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陽八景

鹹陽八景

鹹陽地處關中平原腹地,渭河穿城而過,人文積澱深厚,景物名勝眾多。明弘治六年(1493年)鹹陽知縣趙璉君與邑進士將鹹陽名勝概括總結為鹹陽八景,即渭陽古渡、細柳清風、畢原荒冢、灃水碧波、魚台晚釣、馬跑泉磯、杜郵春草、龍巖翠柏。俟後於明萬曆十九年(1591年),鹹陽知縣李采繁君亦各有讚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鹹陽八景
  • 位於:關中平原腹地
  • 年份:明弘治六年(1493年)
  • 關健人物:趙璉君,邑進士
歷史記載,景點簡介,

歷史記載

渭陽古渡 一名“鹹陽古渡”。渭陽,即鹹陽,故址在今鹹陽市東南里許。古渡,從古至今的渡口。本為漢唐西渭橋(即便門橋)舊址。橋廢后,至明嘉靖(1522~1565)年間,以舟為橋,後則冬春設橋,夏秋舟渡。通隴通蜀,欸乃之聲,徹夜不息,為秦中第一大渡。鹹陽古渡幾千年,聞名遐爾。自隴海鐵路和渭河公路大橋建成後,鹹陽古渡遂完成了其歷史使命,渡船已無,遺蹟猶存。張志贊曰:往來名利之客,絡繹不絕,沽舟泛泛,漁艇悠悠。黑鰻赤鯉,沉浮於綠水之中,白鷺青鳥,出沒於煙波之上。樵士羊腸而往,牧童牛背而歸。歌喧鬥草,曲唱採蓮。助詩家無限精神,是為一景。李采繁詩云:“萬傾波滔日向東,中流盡鷁往來通。道連四國關山遠,域達諸邊氣勢雄。客路風塵紅照里,漁家寒火碧煙中。雖然未比橋樑渡,自與乘輿濟不同。”
鹹陽八景

景點簡介

杜郵春草 杜郵即秦時的杜郵亭,位於渭城區渭陽鄉任家嘴一帶。為秦將白起伏劍之地,當時有白起墓和祠,後已毀。“春草”為白起墓地之草。地處面水背原向陽,每當初春之際,眾草尚枯萎,而此處草已復甦,邑人以為因白起死非其罪,血漬澆灑之故。張志贊曰:蟬噪蛙鳴,似帶當年之恨;狐潛兔隱,如喋今日之愁。田翁道涸,原范雎令人悽慘,遊客談詩作,曾助我詠歌。是為一景。李采繁詩云:“親膺閫令出秦關,斬將坑兵楚趙間。常倍謀猷能致勝,可憐魂夢已歸還;侵階芳草自春色,滿地遊人空淚斑,報國未終身早喪,英名幸得重丘山。”
畢原荒冢 畢原即鹹陽北之原,在殷為程伯國所在地,在周為畢公高的封地,故稱畢郢原。秦名北阪,漢唐後稱鹹陽原,為秦漢唐帝王將相埋葬之地。在過去,每個陵墓都有自己的建築群,以後屢次遭劫,年久失修,荒蕪至極,故曰“荒冢”。張志贊曰:殘城破堞,重重可見;斷碑碣,累累而存。夕墮陽鳥,孤眠冢上;東升月兔,鴉噪林端。滿地閒花野草,遍山怪鳥幽禽。五陵之豪氣寂廖,多士之菁英泯沒,惟留土邱而已。賢人君子臨風憑弔,不勝於邑,是為一景。李采繁詩云:“聞道鹹陽畢郢原,何其今日得盤旋。廟古枯蒼余紫氣,草靈碑斷繞荒煙;德厚不嫌樵牧擾,仁深應恕棘榛連;壁間隱約琴堪聽,韻似空中理七弦。”
豐水碧波 豐水是渭水支流之一,源出終南山北麓豐峪,流經長安、戶縣,至鹹陽市東入渭。此水冬夏不渾,是為碧波。關中八水,以豐水最美,清徹碧透,沙石晶瑩。往昔為長安遊覽區之一。張志贊曰:游魚上下,浴鳥飛鳴。紅蓮白藕,迎流而長;翠柳青蒲,夾岸而生。洗耳聽幽之嘆,濯纓聞孺子之歌。朝看煙渚沽帆,夜望霜天漁火。觸於目,感於心,自不能不形於詠,是為一景。李采繁詩云:“漣漪豐水戶山來,湛湛澄波一鑒開。東注績歸神禹奏,中流化自姬文澤;鳶飛雨躍呈真脈,雲影天光映碧苔。不至汪洋清不改,濯纓端可去塵埃。”
魚台晚釣 魚台即傳說中姜子牙的釣魚之處,在今鹹陽市秦都區釣台鎮釣魚台村西側,清光緒年間陝西巡撫曾經立了一塊高約2米多,寬約0.6米的石碑,碑上刻著“太公垂釣處”。後人仿之為釣,是為“晚釣”。張志贊曰:水平綠綠,岸草青青,鷗鷺無心,天水一色。一蓑煙雨,兩鬢風霜。野寺鐘聲,江村漁火。一時把釣,千古垂芳。詩家情趣正在於此,是為一景。李采繁詩云:“一蓑煙雨渭濱秋,紅蓼白萍景物悠。何處鐘聲風卷浪,誰家漁笛夜停舟;忘機鷗鷺隨時伴,有用絲綸任意投,卻憶當年熊入夢,釣台千古尚堪游。”
細柳清風 細柳指細柳營。細柳營為西漢大將周亞夫屯軍之地,位於秦都區渭濱鄉留印村一帶。漢文帝後元六年(前158年)曾到軍營去慰問軍隊,細柳營菪軍傳為歷史佳話流傳至今。張志贊曰:每歲芳春麗日,清風時布。柳浪有如麥浪,楊花白似梨花。黃鶯恰恰以東西,粉蝶翩翩而上下。仿佛銜枚觫立之時,依稀按轡徐行之日。騷人墨客,添一段情懷,是為一景。李采繁詩云:“東野煙消霽景明,無窮生意任崢嶸。清風徐布垂楊岸,遲日偏宜細柳營;須信轅門承帝詔,還看閫寄重符兵。當時號令今猶肅,不負將軍萬古名。”
馬跑泉磯 馬跑泉傳為唐太宗李世民出獵於此,馬跑掘泉之地。“磯”為印有馬足跡之石。此泉位於秦都區馬泉鄉馬泉村。馬跑泉大旱不竭,霪雨不溢,澄泓碧徹,浪噴珠磯,加之泉水甘洌,故列為一景。張志贊曰:泉滾滾而流,石磷磷可見。渴而飲泉,泉清冽。宜觀息而坐石,石寬而可愛。灌田多白髮老翁,桔槔咿喔於林外;浣服來翠裙少婦,砂杵丁東於溪傍。南畝西疇,比別鄉則禾苗易長,左園右圃,較他里則蔬菜偏佳。視為金地,名曰寶泉,是為一景。李采繁詩云:“天為生民溉沃田,源頭河水自潺溪,溝洫有界連千畝,晝夜如斯歷萬年;擊壤共相忘帝力,臨流誰不羨淵泉,馬跑尚爾難憑信,況是明皇出獵還。”
龍巖翠柏 龍巖即龍華寺,位於渭城區北杜鄉龍華寺村。明代邑人魏清隱居之處。1862年,清末回民造反,寺廟毀於戰火。寺內外廣植松柏,周圍十頃。蒼松翠柏,郁然成景。張志贊曰:樹森千柏,傲雪欺霜,合義士忠臣之節。籠煙覃月,稱逸隱士之心。紅禽同白鶴往還,綠樹共青山流峙,客坐風前,僧敲月下,可以豁吟懷,可以濯塵想。是為一景。李采繁詩云:“古剎龍巖一徑奇,森森翠柏更參差,柴扉寂靜僧歸處,煙景蒼茫鳥宿時;法鼓誦鐘窺色象,澄輝明月照禪師,等閒欲向空門語,脫卻塵埃日夜思。”
繼鹹陽八景之後,邑之騷人墨客謂述景未盡,故又有“渭陽十勝”之作,即渡頭欸乃、經閣舒眺、文陵蓊鬱、長陵天朗、正陽仙洞、陸泉涌珠、渭左煙村、釣台泛月、豐堤榆柳、雪洲棲雁。清康熙年間,邑人魏毓翁繪製渭陽十勝圖,縣令祁光晉刻印,惜已失傳,惟留目錄及部分吟詠散見於舊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