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魚市

鹽魚市

鹽魚市位於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東部。鹽魚市西與浦頭街連線,東至文英樓拐向北至河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鹽魚市
  • 外文名:Yanyu Shi
  • 地點: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
  • 重要景點:定潮樓、霞東書院
歷史沿革,重要景點,定潮樓,霞東書院,

歷史沿革

明隆慶元年(1567年),明政府正式取消“海禁”,在月港(今龍海海澄)開設“洋市”,月港崛起為15世紀後期至17世紀中期我國東南地區海外交通和海外貿易中心,盛況空前。在月港的輻射帶動之下,漳州城經濟繁榮,成為“百工鱗集”“機杼爐錘”交響的商業和手工業城市。浦頭港古碼頭以九龍江西溪河道航運樞紐的身份,成為海澄、石碼、廈門等四方商舶漁船停泊地和福建、江西、浙江、廣東等省以及台灣、東南亞的貨物中轉站。浦頭也由溝渠密布的荒蕪之地發展成為人煙輻輳、賈肆貨棧星列的街區。浦頭街東段的魚行最多時竟達20多家,鹹乾魚貨、生猛蝦蟹的批發零售晝夜不息,因之得名“鹽魚市”。
鹽魚市
鹽業的經營者,過去稱“鹽館”,是有勢力的商號向官府承包來搞專賣的,館設於朝天宮,漳州城郊居民的食用鹽均仰給於此。
鹽魚市中,除來自廈門、漳浦、海澄、雲霄的魚貨外,有來自台灣的海產品。水產行業的多數開設於鹽魚市,有豐昌、長成、東記、營成、捷成、古發、合成、協興、瑞發、坤成、同永源、源成、裕盛、茂昌、正茂等一二十家店號。魚貨有來自台灣的金線紅鹹魚、鹹鰱魚,金門的青鱗魚、大嶝小嶝的牡蠣蚝,廈門港的白帶魚、黃花魚、加里魚、馬鮫魚、鯊魚,同安縣鼎美的蚶,澳頭、杏林的牡蠣蚝,以及漳州沿海地區的海產品。魚貨有鮮活的,有鹹的、有乾製品,源源不斷地運來漳州,然後由魚行批發到城裡及鄰縣的魚販手中。有時,閩西如龍巖、長汀等縣的商販也來採購,他們多採購鹹魚、乾脯之類水產品,鮮活難以保鮮。魚市多開設夜市,一般是凌晨二時左右開始營業,上市時分,燈光搖曳,人頭攢動,吆喝聲此起彼伏。
鹽魚市“文革”期間為紅霞路。

重要景點

定潮樓

明清建築,樓上兩進:前進面街祀周倉,後進臨水祀媽祖;樓下臨水。《重修文英樓碑記》(嘉慶十三年,1808年)載:鷺島賈船鹹萃於斯,四方百貨之所從出也。可見當時熱鬧。時東、西、南均已改造。

霞東書院

霞東書院始建於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原為將領藍理的公館,乾隆年間文華殿大學士蔡新歸隱後在此講學,道光元年(1821年)重建。建築坐西北朝東南,由門樓、主殿和兩側廊房組成“口”字形布局。主殿面闊進深各三間,懸山頂,燕尾脊,抬梁穿斗混合式構架。[1]供奉主神及配祀神靈有文昌帝君、魁星夫子、觀音 菩薩、破肚將軍蘭理、福德正神。廟宇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建築面積300平方米,仿宋建,燕尾式二進三開間的建築特點。清道光元年,2003年再次重 修,為福建省省級文保單位。2005年同台灣十三腔聖樂團進行藝術交流,每三年一次與四川七曲山文昌祖庭洞經樂團進行一次藝術交流。2006年11月,登 記民間信仰活動場所。農曆二月初三文昌壽誕,七月初七魁星壽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