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邊桑葚,四川省攀枝花市鹽邊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鹽邊桑椹產區屬南亞熱帶立體氣候,年平均氣溫19-20℃,年積溫6600-7500℃,年日照2300-2700小時,適宜桑樹生長。鹽邊桑椹果實較大,橢圓形;果長1-3厘米,果徑1厘米左右;表面不光滑,黑紫色,色澤穩定,乾品仍呈黑紫色;果汁多,甜而帶有微酸味。
2013年4月15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鹽邊桑椹”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鹽邊桑葚
- 產地名稱:四川省攀枝花市鹽邊縣
- 品質特點:果實較大,橢圓形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部公告第1925號
- 批准時間:2013年04月15日
產品特點,品質特性,營養價值,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鹽邊桑椹果實較大,橢圓形;果長1-3厘米,果徑1厘米左右;表面不光滑,黑紫色,色澤穩定,乾品仍呈黑紫色;果汁多,甜而帶有微酸味。
營養價值
鹽邊桑椹可溶性固形物≥13%,花青素≥1500毫克/千克,含有豐富β-胡蘿蔔素和胺基酸,鹽邊桑椹主要用於中藥材、桑椹膏及桑椹酒等。
產地環境
鹽邊桑椹產區位於攀枝花市鹽邊縣中北部山區,山巒重疊,狹谷壑深,地勢北高南低,西北為淺丘平壩、老河谷階地,東部為中山林地,最適生長高度1200-1800米。產區土壤以紅黃壤土為主,pH值5.5-6.5,有機質含量高,礦質元素豐富,土壤深厚,適宜桑椹種植。
鹽邊桑椹產區屬南亞熱帶立體氣候,年平均氣溫19-20℃,年積溫6600-7500℃,年日照2300-2700小時,雨季集中在6-10月,年降雨量700-1200毫米,無霜期300天以上,具有雨量集中、旱濕分明、氣溫年溫差較小、日溫差較大等特點。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和生長氣候條件形成了鹽邊桑椹優良的品質。
歷史淵源
明未清初年間,在“寧遠府阿所拉地”種植桑樹。
民國初年,桑樹發展達到一定水平。據《寧屬林產調查》記載,鹽邊常年盛產桑樹30多萬株。
民國初年至20世紀70年代中期,鹽邊蠶桑業的發展停留在60萬株,且多為實生桑品種,桑椹產量少,果粒小,酸澀味較重。
20世紀80年代,鹽邊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桑椹生產,依託地域優勢及攀西獨特的陽光、土壤及氣候優勢,引進良桑品種,扶持全縣各鄉鎮發展桑樹。
1984年,鹽邊縣桑樹種植113萬株,面積1100畝。
1992年,種植1700萬株,面積18000畝。
生產情況
2010年,鹽邊縣桑樹面積超60000畝,年產桑椹6500餘噸,年產值達5000萬元以上,產品遠銷北京、大連、重慶、成都、昆明等各大城市。
2013年,鹽邊縣桑椹地理保護面積265000公頃,年產量11000噸。
產品榮譽
2013年4月15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鹽邊桑椹”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鹽邊桑椹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鹽邊縣漁門鎮、永興鎮、惠民鄉、國勝鄉、鱤魚鄉、箐河鄉、溫泉鄉、紅寶鄉、格薩拉鄉、共和鄉、紅果鄉等11個鄉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01°06′17″-101°47′45″,北緯26°47′46″-27°07′35″。
質量技術要求
- 生產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與特定要求:選擇海拔1200-1800米、地勢平坦,或者寬大的台地、微坡地,灌排水良好,地勢向陽,土壤肥沃、有機質豐富、排蓄水、保肥性良好的壤土。產地環境質量符合國家衛生標準。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選用適應當地環境條件的優質、豐產、抗逆性強、商品性狀好的品種。推薦選用雲桑2號品種。
苗木質量:鹽邊桑椹採用有性系繁殖-栽植後進行嫁接改良品種的方法,桑種選擇抗逆性較強,發芽率高、發芽早的雜交桑種。用營養袋育在靠近水源、管理方便的沙質壤土(即菜園土)里。按長寬10×4尺開廂,四周築埂,埂高10厘米,整齊擺放營養袋,營養袋之間要用沙土填充,袋距3-5厘米。定植時間選擇在6月上旬至下旬。
定植密度:成片密植小桑園,田株行距按4×2尺單行栽植,畝植700株,地株行距按6×2尺栽植,畝植600株;採取拉線開溝,溝深40厘米,溝寬30厘米,做到株行端正。底肥每窩施用複合肥30克、有機肥1000克,然後回填一層表土。定植後澆透定根水,並覆蓋上塑膠薄膜保溫保濕。
(3)生產過程管理,包括農業投入品方面的特殊使用規定:
①冬季管理。即在桑樹休眠後進行的培護管理(在冬至節後即可進行),運用保條短梢的方式。
A、清園:在秋未初冬清除園內及周圍的雜草,並將落在地上的桑葉及枯枝斷梢全部集中燒毀。
B、整乾:技術要點為“三光”:即在清園後,將主幹和各級支幹上的乾樁鋸光、乾疤用平口鑿打光,樹洞、樹縫用粘土加石灰塞光,對細小分布不合理的枝幹從基部剪去,以保證樹體緊湊,支幹稀密適當,陽光充足。
C、修剪:技術要點為“五剪”:即從基部剪除樹幹和支幹上的細小枝、病蟲枝、穿插枝、下垂枝、過密枝條等,留下健狀的枝條,讓其分布合理,稀密適當,通風透光,便於管理。剪稍程度根據桑樹品種、水肥條件決定留條長短,雲桑二號一般留條2.5尺左右為宜,水肥條件差的留條2尺。要求剪口平滑,不破皮,不造成枯樁,剪伐後樹冠以水平狀態分布。
D、冬耕施肥:每年12月到次年1月對桑園土壤深耕20-25公分,近株宜淺,株行宜深。並施冬肥(以遲效性有機肥為主)800-1000公斤/畝,四邊桑3-5公斤/株。
②春季管理
A、灌溉:我縣春季乾旱,要求對桑樹灌水3-5次。
B、春耕施肥:在桑樹萌芽前進行,春耕宜淺,一般10公分左右;春季施速效肥,施肥量占全年的30-40%。
③夏季管理
A、統防:桑椹採摘銷售結束後,5月下旬進行,使用農藥必須是無公害農藥,有毒、有害的農藥、除草劑、調節劑、激素等危險物應有嚴格管理規定,不得在田間存放。
B、除草施肥:夏季除草1-2次,將桑園內及坎上的雜草剷除乾淨;夏季施速效肥為主,施肥量占全年的40-50%。
④品種改良。雜交桑元月下旬至2月中旬,本地桑2月下旬至3月中旬,以雲桑2號為主,兼用其它果桑品種。穗條要求保存新鮮、冬芽飽滿。
嫁接方法與步驟:根據我縣實際,幼樹一般用簡易芽接。
A、劃袋口:用嫁接刀在離地5--15公分處的樹幹上切一“∩”形或“∧”形的袋口(根據樹幹大小可螺旋形的劃2-3個袋口),保證袋口能容納穗芽,其深度以切斷皮層達到木質部且不傷木質為準。
B、削芽片:一般用三刀削成。第一刀削去芽基下面粗糙的葉痕部分;第二刀在芽基下方0.7-1.0公分處橫切一刀,切斷皮層。第三刀從芽尖內側下刀縱切,搓削至第二刀處,取下芽片,標準芽片:削麵要“三點”現,芽芯全,見木不粘木,芽片端正對稱。
C、插芽片:將砧木扳彎,袋口張開,將芽片的削麵朝砧木袋口的皮層插入袋口,直到芽片插緊,只露芽尖為止。然後還原砧木,使袋口緊包穗芽。要求芽片不插皺,袋口不破皮。
D、剪砧木:插好芽片後,用桑剪在接芽部位上方1公分處斜向下剪去砧木。並自袋口下方始,用1公分寬的薄膜一環環壓緊,只露芽尖,其餘全纏住;並在嫁接好的芽外用廢紙做成袋套在上面防止蝗蟲等咬食桑芽,能有效地提高嫁接成活率。
(4)產品收穫及產後處理的規定:採收過程中,所用工具要清潔、衛生、無污染。採收時間在晴天上午採收。採收方法:用手直接單果採收,採下來的果實放在果籃或塑膠籃內,輕摘輕放,不套用塑膠袋和有異味、異物,對產品造成污染的容器裝果,然後輕放在陰涼的地方。采後處理:採下的果實首先進行殺菌劑處理,然後進行分級裝箱,裝箱時先裝入泡沫箱內,中間放置用瓶裝的冰塊,最後將封存好的桑椹裝入外包裝內進行運輸銷售。
(5)生產記錄要求:認真記錄鹽邊桑椹生產情況、病蟲害發生情況、技術措施、農藥化肥的使用情況、建立鹽邊桑椹生產過程記錄檔案,記載投入品的名稱、使用時間、使用目的、使用方法、使用量。
- 產品質量安全規定
符合《無公害水果》(GB18406.2-2001)標準的安全要求。
- 標誌使用規定
該規定地域範圍內的鹽邊桑椹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按照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在其產品或其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鹽邊桑椹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