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陽市加快縣域工業集中區建設實施方案》是鹹陽市2018年12月13日制定的方案。
鹹陽市加快縣域工業集中區建設實施方案
根據陝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加快縣域工業集中區和產業園區建設行動計畫的通知》(陝政辦發〔2018〕20號)檔案精神和我市縣域工業集中區發展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市級各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要高度認識加快縣域工業集中區建設的重要性,強化服務,在全市範圍內形成齊抓共建的良好氛圍,將我市縣域工業集中區建設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主陣地。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為目標,以最佳化產業布局和培育產業集群為主線,實施分類指導,推動縣域工業集中區由企業集中向產業集聚轉變,由資源依賴向科技創新轉變,由數量規模向質量效益轉變,著力形成一批區域特色顯著、資源配置高效、專業分工明確、產業鏈條完善的縣域工業集中區和產業園區。
(二)發展目標。到2021年,全市縣域經濟實力、縣域企業數量質量和縣域工業化水平大幅提高,特色主導產業快速發展,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示範縣域工業集中區和具有市場競爭力優勢的產業集群。
——中小微型企業快速發展。全市私營企業年均新增 2000戶以上,到2021年超過2.8萬戶;培育中小企業成長梯隊“三星”企業450戶以上。
——工業化水平顯著提升。縣域工業增加值占縣域生產總值的比重由46.4%提高到48.5%以上;全市23個省上重點建設工業集中區營業收入達到2300億元,入住企業超過1800戶,從業人數超過20萬人,培育和建成6個省級示範縣域工業集中區。
——產業實力明顯增強。到2021年將鹹陽能源化工產業集群打造成為具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千億級”產業集群;將鹹陽市裝備製造產業園、興平市工業集中區、旬邑縣中醫藥健康產業園等3個工業園打造成為規模優勢突出、輻射帶動有力的營業收入過200億元的工業集中區;將鹹陽新興紡織工業園、武功縣工業集中區、禮泉縣工業集中區、長武縣煤電工業園、彬州市新民能化產業園、乾縣工業集中區6個工業集中區打造成為專業突出、配套齊全、競爭力強的營業收入過100億元的工業集中區。
——“雙創”基地建設成效顯著。到2021年每個縣市區至少建成一個功能齊全的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實現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市(縣、區)全覆蓋。認定國家級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基地2個以上,省級“雙創”基地10個以上,市級“雙創”基地20個以上。
二、重點工作
(一)完善園區的基礎性工作,提升規範化管理水平。
1、省上重點建設的縣域工業集中區要儘快完善各自園區的詳細控制性規劃,並根據各自的發展現狀每三年進行一次規劃修編工作,科學編制鹹陽能源化工產業集群和彬長旬高端能源化工基地中長期發展規劃,積極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責任單位:市工信委、市能化辦,各縣市區政府,各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2、省上重點建設的縣域工業集中區要在市級相關部門指導下,組織編制規劃環境評價報告及安全評價報告。(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市安監局,各縣市區政府,各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3、省上重點建設的縣域工業集中區要根據各自的發展規劃加快各自的水資源論證及水土保持方案報告的編制工作。(責任單位:市水利局,各縣市區政府,各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二)完善管理機構,理順管理體制。各縣市區要按照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縣域工業集中區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精神要求,儘快落實“鹹編髮〔2011〕24號、25號、26號”檔案精神,落實機構編制,務必成立全縣統一的工業集中區管委會,切實按照精幹、務實、高效的要求,落實機構編制,配強領導班子,配齊工作人員。實行一區多園化管理體制,集中區管委會對轄區內各專業園區履行“規劃、開發、管理、服務”的統一職能,為實現園區規範化運作提供組織保障。(責任單位:市編辦,相關縣市區政府)
(三)堅持規劃引領,最佳化布局結構。
1、加強統籌規劃。全市各工業集中區要嚴格執行市委市政府出台的《鹹陽市縣域工業集中區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和《鹹陽市縣域工業集中區發展總體規劃》,在總體規劃的指導下,按照“規劃引領、發揮優勢、彰顯特色、錯位發展”的原則,結合各縣市區實際,精心編制修訂集中區產業發展規劃,明確功能定位,形成各具特色、功能完備、有機連結的產業集中區空間布局,推進產業加快集聚。(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工信委,各縣市區政府,各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2、發揮聚集效應。加強對集中區產業發展的規劃指導,圍繞主導產業、重點企業,在政策、資金等方面予以傾斜,打造集聚效應顯著、輻射帶動力強的特色產業帶。(責任單位:市工信委、市能化辦,各縣市區政府,各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3、整合規模偏小園區。對規模小、基礎設施建設緩慢、無區位優勢、入區企業稀少、無明顯產業特色的集中區進行整合,將現有企業向成熟的工業集中區轉移,著力打造好規模大、上檔次的縣域工業集中區。(責任單位:市工信委,各縣市區政府,相關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四)嚴格環境準入制度,促進綠色循環發展。
1、嚴格環境準入制度。對集中區新上的工業項目實施嚴格的環境準入政策,堅決抑制高污染、高耗能和低水平重複建設項目,促進集中區的產業結構調整和最佳化升級。按照區域環境承載力,明確不同地域工業集中區的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進一步發揮規劃環評的指導作用,將環境保護目標與縣域工業集中區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有機結合起來,把環境保護放在集中區建設發展決策的前端,從決策源頭防止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推動集中區向產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轉化,推動集中區經濟可持續發展。(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各縣市區政府,各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2、促進綠色循環發展。堅持生態環保理念,推行綠色低碳生產方式,開展循環改造示範試點園區,低碳工業園區、生態工業園區等綠色園區創建,實施節能、節水、清潔生產和污染防治,促進資源能源集約節約利用和廢氣物綜合利用,制定完善園區環保節能項目引進標準,嚴禁引入淘汰類產業項目和國家產能嚴重過剩項目,全面實現工業集中區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各縣市區政府,各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五)加大招商力度,壯大產業規模。
1、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工業集中區發展的強大動力和主導戰略,充分利用現有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勞動力優勢和產業優勢,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不斷創新招商方式,大力實施產業鏈招商、以園招商、重大項目招商、以商招商,確保每年簽約落地一批帶動作用強的產業項目。(責任單位:市招商局,各縣市區政府,各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2、開展形式多樣的橫向經濟技術合作。拓寬集中區工業開放領域,堅持“互惠互利、取長補短、共同發展”的思路,打破行業、地區和所有制界限,以授讓商標權、專利權,合作開發、合作生產等形式進行生產領域的聯合;以資產重組、股權與經營權的轉讓等形式進行資產領域的融合,推動橫向經濟技術聯合進一步向廣度與深度發展。(責任單位:市工信委、市科技局、市工商局,各縣市區政府,各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3、主動承接產業轉移。建設工業集中區和產業園區招商項目信息平台共享交流機制,實現招商引資渠道和項目信息同步共享。每年召開一次省市內外工業園區之間的交流合作和項目對接活動,實現發達地區與我市工業園區之間的產業協作轉移。(責任單位:市工信委、市招商局,各縣市區政府,各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4、改善投資環境。加快建設改善各工業園區投資環境的長效機制,完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千方百計引進資金和項目。(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六)促進產城融合,健全服務體系。
1、促進產城融合。堅持工業集中區建設與城市功能完善同步推進,打造宜居宜業的產城融合綜合體,積極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鼓勵有條件的工業集中區開展“多規合一”試點,突出交通先行,提升高速公路出入口與產業集聚區的接駁能力;完善水利、能源、社會事業、市政和環境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體系,布局住宅、學校、醫院、銀行、商業娛樂等生活配套設施,提升產城融合發展的承載力;建設具有生態隔離功能的產業過渡區,形成產業區與生活區“安全隔離、生態相融、功能互補”的發展格局。(責任單位: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各縣市區政府,各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2、加快集中區服務平台建設。各縣市區應積極籌劃,要在有條件的省級重點建設的縣域工業集中區內,建成能夠為園區企業和創業者提供創業輔導、信息諮詢、政務代理、技術支持、人員培訓等方面支持與服務的公共服務平台。旬邑縣中醫藥健康產業園、武功縣工業園區、三原縣小磨香油產業園、乾縣汽配產業園區、永壽縣工業園、禮泉縣工業集中區、鹹陽市新興紡織工業園、淳化縣工業園、長武縣工業集中區等九個工業集中區,到2021年要建成能夠為創業者提供各項專業性服務的公共服務平台。(責任單位:市工信委,各縣市區政府,相關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一、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市級各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要高度認識加快縣域工業集中區建設的重要性,強化服務,在全市範圍內形成齊抓共建的良好氛圍,將我市縣域工業集中區建設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主陣地。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為目標,以最佳化產業布局和培育產業集群為主線,實施分類指導,推動縣域工業集中區由企業集中向產業集聚轉變,由資源依賴向科技創新轉變,由數量規模向質量效益轉變,著力形成一批區域特色顯著、資源配置高效、專業分工明確、產業鏈條完善的縣域工業集中區和產業園區。
(二)發展目標。到2021年,全市縣域經濟實力、縣域企業數量質量和縣域工業化水平大幅提高,特色主導產業快速發展,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示範縣域工業集中區和具有市場競爭力優勢的產業集群。
——中小微型企業快速發展。全市私營企業年均新增 2000戶以上,到2021年超過2.8萬戶;培育中小企業成長梯隊“三星”企業450戶以上。
——工業化水平顯著提升。縣域工業增加值占縣域生產總值的比重由46.4%提高到48.5%以上;全市23個省上重點建設工業集中區營業收入達到2300億元,入住企業超過1800戶,從業人數超過20萬人,培育和建成6個省級示範縣域工業集中區。
——產業實力明顯增強。到2021年將鹹陽能源化工產業集群打造成為具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千億級”產業集群;將鹹陽市裝備製造產業園、興平市工業集中區、旬邑縣中醫藥健康產業園等3個工業園打造成為規模優勢突出、輻射帶動有力的營業收入過200億元的工業集中區;將鹹陽新興紡織工業園、武功縣工業集中區、禮泉縣工業集中區、長武縣煤電工業園、彬州市新民能化產業園、乾縣工業集中區6個工業集中區打造成為專業突出、配套齊全、競爭力強的營業收入過100億元的工業集中區。
——“雙創”基地建設成效顯著。到2021年每個縣市區至少建成一個功能齊全的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實現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市(縣、區)全覆蓋。認定國家級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基地2個以上,省級“雙創”基地10個以上,市級“雙創”基地20個以上。
二、重點工作
(一)完善園區的基礎性工作,提升規範化管理水平。
1、省上重點建設的縣域工業集中區要儘快完善各自園區的詳細控制性規劃,並根據各自的發展現狀每三年進行一次規劃修編工作,科學編制鹹陽能源化工產業集群和彬長旬高端能源化工基地中長期發展規劃,積極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責任單位:市工信委、市能化辦,各縣市區政府,各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2、省上重點建設的縣域工業集中區要在市級相關部門指導下,組織編制規劃環境評價報告及安全評價報告。(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市安監局,各縣市區政府,各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3、省上重點建設的縣域工業集中區要根據各自的發展規劃加快各自的水資源論證及水土保持方案報告的編制工作。(責任單位:市水利局,各縣市區政府,各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二)完善管理機構,理順管理體制。各縣市區要按照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縣域工業集中區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精神要求,儘快落實“鹹編髮〔2011〕24號、25號、26號”檔案精神,落實機構編制,務必成立全縣統一的工業集中區管委會,切實按照精幹、務實、高效的要求,落實機構編制,配強領導班子,配齊工作人員。實行一區多園化管理體制,集中區管委會對轄區內各專業園區履行“規劃、開發、管理、服務”的統一職能,為實現園區規範化運作提供組織保障。(責任單位:市編辦,相關縣市區政府)
(三)堅持規劃引領,最佳化布局結構。
1、加強統籌規劃。全市各工業集中區要嚴格執行市委市政府出台的《鹹陽市縣域工業集中區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和《鹹陽市縣域工業集中區發展總體規劃》,在總體規劃的指導下,按照“規劃引領、發揮優勢、彰顯特色、錯位發展”的原則,結合各縣市區實際,精心編制修訂集中區產業發展規劃,明確功能定位,形成各具特色、功能完備、有機連結的產業集中區空間布局,推進產業加快集聚。(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工信委,各縣市區政府,各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2、發揮聚集效應。加強對集中區產業發展的規劃指導,圍繞主導產業、重點企業,在政策、資金等方面予以傾斜,打造集聚效應顯著、輻射帶動力強的特色產業帶。(責任單位:市工信委、市能化辦,各縣市區政府,各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3、整合規模偏小園區。對規模小、基礎設施建設緩慢、無區位優勢、入區企業稀少、無明顯產業特色的集中區進行整合,將現有企業向成熟的工業集中區轉移,著力打造好規模大、上檔次的縣域工業集中區。(責任單位:市工信委,各縣市區政府,相關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四)嚴格環境準入制度,促進綠色循環發展。
1、嚴格環境準入制度。對集中區新上的工業項目實施嚴格的環境準入政策,堅決抑制高污染、高耗能和低水平重複建設項目,促進集中區的產業結構調整和最佳化升級。按照區域環境承載力,明確不同地域工業集中區的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進一步發揮規劃環評的指導作用,將環境保護目標與縣域工業集中區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有機結合起來,把環境保護放在集中區建設發展決策的前端,從決策源頭防止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推動集中區向產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轉化,推動集中區經濟可持續發展。(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各縣市區政府,各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2、促進綠色循環發展。堅持生態環保理念,推行綠色低碳生產方式,開展循環改造示範試點園區,低碳工業園區、生態工業園區等綠色園區創建,實施節能、節水、清潔生產和污染防治,促進資源能源集約節約利用和廢氣物綜合利用,制定完善園區環保節能項目引進標準,嚴禁引入淘汰類產業項目和國家產能嚴重過剩項目,全面實現工業集中區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各縣市區政府,各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五)加大招商力度,壯大產業規模。
1、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工業集中區發展的強大動力和主導戰略,充分利用現有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勞動力優勢和產業優勢,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不斷創新招商方式,大力實施產業鏈招商、以園招商、重大項目招商、以商招商,確保每年簽約落地一批帶動作用強的產業項目。(責任單位:市招商局,各縣市區政府,各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2、開展形式多樣的橫向經濟技術合作。拓寬集中區工業開放領域,堅持“互惠互利、取長補短、共同發展”的思路,打破行業、地區和所有制界限,以授讓商標權、專利權,合作開發、合作生產等形式進行生產領域的聯合;以資產重組、股權與經營權的轉讓等形式進行資產領域的融合,推動橫向經濟技術聯合進一步向廣度與深度發展。(責任單位:市工信委、市科技局、市工商局,各縣市區政府,各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3、主動承接產業轉移。建設工業集中區和產業園區招商項目信息平台共享交流機制,實現招商引資渠道和項目信息同步共享。每年召開一次省市內外工業園區之間的交流合作和項目對接活動,實現發達地區與我市工業園區之間的產業協作轉移。(責任單位:市工信委、市招商局,各縣市區政府,各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4、改善投資環境。加快建設改善各工業園區投資環境的長效機制,完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千方百計引進資金和項目。(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六)促進產城融合,健全服務體系。
1、促進產城融合。堅持工業集中區建設與城市功能完善同步推進,打造宜居宜業的產城融合綜合體,積極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鼓勵有條件的工業集中區開展“多規合一”試點,突出交通先行,提升高速公路出入口與產業集聚區的接駁能力;完善水利、能源、社會事業、市政和環境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體系,布局住宅、學校、醫院、銀行、商業娛樂等生活配套設施,提升產城融合發展的承載力;建設具有生態隔離功能的產業過渡區,形成產業區與生活區“安全隔離、生態相融、功能互補”的發展格局。(責任單位: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各縣市區政府,各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2、加快集中區服務平台建設。各縣市區應積極籌劃,要在有條件的省級重點建設的縣域工業集中區內,建成能夠為園區企業和創業者提供創業輔導、信息諮詢、政務代理、技術支持、人員培訓等方面支持與服務的公共服務平台。旬邑縣中醫藥健康產業園、武功縣工業園區、三原縣小磨香油產業園、乾縣汽配產業園區、永壽縣工業園、禮泉縣工業集中區、鹹陽市新興紡織工業園、淳化縣工業園、長武縣工業集中區等九個工業集中區,到2021年要建成能夠為創業者提供各項專業性服務的公共服務平台。(責任單位:市工信委,各縣市區政府,相關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七)加快“雙創”基地建設,不斷拓寬創業創新空間。
1、加快“雙創”基地建設步伐。省級重點建設的縣域工業集中區要充分發揮其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的主導作用,在園區內積極培育建設各類創業創新基地(企業孵化園),在今後兩三年內將鹹陽高新區電子科技企業孵化園、鹹陽市新興紡織工業園中小企業孵化器、中創悅·絲路產業園、秦豆園中小微食品企業孵化園、陝西機電行業創業創新基地、彬州市中小企業創新基地、鹹陽如意“雙創”孵化加速示範基地、武功縣小微企業孵化基地、陝西三原香芝廊創業創新基地等創業創新基地逐步打造成為省級或國家級創業創新基地。到2021年每個縣市區至少建成1—2個功能齊全的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每個基地內要建成標準化廠房面積6萬平方米以上。(責任單位:市工信委,各縣市區政府,各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2、加快標準化廠房建設。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功能完善、開放共享”的原則,以縣域工業集中區和產業園區為平台,建設標準化廠房,根據產業發展需求,大力興建“多層式、通用式、定製式、單元式”的標準化廠房,為縣市區的生產者提供生產空間。到2021年每個縣市區的工業集中區標準化廠房建成面積要達到10萬平方米以上,全市標準化廠房面積要達到100萬平方米以上。(責任單位:市工信委,各縣市區政府,各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1、加快“雙創”基地建設步伐。省級重點建設的縣域工業集中區要充分發揮其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的主導作用,在園區內積極培育建設各類創業創新基地(企業孵化園),在今後兩三年內將鹹陽高新區電子科技企業孵化園、鹹陽市新興紡織工業園中小企業孵化器、中創悅·絲路產業園、秦豆園中小微食品企業孵化園、陝西機電行業創業創新基地、彬州市中小企業創新基地、鹹陽如意“雙創”孵化加速示範基地、武功縣小微企業孵化基地、陝西三原香芝廊創業創新基地等創業創新基地逐步打造成為省級或國家級創業創新基地。到2021年每個縣市區至少建成1—2個功能齊全的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每個基地內要建成標準化廠房面積6萬平方米以上。(責任單位:市工信委,各縣市區政府,各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2、加快標準化廠房建設。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功能完善、開放共享”的原則,以縣域工業集中區和產業園區為平台,建設標準化廠房,根據產業發展需求,大力興建“多層式、通用式、定製式、單元式”的標準化廠房,為縣市區的生產者提供生產空間。到2021年每個縣市區的工業集中區標準化廠房建成面積要達到10萬平方米以上,全市標準化廠房面積要達到100萬平方米以上。(責任單位:市工信委,各縣市區政府,各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八)最佳化融資環境,創新體制機制。
1、最佳化融資環境。建立多層次工業投融資平台,多渠道籌集資金,健全工業集中區創投融資公司、開發建設公司,鼓勵非國有企業和國有投融資公司共同設立混合所有制投資公司或基金。探索“集中區+擔保+銀行”等金融支持模式,鼓勵各縣市區對“助保貸”“園區貸”“銀園保”等融資平台給予貼息和風險補償。實行金融機構對口包抓幫扶工業集中區制度,鼓勵各金融機構推出針對工業集中區建設和中小企業發展的金融新產品。(責任單位:市金融辦,各縣市區政府,各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2、創新體制機制。支持各縣域工業集中區在行政職能、管理體制、工作機制、運作機制、激勵機制、行政改革等方面積極探索與創新,逐步提高工業集中區運行管理企業化程度,不斷提高集中區運行管理效率和集中區投入產出的比率。(責任單位:市工信委,各縣市區政府,各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九)加強土地利用率和土地儲備,保障項目建設用地。
1、堅持集中區節約集約用地。縣域工業集中區要合理確定用地範圍,選址要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集中區土地利用規劃要適應產業升級、產業聚集、產業配套的需要,為大中型骨幹項目、主導產業帶動項目、配套產業項目留有充分發展空間。入駐項目必須按照集中區總體規划進行設計建設,行政辦公及生活設施面積不得超過工業項目用地面積的7%,集中區容積率最低要達到1.0,建築密度不得低於40%。(責任單位:市國土局,各縣市區政府,各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2、開展項目清理,盤活存量土地。積極實施搬遷改造戰略,有償回購經營不善、破產倒閉企業的閒置土地,盤活存量,提高土地集約化利用水平。對於超過契約期限、尚未開工建設的項目,以縣市區為監管主體,依據市政府辦公室印發《鹹陽市閒置土地和低效用地處置盤活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鹹政辦發〔2018〕35號)檔案精神,按照屬地管理原則,依法處置清理;對回購土地進行再招商,發揮國有土地資源的最大使用效率。(責任單位:市國土局,各縣市區政府,各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1、最佳化融資環境。建立多層次工業投融資平台,多渠道籌集資金,健全工業集中區創投融資公司、開發建設公司,鼓勵非國有企業和國有投融資公司共同設立混合所有制投資公司或基金。探索“集中區+擔保+銀行”等金融支持模式,鼓勵各縣市區對“助保貸”“園區貸”“銀園保”等融資平台給予貼息和風險補償。實行金融機構對口包抓幫扶工業集中區制度,鼓勵各金融機構推出針對工業集中區建設和中小企業發展的金融新產品。(責任單位:市金融辦,各縣市區政府,各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2、創新體制機制。支持各縣域工業集中區在行政職能、管理體制、工作機制、運作機制、激勵機制、行政改革等方面積極探索與創新,逐步提高工業集中區運行管理企業化程度,不斷提高集中區運行管理效率和集中區投入產出的比率。(責任單位:市工信委,各縣市區政府,各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九)加強土地利用率和土地儲備,保障項目建設用地。
1、堅持集中區節約集約用地。縣域工業集中區要合理確定用地範圍,選址要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集中區土地利用規劃要適應產業升級、產業聚集、產業配套的需要,為大中型骨幹項目、主導產業帶動項目、配套產業項目留有充分發展空間。入駐項目必須按照集中區總體規划進行設計建設,行政辦公及生活設施面積不得超過工業項目用地面積的7%,集中區容積率最低要達到1.0,建築密度不得低於40%。(責任單位:市國土局,各縣市區政府,各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2、開展項目清理,盤活存量土地。積極實施搬遷改造戰略,有償回購經營不善、破產倒閉企業的閒置土地,盤活存量,提高土地集約化利用水平。對於超過契約期限、尚未開工建設的項目,以縣市區為監管主體,依據市政府辦公室印發《鹹陽市閒置土地和低效用地處置盤活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鹹政辦發〔2018〕35號)檔案精神,按照屬地管理原則,依法處置清理;對回購土地進行再招商,發揮國有土地資源的最大使用效率。(責任單位:市國土局,各縣市區政府,各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3、加強土地儲備。各縣市區要將工業集中區用地納入市、縣兩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對工業集中區年度建設用地計畫進行重點支持,並列入年度土地儲備計畫。在縣市區土地儲備中心分別設立工業集中區土地儲備專戶。省上重點建設的縣域工業集中區滾動儲備土地不少於300畝,確保招商引進的工業項目能夠及時落地,開工建設。推行工業用地長期租賃、先租後讓、租讓結合等方式緩解企業用地難題。(責任單位:市國土局,各縣市區政府)
(十)加強智慧園區建設,促進兩化融合發展。積極實施“網際網路+‘發展’”戰略,開展智慧園區建設工作,推進集中區光纖寬頻網、公共移動通信網路、無線區域網路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滿足企業經營、產業發展以及園區管理數位化、信息化、網路化、智慧型化需求。圍繞實施《中國製造2025》,加快建設一批智慧型工廠和數位化車間,促進兩化融合。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等手段,以縣域工業集中區為單元,探索建立智慧園區運營服務集成平台,促進各種生產要素最佳化協調配置,提升園區管理和企業生產的智慧型化水平。建設全市縣域工業集中區大數據物流倉儲平台,加快發展第三方倉儲物流和大數據物流,降低企業倉儲物流成本。(責任單位:市工信委,各縣市區政府,各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十一)強化產業精準扶貧,促進貧困人口脫貧致富。促進貧困人口創業脫貧。圍繞當地優勢資源,積極開展蘇陝協作扶貧項目,大力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實施“公司+基地+貧困戶”模式,使貧困人口通過創業致富。財政資金優先向北四縣的縣域工業集中區傾斜,重點支持長武縣、旬邑縣、永壽縣、淳化縣的縣域工業集中區編制產業發展規劃,論證和編制一批產業扶貧項目,使貧困地區產業發展、農村脫貧、農民增收。(責任單位:市扶貧辦、市發改委、市工信委、市財政局,相關縣區政府,相關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十二)培育龍頭企業,打造名優產品。
1、培育龍頭企業。積極培育和引進自主創新能力強,對產業發展具有引領帶動作用的骨幹龍頭企業,形成“引進一個、帶動一批”的聚集效應。到2021年,每個集中區和產業園區至少培育和發展3戶骨幹龍頭企業和10戶規模以上企業。(責任單位:市工信委,各縣市區政府,各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十)加強智慧園區建設,促進兩化融合發展。積極實施“網際網路+‘發展’”戰略,開展智慧園區建設工作,推進集中區光纖寬頻網、公共移動通信網路、無線區域網路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滿足企業經營、產業發展以及園區管理數位化、信息化、網路化、智慧型化需求。圍繞實施《中國製造2025》,加快建設一批智慧型工廠和數位化車間,促進兩化融合。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等手段,以縣域工業集中區為單元,探索建立智慧園區運營服務集成平台,促進各種生產要素最佳化協調配置,提升園區管理和企業生產的智慧型化水平。建設全市縣域工業集中區大數據物流倉儲平台,加快發展第三方倉儲物流和大數據物流,降低企業倉儲物流成本。(責任單位:市工信委,各縣市區政府,各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十一)強化產業精準扶貧,促進貧困人口脫貧致富。促進貧困人口創業脫貧。圍繞當地優勢資源,積極開展蘇陝協作扶貧項目,大力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實施“公司+基地+貧困戶”模式,使貧困人口通過創業致富。財政資金優先向北四縣的縣域工業集中區傾斜,重點支持長武縣、旬邑縣、永壽縣、淳化縣的縣域工業集中區編制產業發展規劃,論證和編制一批產業扶貧項目,使貧困地區產業發展、農村脫貧、農民增收。(責任單位:市扶貧辦、市發改委、市工信委、市財政局,相關縣區政府,相關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十二)培育龍頭企業,打造名優產品。
1、培育龍頭企業。積極培育和引進自主創新能力強,對產業發展具有引領帶動作用的骨幹龍頭企業,形成“引進一個、帶動一批”的聚集效應。到2021年,每個集中區和產業園區至少培育和發展3戶骨幹龍頭企業和10戶規模以上企業。(責任單位:市工信委,各縣市區政府,各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2、打造名優產品。利用省級工業產品質量標準符合性認定,推動企業提升產品質量,增加品牌數量,創建行業標準,打造一批具有較強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產品品牌、企業品牌和區域產業品牌。建立省級“工匠精神”培養獎勵機制,鼓勵企業將部分專利收益與發明者分享。(責任單位:市質監局、市科技局,各縣市區政府,各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十三)推進產業配套,組建產業聯盟。圍繞區域優勢產業鏈、特色產業集群,組建一批產業聯盟,引導中小微企業與大企業協同創新、協同製造,豐富完善配套產業,形成縱向成鏈、橫向成群、區域大循環、具有綜合優勢的產業集群。鼓勵和支持中小微企業發揮特色優勢,專注核心業務,主攻產業鏈中某個環節或產品,向專業化、精品化、特色化和創新型方向發展。完善產業集群產品分工協作,推動骨幹龍頭企業剝離非主業生產,發展針對市場區隔的中小微企業,每年篩選一批主業突出的“專精新特”中小企業予以重點扶持。到2021年,全市23個重點建設的縣域工業集中區要形成各自特色明顯、主導產業突出、配套能力強、錯位發展的產業布局。(責任單位:市工信委,各縣市區政府,各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十四)加快技術改造,促進轉型升級。支持推動工業集中區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圍繞主導產業發展,加強共性關鍵技術研究。加快科技資源統籌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研發平台的建設力度,建立檢驗檢測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產學研基地。鼓勵市內外高校、科研院所聯合骨幹企業組建產業技術聯盟、產業技術研究院等新型創新組織,每個工業集中區至少對接一所高校、一個科研機構、一個行業協會,鼓勵“一企業一技術”創新發展。每年實施一批科技成果轉化套用項目。(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各縣市區政府,各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十五)完善人才機制,千方百計引進人才。制定完善人才培養激勵機制,落實人才引進優惠政策,在科研經費、工作場所、子女入學、配偶就業、職稱申報等方面提供便捷服務。每年開展一次工業集中區管理人員專題培訓。各縣市區每年對內選派、對外邀請園區管理人員,帶著任務“走出去”“請進來”,與發達地區之間開展時間、人數靈活安排的掛職交流。鼓勵職業院校、技工院校在工業集中區設立分校或教學點,與企業共建生產實訓基地,開展定向、定崗和訂單式培養,實現培訓和就業同步、培養與需求對接。(責任單位:市工信委、市人社局,各縣市區政府,各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十三)推進產業配套,組建產業聯盟。圍繞區域優勢產業鏈、特色產業集群,組建一批產業聯盟,引導中小微企業與大企業協同創新、協同製造,豐富完善配套產業,形成縱向成鏈、橫向成群、區域大循環、具有綜合優勢的產業集群。鼓勵和支持中小微企業發揮特色優勢,專注核心業務,主攻產業鏈中某個環節或產品,向專業化、精品化、特色化和創新型方向發展。完善產業集群產品分工協作,推動骨幹龍頭企業剝離非主業生產,發展針對市場區隔的中小微企業,每年篩選一批主業突出的“專精新特”中小企業予以重點扶持。到2021年,全市23個重點建設的縣域工業集中區要形成各自特色明顯、主導產業突出、配套能力強、錯位發展的產業布局。(責任單位:市工信委,各縣市區政府,各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十四)加快技術改造,促進轉型升級。支持推動工業集中區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圍繞主導產業發展,加強共性關鍵技術研究。加快科技資源統籌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研發平台的建設力度,建立檢驗檢測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產學研基地。鼓勵市內外高校、科研院所聯合骨幹企業組建產業技術聯盟、產業技術研究院等新型創新組織,每個工業集中區至少對接一所高校、一個科研機構、一個行業協會,鼓勵“一企業一技術”創新發展。每年實施一批科技成果轉化套用項目。(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各縣市區政府,各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十五)完善人才機制,千方百計引進人才。制定完善人才培養激勵機制,落實人才引進優惠政策,在科研經費、工作場所、子女入學、配偶就業、職稱申報等方面提供便捷服務。每年開展一次工業集中區管理人員專題培訓。各縣市區每年對內選派、對外邀請園區管理人員,帶著任務“走出去”“請進來”,與發達地區之間開展時間、人數靈活安排的掛職交流。鼓勵職業院校、技工院校在工業集中區設立分校或教學點,與企業共建生產實訓基地,開展定向、定崗和訂單式培養,實現培訓和就業同步、培養與需求對接。(責任單位:市工信委、市人社局,各縣市區政府,各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十六)示範引領,重點打造具有示範帶動作用的工業集中區。培育建設經濟基礎強、建設模式新、發展前景好、增長潛力大的示範工業集中區及產業集群,通過重點扶持、創新發展和改造提升,在產業集群、專業特色和轉型創新等三個方面形成一批示範帶動和支撐引領作用強勁的骨幹工業集中區。到2021年將鹹陽市能源化工產業集群(重點發展彬長旬高端能源化工基地)、興平市工業園區、武功縣工業園區、乾縣汽配產業園區、旬邑縣中醫藥健康產業園、三原縣小磨香油產業園、禮泉縣工業集中區等1個示範集群和6個示範工業集中區逐步打造成為在全省具有示範帶動作用的示範區。(責任單位:市工信委、市能化辦,相關縣市區政府,相關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指導協調。市工信委負責全市縣域工業集中區建設發展的組織協調工作。各縣市區政府要對照實施方案,結合本縣區實際,研究制訂推動縣域工業集中區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政策性檔案和具體實施方案,進一步明晰主導產業,制定發展目標,落實重點項目,細化工作舉措,強化保障措施。(責任單位:市工信委、各縣市區政府,各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二)加強督導檢查。市級各相關部門要對各自承擔的重點工作進展情況進行跟蹤,做到定期總結、分析存在問題、提出整改的對策建議,在重點工作推動過程中遇到重大問題,要及時向市政府專項報告,市督查室要加大督查力度,根據重點工作進度下達推進督辦單,明確辦理單位、辦理事項、辦理要求及辦結時限,並進行跟蹤落實。(責任單位: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各縣市區政府)
(三)加大考核力度。市上要根據全市縣域工業集中區發展的中長期目標分別量化到年度和各縣市區,進行年度定量考核。各縣市區要結合《鹹陽市縣域工業集中區年度目標考核辦法》,緊盯全年目標任務,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全年目標任務按照時間節點完成目標進度。市工信委要對各縣市區工業集中區全年目標任務,按照《考核辦法》進行考核,全年綜合考核結果,將納入考核各縣市區政府全年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之一。(責任單位:市工信委、市考委辦、各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市、縣兩級都要列支縣域工業集中區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縣域工業集中區基礎配套設施、標準化廠房、公共服務平台、產業集群發展和“雙創”基地建設等。從2018年起,市財政設立專項資金不低於2000萬元,在此基礎上根據財力情況逐年予以增加,各縣市區也要設立縣域工業集中區發展專項資金,永壽縣、長武縣、旬邑縣、淳化縣原則上不少於500萬元,南八縣市區及彬州市原則上不少於800萬元,並根據財力情況逐年予以增加。鼓勵工業集中區管委會內部實行全員聘任、競爭上崗和職員制,建立與工作績效掛鈎的工資制度。(責任單位:市工信委、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各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五)加強作風建設。各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要以落實三項機制為契機,加強作風建設,最佳化投資軟環境,積極協調相關職能部門,簡化各種行政審批程式,縮短辦理時限。加強與企業的聯繫,上門服務,主動深入企業內部,詳細了解和幫助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困難和問題,提升服務水平。(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六)強化統計監測工作。各縣市區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要按照陝西省中小企業促進局《關於做好縣域工業集中區信息上報和統計監測工作的通知》(陝中企函〔2014〕3號)精神要求,切實搞好集中區的統計監測及信息上報工作,每個季度要按照縣域工業集中區報表制度的要求及時向市工信委中小企業辦報送相關統計數據,市中小企業辦將全市數據匯總後,定期發布監測結果。(責任單位:市工信委、各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指導協調。市工信委負責全市縣域工業集中區建設發展的組織協調工作。各縣市區政府要對照實施方案,結合本縣區實際,研究制訂推動縣域工業集中區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政策性檔案和具體實施方案,進一步明晰主導產業,制定發展目標,落實重點項目,細化工作舉措,強化保障措施。(責任單位:市工信委、各縣市區政府,各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二)加強督導檢查。市級各相關部門要對各自承擔的重點工作進展情況進行跟蹤,做到定期總結、分析存在問題、提出整改的對策建議,在重點工作推動過程中遇到重大問題,要及時向市政府專項報告,市督查室要加大督查力度,根據重點工作進度下達推進督辦單,明確辦理單位、辦理事項、辦理要求及辦結時限,並進行跟蹤落實。(責任單位: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各縣市區政府)
(三)加大考核力度。市上要根據全市縣域工業集中區發展的中長期目標分別量化到年度和各縣市區,進行年度定量考核。各縣市區要結合《鹹陽市縣域工業集中區年度目標考核辦法》,緊盯全年目標任務,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全年目標任務按照時間節點完成目標進度。市工信委要對各縣市區工業集中區全年目標任務,按照《考核辦法》進行考核,全年綜合考核結果,將納入考核各縣市區政府全年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之一。(責任單位:市工信委、市考委辦、各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市、縣兩級都要列支縣域工業集中區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縣域工業集中區基礎配套設施、標準化廠房、公共服務平台、產業集群發展和“雙創”基地建設等。從2018年起,市財政設立專項資金不低於2000萬元,在此基礎上根據財力情況逐年予以增加,各縣市區也要設立縣域工業集中區發展專項資金,永壽縣、長武縣、旬邑縣、淳化縣原則上不少於500萬元,南八縣市區及彬州市原則上不少於800萬元,並根據財力情況逐年予以增加。鼓勵工業集中區管委會內部實行全員聘任、競爭上崗和職員制,建立與工作績效掛鈎的工資制度。(責任單位:市工信委、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各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五)加強作風建設。各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要以落實三項機制為契機,加強作風建設,最佳化投資軟環境,積極協調相關職能部門,簡化各種行政審批程式,縮短辦理時限。加強與企業的聯繫,上門服務,主動深入企業內部,詳細了解和幫助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困難和問題,提升服務水平。(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
(六)強化統計監測工作。各縣市區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要按照陝西省中小企業促進局《關於做好縣域工業集中區信息上報和統計監測工作的通知》(陝中企函〔2014〕3號)精神要求,切實搞好集中區的統計監測及信息上報工作,每個季度要按照縣域工業集中區報表制度的要求及時向市工信委中小企業辦報送相關統計數據,市中小企業辦將全市數據匯總後,定期發布監測結果。(責任單位:市工信委、各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