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關村(湖北省秭歸縣歸州鎮下轄村)

鹽關村(湖北省秭歸縣歸州鎮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鹽關村地處香溪河畔,由原王家方、梯登岩、鹽關三個村合併而成,共有7個村民小組,739戶。

過去由於山大人稀,山高坡陡,民眾生產、生活水平十分低下,特別是以上的王家方、梯登岩片區尤為落後,多年來民眾在溫飽線上徘徊。一度時期,鹽關村成為全鎮最貧窮最落後的地方。自2006年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以來,鹽關村累計獲得國家投入的各類項目資金540餘萬元。村兩委緊緊抓住政策機遇,以“打基礎、興產業、強能力、促增收”為目標,突出重點項目,實施六大工程,鹽關村在整村推進中開發,在扶貧開發中變化,經濟社會取得了長足進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鹽關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電話區號:0717
  • 郵政區碼:443601
  • 地理位置:湖北省秭歸縣歸州鎮香溪河西岸
  • 人口:2349人
  • 海拔:600米
發展,工程建設,移民搬遷,

發展

大力實施通達工程。“要致富,先修路”。交通不便是困擾鹽關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實施整村推進後,鹽關村確立了“一年修路、二年鞏固、三年硬化、四年形成路網”的建設目標及思路,在完成通組公路修建後,投資157萬元硬化了“大(大嶺坡)王(王家坊)路”和“王(王家坊)梯(梯登崖)路,硬化總里程9.65公里。形成了以省道秭興路為軸,以大王路、王梯路為輻射線的環村公路格局,成為全鎮第一個實現組組通硬化路,60%以上農戶通車的行政村,解決了民眾的出行難。

工程建設

大力實施農業夯基工程。鹽關村平均坡度在15度以上,王家方一片地區不少坡度超過25度,自然條件較差,農業基礎設施十分薄弱。在實施整村推進中,鹽關村從提高地力入手,強化水利、電力設施等保障,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努力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條件。投資1.5萬元維修黃家堰塘,投資10萬元修建100口容量2000立方米的抗旱水池,基本結束了王家方一片“望天收”的歷史;在王家坊、梯登岩新增2台變壓器,改造9公里高低壓線路,為半高山地區提供了穩定的電力保障;配套完成沼氣池建設38口,發放生化質汽化爐30個,“三建一改”項目入戶率達40%以上。
大力實施產業富民工程。鹽關是柑桔專業村,但過去粗放式管理和擴張式拓展阻礙了柑桔生產,造成柑農增產不增收。鹽關村充分捆綁使用國家扶持資金,加快主導產業提檔升級。2008年結合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建設項目,投資157萬元新建柑桔園300畝,改造柑桔林350畝。2009年結合長江流域標準化柑桔園建設項目,投資134.45萬元完成品種改良500畝,疏株間伐220畝,改良土壤500畝,土壤檢測500畝,綠色防控500畝。圍繞提升柑桔品質,最佳化品種結構目標,不斷促進全村柑桔產業提檔升級。同時,狠抓產業結構調整,遏制柑桔向海拔550米以上地區盲目拓展的局面,投資20萬元在王家方發展優質薄殼核桃350畝。如今,鹽關村基本形成了以柑桔、核桃為主導產業,以生豬養殖和打工經濟為兩翼“三駕馬車”的經濟發展格局。到2009年,全村經濟園林已達到2725畝,生豬出欄4000頭,農民人平純收入達到2785元,比2008年增收196元。
大力實施甘泉工程。鹽關村雖然地處香溪河沿岸,但清澈的河水白白的流淌在山腳下,而山上在找不出一處泉水,90%以上的民眾只能居高臨下、望河止渴,吃水用水難問題一直沒有從根本解決。民眾期盼飲上清潔衛生自來水的呼聲較為迫切。鹽關村把甘泉工程作為扶貧工作的又一重點,投資24萬元,在缺水最嚴重的二組、三組和五組新建多口生物淨化過濾水池,幫助尚未通上自來水的 123戶民眾通上了自來水,讓他們從此告別了祖祖輩輩吃泥坑水的歷史。現在,鹽關人不在為飲水發愁,全村基本實現人蓄安全飲水。
大力實施“福平”工程。自然條件的惡化是造成鹽關高山民眾貧窮困難的主要原因。人們常形容王家方過去是“三多三不上門”:窩棚似的房屋多,鬼不上門;吃紅薯度日的人多,賊不上門;男人打光棍的多,女不上門。2005年,原王家方村35歲以上的光棍就還有60多人。為從根本上改變高山民眾的困境,鹽關村緊緊抓住“福平”小區搬遷建設的機遇,將“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王家坊岩頭上的民眾實施扶貧搬遷。“福平”搬遷小區選址在條件相對較好的王家方新修公路沿線。2006年啟動實施後,鹽關村配合相關部門精心組織規劃實施,完成小區水、電、路設施配套。在村黨員幹部的動員和幫助下,小區計畫安置搬遷的78戶 302人,已完成搬遷安置68戶260人。按標準圖紙建造的68幢樓房一字兒排在公路兩側,掩映在翠綠的橘樹林中,過去荒涼的地方出現一片新農村景象,王家方的高山民眾在完成整體搬遷之後,第一次真正理解了“人挪活、樹挪死”的含義,也第一次有了城裡人的感覺。一位姓喬的大爺說,“福平”搬遷給高山民眾帶來了福音。
大力實施重點幫困工程。由於區位優勢和自身條件的不同等原因,鹽關民眾貧富懸殊的情況比較嚴重。全村登記在冊的貧困人口達到138戶442人。突出重點貧困對象,大力實施分類扶貧成為完成整村推進的關鍵。近幾年,鹽關村一是堅持智力扶貧和開發式扶貧。對初高中畢業返鄉的貧困學生實施“技能補課”,鼓勵參加青華職校、縣職教中心接受職業教育,每年有20多名貧困學生接受資助學成就業。同時按照“差別式”扶貧方式,採取不同標準的資金、物資和技術的扶持,幫助具有發展潛力的貧困人口逐步建立穩定的脫貧致富產業。二是對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實施救助式扶貧。全村70戶農村貧困家庭139人被納入農村低保範疇,10戶五保戶和1名孤兒實現了五保供養,救助金額達77188元。
“整村推進”帶給鹽關村翻天覆地的變化。經過四年扶貧開發,昔日貧瘠荒涼的鹽關村成為全鎮各項工作的亮點村,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實現華麗轉身:環村公路如銀蛇纏腰,漫山桔樹似碧波蕩漾,棟棟新樓拔地而起,經濟發展實現“彎道超速”,2009年柑桔產量5736噸,比2005年的3300噸增加74%;生豬出欄 3400頭,比2005年2400頭增加42%;全村經濟總收入2219萬元,比2005年1450萬元增53%;農民人平純收入3036元,比2005年2340元增30%。“路邊一排樓房,出門車來車往;電視電話進房,甘泉自動上缸;地里載有搖錢樹,山上山下都小康。”民眾把讚美之辭化作了新民謠。過去坐“冷板凳”的落後村,如今成了常受表彰的先進村,從2007年開始,鹽關村先後被表彰為歸州鎮“五好基層黨組織”、秭歸縣“生育文明建設先進村”、“明主法治示範村”,已成為秭歸縣扶貧開發與新農村建設的示範村。

移民搬遷

昔日農民人平純收入不足1800元的歸州鎮鹽關村,依靠移民搬遷的機遇,把經濟發展與移民安置相結全,以改善村容村貌為突破口,靠路安居城鎮化,打造出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亮點,成為今日全省新農村建設“百鎮千村”的試點村。
歸州鎮鹽關村地處香溪河西岸,與長江西陵口香溪碼頭相距16公里,村前是已成深水港的香溪河,省道秭興公路由北向南橫穿全境。水陸交通直達長江,地理位置比較優越。村內桔樹滿坡,林木蔥鬱,生態環境也十分良好。三峽工程開工後,村兩委搶抓移民搬遷安置的機遇,圍繞提高安置質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精心謀劃、科學規劃。在鎮領導和縣村鎮建設專家的指導下,他們從鹽關村的實際和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出發,提出了“堅持搬遷與發展相結合,建房與建園相結合,靠路安居,臨河發展,多業致富,改變面貌,把鹽關村建設成城鄉融合度高,經濟繁榮,生態良性,移民安居樂業,農民生活富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規劃指導思想。並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最終明晰了“以大嶺坡場鎮為中心,以省道秭興路沿線居民點為兩翼,形成輻射全村的公路沿線一條街”的安居工程建設思路。
按照“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基礎設施建設、分戶修建”的原則,村里著眼於50年不落後的標準,加大居民點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在移民等部門的支持下,公路沿線的喬家堡、花嶺堡等居民點不但按規劃完善了基礎設施建設、道路硬化和給排水工程,實現了“通水、能電、通路”的“三通”目標,而且還建起了電信機房、變電站、移動和聯通基站,實現了“通電話、通有線電視、通寬頻網”的新“三通”目標。為增強服務功能,按照規劃,村里還修建了國小、信用社、衛生所、村衛生室和石化加油站。城鎮社區功能在昔日荒涼的鹽關村日益顯露。經過近4年的建設,在2003年大壩蓄水前,150多戶農戶喜遷新居,人口達到900餘人,一個帶著小城鎮特色的新型村莊展現在人們面前。在青山綠水的掩映下,一幢幢白色的樓房顯行格外端莊秀麗,成為三峽庫區一道亮麗的風采。
在鹽關人全力打造下,場鎮和居民點的建設不但徹底改變了村容村貌,推動了經濟的發展,而且讓農民的精神面貌發生了變化。在大嶺坡場鎮,由村民開辦的獸藥店、飲食店、經銷部、榨油廠、養豬場、農資門市場,僅從業人員就達到20餘人,加上個體運輸戶、漁業專業戶和以柑桔行銷為主的農村經紀人,“秭興路一條街”的村民從事二、三戶業的人數已達到50多人。環境的變化也讓農民的生活習性發生了改變。走進社區般的新鹽關,幾乎很難在看見昔日那髒、亂、差、嗅的局面了。同時,場鎮和居民點的建設還有極強的輻射作用。在大嶺坡場鎮的帶動下,全村50%的農戶安裝了有線電視,70%的農戶擁有了電話,小學生上學、村民看病就醫和一般性消費基本做到了不出村。各方面便利的條件也推動了柑桔產業的發展,特別是改善了柑桔銷售的外部環境,提高市場競爭的能力。2005年,全村人平純收入比2002年增加了僅近500元。依路而居、靠“街”發財的安居工程給鹽關村帶來了前所未有變化,也使過去榜上無名的鹽關村成為全省新農村建設“百鎮千村”的試點村。
鹽關村移民向平說:“移民後靠後,我家的經濟情況明顯好轉,2005年達到5萬元。在新農村建設中,我將通過三至五年的努力,大力發展優質臍橙和發展養殖,力爭家庭收入達到8萬元,過上更好的生活。”
鹽關村黨支部書記喬斌告訴我們:“我村進行新農村建設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認真抓起,一是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立足生態農業、效應農業、科技農業的發展方向,發展優質臍橙和牲豬養殖。二是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以村級道路硬化為基礎,加強村級公路的水泥設施的建設。三是認真做好村莊規劃建設管理,實行集中與分散相結合,按照農村稱政話。四是努力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以村圖書室為陣地,引導和教育村民按照按照告別陳陋簡習、樹立文明新風、加強村級黨組織建設,使黨風、民風、社風煥然一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