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官海塘及海神廟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祭海的場所,位於浙江省海寧市鹽官鎮南門外的鹽官海塘,始建年代不可考。現存的海塘大都為清代重修。現存建築包括天風海濤亭、占鱉塔(現名鎮海塔)、中山亭、鎮海塘鐵牛等。鹽官海塘為條石海塘,工程結構複雜,是中國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海神廟為敕建官式建築,是海塘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位於鹽官鎮春熙路150號,占地約2.7萬平方米。海神廟為江南地區最大的敕建官式建築遺存,充分顯示了古代工匠精湛的工藝技巧和完美的藝術造型,是凝聚了中國勞動人民智慧和藝術的結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鹽官海塘及海神廟
- 地理位置:浙江省海寧市
- 占地面積:2.7萬平方米
- 景點級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信息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建築
浙江省
鹽官海塘及海神廟 V-307
簡介
歷史
鹽官海塘下承木樁,各樁間填土並夯實,塘之高者18層,每層均用長5尺、厚1尺、寬1尺5寸之上等條石“丁順間砌”,各層之寬度自下而上依次遞減收分,相鄰條石間用糯米漿和灰漿靠砌,並嵌以鐵錠和鐵鋦,以使互相勾連鞏固。石塘之後附土以支持塘身。因海塘側面呈附梯狀往上收縮,狀似魚鱗,故又名魚鱗石塘。現存鹽官海塘以占鰲塔為中心,全長1100米,塘面寬10米,為海寧海塘中歷史最久、最有代表性的一段。夕陽西下,但見長堤如龍,進伸海天深處,布列規整的條石如魚鱗熠熠閃光。海塘上另有天風海濤亭、占鰲塔、中山亭及鎮海塘鐵牛諸勝,是觀潮的絕佳之地。
海神廟敕建於清雍正八年(1730年),專祀“浙海之神”,並列祀海神及有功于海塘者,是我國保存最為完整的海神廟之一,也是江南地區現存規模最大的敕建官式建築遺存。現尚存石坊、石獅、石築廣場、慶成橋、御碑亭等遺蹟。規制完整,布局嚴謹,做法考究,石坊、石獅、柱礎、石欄板及大殿檐柱皆用漢白玉石料,顯示出皇家督造的氣度,是一處官式結構與地方文化有機結合的典範建築。清代皇帝曾多次臨御,遺有雍正與乾隆之父子碑。 數百年來,鹽官海塘見證了錢塘江畔先民抵禦洶湧潮水的歷史,不愧“捍海長城”之譽。
建築特色
鹽官魚鱗石塘,在占鰲塔東西兩側的1000米間,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魚鱗石塘是防錢塘江潮汐之患而築,它始建於1700多年前。五代時吳越王錢(疒占)在位時,曾征泥工大規模修建海塘。此後歷代均有修築。魚鱗石塘全部用整齊的長方形石丁順上迭,自下而上壘成。每塊條石之間用糯米漿靠砌,再用鐵鋦和榫,層次如同魚鱗,故稱“魚鱗石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