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市毗廬禪寺原名毗廬庵,坐落於鹽城經濟開發區中舍村地界內。該寺始建於明朝崇禎末年,戊午年更名為毗廬禪院,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鹽城市毗廬禪寺
- 地理位置:鹽城市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原名:毗廬庵
毗廬禪寺概況,歷史變遷,地圖信息,
毗廬禪寺概況
相傳,明崇禎末年,狂風驟雨洪水肆虐,一尊毗廬佛像隨洪水漂泊至此,洪水退了也沒有離開。當地有識之士說:這是佛自選的地方,就在這裡建廟。於是當地民眾自發組織,在周圍挖土、扛墩,便有了現今毗廬禪寺之雛形。
由於歷史變遷,大部分資料遺失,對於該寺的創建人和歷屆主持均無史料可查,但據當地民眾記載,弘心、壇華、卒宣、定遠、文惠、德安、道航、韋航、曉航等曾在此住持修行。該寺鼎盛時期一進三堂、殿堂、寮房幾十間,地有一千多畝,僧眾近三十人,做佛事的同時可出五台箱擔,晨鐘暮鼓,香火鼎盛,香客二、三千人,遠近聞名。
由於歷史變遷,大部分資料遺失,對於該寺的創建人和歷屆主持均無史料可查,但據當地民眾記載,弘心、壇華、卒宣、定遠、文惠、德安、道航、韋航、曉航等曾在此住持修行。該寺鼎盛時期一進三堂、殿堂、寮房幾十間,地有一千多畝,僧眾近三十人,做佛事的同時可出五台箱擔,晨鐘暮鼓,香火鼎盛,香客二、三千人,遠近聞名。
歷史變遷
1912年於寺內建中舍國小,這是鹽城鄉立第一國小。抗戰開始,地下黨劉兵烈士曾住寺內,與當時的校長陳壽延密談抗日宣傳之事,並受到掩護,從事革命活動。
1941年日寇入侵鹽城,古廟遭毀,只保留了東嶽殿至今。
1946年土地改革時,古廟完全變成了學校。1984年,時任中舍國小教師的陳玉桂和地方有關人士商議,準備恢復古廟。
1991年,各地先後恢復古廟,中舍毗廬禪院在郊區佛協的同意下做古廟的恢復工作,由於仁靜不敢承擔,恢復工作暫停。
2000年春天,常修回中舍,聽說學校要撤併,準備恢復古廟,於是她請了佛畫像、香爐燭台在古廟燒香念佛,許多民眾聞風前來。第二天一早燒香拜佛的人就更多了,連大豐的引水也有人聞迅趕來敬香。
根據民眾的信仰要求,陳玉桂便組織各組民眾簽名蓋章,要求恢復古廟。經過兩年多的奔波,終於得到上級部門首懇,當時住持是乘旻。2002年7月8日,釋海泉和陳玉桂去上海請聖海協助建廟。7月11日城區宗教局、市佛協、國安局、公安局、南洋鎮政府、中舍村等領導在古廟舉行大會,宣布正式復建。由於乘旻外緣不足,張萬柏、黃一萍居士協同常修師請來了上海戴大居士,由聖海接任住持。
聖海大師用五年時間,請來了李月珍、王愛珍、吳菊清大居士,先後砌了圍牆,建了天王殿、東廂房、齋堂、新東嶽殿、大雄寶殿、觀音殿,舉行多次法會,佛像初步裝了金,西廂房和向外擴建都在規劃之中。
2008年12月14日院廟開光正式對外開放。
如今,鹽城市毗廬禪寺已經成為鹽城市經濟開發區展示其人文的視窗之一
1941年日寇入侵鹽城,古廟遭毀,只保留了東嶽殿至今。
1946年土地改革時,古廟完全變成了學校。1984年,時任中舍國小教師的陳玉桂和地方有關人士商議,準備恢復古廟。
1991年,各地先後恢復古廟,中舍毗廬禪院在郊區佛協的同意下做古廟的恢復工作,由於仁靜不敢承擔,恢復工作暫停。
2000年春天,常修回中舍,聽說學校要撤併,準備恢復古廟,於是她請了佛畫像、香爐燭台在古廟燒香念佛,許多民眾聞風前來。第二天一早燒香拜佛的人就更多了,連大豐的引水也有人聞迅趕來敬香。
根據民眾的信仰要求,陳玉桂便組織各組民眾簽名蓋章,要求恢復古廟。經過兩年多的奔波,終於得到上級部門首懇,當時住持是乘旻。2002年7月8日,釋海泉和陳玉桂去上海請聖海協助建廟。7月11日城區宗教局、市佛協、國安局、公安局、南洋鎮政府、中舍村等領導在古廟舉行大會,宣布正式復建。由於乘旻外緣不足,張萬柏、黃一萍居士協同常修師請來了上海戴大居士,由聖海接任住持。
聖海大師用五年時間,請來了李月珍、王愛珍、吳菊清大居士,先後砌了圍牆,建了天王殿、東廂房、齋堂、新東嶽殿、大雄寶殿、觀音殿,舉行多次法會,佛像初步裝了金,西廂房和向外擴建都在規劃之中。
2008年12月14日院廟開光正式對外開放。
如今,鹽城市毗廬禪寺已經成為鹽城市經濟開發區展示其人文的視窗之一
地圖信息
地址: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新城街道贛江路毗盧禪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