鹼熔解離藍粉β-Al2O3和綠粉畸變磁鉛礦晶體結構的機理

《鹼熔解離藍粉β-Al2O3和綠粉畸變磁鉛礦晶體結構的機理》是依託北京科技大學,由張深根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鹼熔解離藍粉β-Al2O3和綠粉畸變磁鉛礦晶體結構的機理
  • 依託單位:北京科技大學
  • 項目負責人:張深根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批准號:51472030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2013年我國稀土螢光粉產量和報廢量分別為9000噸4500噸。廢舊稀土螢光粉由三基色粉組成,因藍綠粉分別為β-A12O3和畸變磁鉛礦晶體結構陶瓷相,不溶於酸鹼,致稀土回收率低。採用申請人發明的兩代酸解技術,即第一次酸解廢舊紅粉,陶瓷相的藍綠粉進行鹼熔轉化成氧化物後第二次酸解,將稀土回收率由原50%提高到90%以上。研究稀土原子在β-A12O3型和畸變磁鉛礦型晶體結構中的占位,確定並計算其化學鍵種類和鍵能,闡明藍綠粉穩定性機理;分析並計算藍綠粉鹼熔反應過程稀土-氧離子鍵鍵長變化,解析化學鍵斷裂、晶體結構失穩和解離機理,闡明鹼熔反應過程,建立藍綠粉晶體結構解離模型。本研究思路未見報導。研究成果不僅將豐富物理化學和晶體學理論,闡明傳統酸解工藝難以回收藍綠粉中稀土的科學問題,為高效回收廢舊稀土螢光粉稀土提供理論指導和技術思路,而且對具有陶瓷相晶體結構的其它二次資源再利用提供科學思路。

結題摘要

近幾年產廢舊稀土三基色螢光粉平均產量約4500噸,由於藍綠粉晶體結構穩定,造成稀土元素回收率低。本項目研究了藍粉β-A12O3 型和綠粉畸變磁鉛礦型晶體結構中稀土原子的占位,分析了晶體結構失穩邊界條件,闡明鹼熔反應機理,建立藍綠粉晶體結構解離模型,形成了藍綠粉鹼熔分解崩塌理論。 (1)分析了藍綠粉的晶體結構中稀土原子占位,原子半徑較大的稀土原子處於層狀結構的β-A12O3 型和綠粉畸變磁鉛礦型晶體中的鏡面層,與O原子配位成鍵,並連線於中間層中的其他金屬原子,形成穩定結構。 (2)計算了各稀土原子與其他離子的結合能,確定了與鏡面層中O原子配位關係。 (3)分析了鹼熔反應的失穩邊界,鹼熔反應的失穩邊界溫度均為293℃,晶格失穩是由原子熱運動下,鏡面層稀土原子被取代,價態的不同,產生間隙Na+或氧空位所導致晶體逐步解離。 (4)採用非模型擬合動力學Kissinger方法計算了解離動力學參數,藍粉:鹼熔活化能Eα=583.78 KJ·mol-1, 指前因子 A=2.95×1054 min-1,反應速率常數 K=2.27 min-1;綠粉:鹼熔活化能Eα=550.73 KJ·mol-1, 指前因子 A=7.29×1050 min-1反應速率常數 K=2.045 min-1。結合KAS, FWO和Friedman三種方法計算得到的活化能趨勢相同。 (5)闡述了鹼熔崩塌機理,高溫下,鋁酸鹽晶格振動加劇,NaOH熔融成離子態。Na+取代鏡面層中的稀土和鹼土離子,由於價態的不同,產生間隙Na+或氧空位,導致晶體結構失穩,晶格從鏡面層開始崩塌。反應繼續到尖晶石層,Na+置換尖晶石層Mg2+,晶格重組成NaAlO2。置換出來的稀土離子等最終生成BaCO3、REO和MgO,以及H2O。 (6)基於鹼熔機理研發了兩代酸解工藝,總體回收率為92.34%,其中Y、Eu、Ce和Tb 的回收率分別約為92.76%、94.60%、79.44% 和 84.93%。鹽酸用量節約了41.67%,片鹼節約了37.5%,鹼熔的物料質量降低了43.18%,有效降低了鹼熔時的能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