:  神仙多古貌,雙耳下垂肩。嵩岳逢漢武,遍是九疑仙。我來采菖蒲,服食可延年。言終忽不見,滅影入雲煙。喻帝竟莫悟,終歸茂陵田。 兩天后,李白來到嵩山南的一個道場,眾人正為一個叫楊山人的隱士餞行。楊山人早聞李白的大名,忙將李白讓到主席。席間當談到采菖蒲的公子,楊山人說,這位公子名叫元丹丘,常州府人氏。他和元丹丘很要好。元丹丘常在他的茅舍落腳,他希望李白能同元丹丘結交。  當楊山人離開時,李白寫下了《送楊山人歸嵩山》:  我有萬古宅,嵩山玉女峰。長留一片月,掛在東溪松。爾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歲晚或相訪,青天騎白龍。  過了幾日,元丹丘來楊山人寒舍,得知在鹿台遇到的是李白時,忙問李白哪裡去了。楊山人說:“詩人找你去了。”元丹丘聽罷,騎上他的海龍馬,忙找李白去了。  雙方互相找了半月余,終於在鹿台山與風穴山之間的潁河(今洗耳河)許由宮見面,兩人相談甚歡。當談到許由洗耳的故事,李白寫下了:  君思潁水綠,忽復歸嵩嶺。歸時莫洗耳,為我洗其心。洗心得其情,洗耳徒買名。謝公終一起,相與濟蒼生。  李白來到元丹丘的住所,二人“同衾臥羲皇”,極盡“方從桂樹隱,不羨桃花源”的安居之歡。看到元丹丘的潁陽山居,北依馬嶺,連峰嵩丘,南瞻鹿台,極目汝海,李白心裡非常仰慕,對元丹丘隱居生活甚為嚮往,於是接連寫下了《題元丹丘山居》、《題元丹丘潁陽山居》、《觀元丹丘座巫山屏風》、《元丹丘歌》等幾首詩。其中《元丹丘歌》最為著名:“元丹丘,愛神仙。朝飲潁川之清流,暮還嵩岑之紫煙,三十峰長周旋。長周旋,躡星虹,身騎飛龍耳生風。橫河跨海與天通,我知爾游心無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