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額,漢語詞語,讀音yán é,意思是鹽的產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鹽額
- 拼音:yán é
- 注音:一ㄢˊ ㄜˊ
解釋,出處,
解釋
鹽的產量。
出處
《宋史·食貨志下四》:“以鹽額論之, 淮 東之數多於 二浙 五之一。
鹽額,漢語詞語,讀音yán é,意思是鹽的產量。
鹽額,漢語詞語,讀音yán é,意思是鹽的產量。解釋鹽的產量。1出處《宋史·食貨志下四》:“以鹽額論之, 淮 東之數多於 二浙 五之一。...
鹽額錢,宋代鈔鹽制,實行獎勵地方的鹽利分紅制度。官府向亭戶擴大徵購鹽產後,從賣鹽“課利增羨”中撥給各路轉運司的部分紅利,並準備用來提高亭戶的鹽本錢,稱為“鹽額錢”。該項制度以元祜八年(1093)賣鹽歲收為基準,凡...
第三節鹽額的全盛 第四節鹽務的衰敝 第五節結語 貳南宋淮浙鹽的運銷 第一節前言 第二節銷鹽組織的重建 第三節入納的長期興盛 第四節鹽法的紛更衰弊 第五節結語 參南宋福建的鹽政 第一節前言 第二節食鹽生產與政府收購 第...
鹽產日薄,鹽額逐年遞減,草盪茂草日盛。南通張謇獲準利用鹽垮盪地,擇其能墾者,開溝築堤,種植農作物;又選其能煎者,蓄草以供煎鹽。實為農業與鹽業兼營,稱為鹽墾。民國六年(1917)起,仿效者甚眾,鹽墾之戶達五萬餘。
一、四川鹽區豪民群體屬性的界定 132 二、四川鹽區豪民的身份構成 129 第二節 宋元四川豪民對鹽區秩序的破壞及與平民衝突 137 一、豪、吏勾結破壞四川鹽區穩定 138 二、豪民侵奪地方鹽利 140 三、豪民強增民間鹽額 140 四、...
明朝弘治年間,雙穗場辦鹽額在溫屬鹽場中已升至次位。到了萬曆年間,雙穗場則躍居第一。這時,雙穗場有坦地7667弓,“上自官塘,下至海水,分給灶丁,丁無定數,但盡坦均分鏟煎配引。時通場灶丁眾多,每丁給坦二尺九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