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潮

鹹潮

鹹潮(又稱鹹潮上溯、鹽水入侵),是一種天然水文現象,它是由太陽和月球(主要是月球)對地表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當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鹹淡水混合造成上遊河道水體變鹹,即形成鹹潮。鹹潮一般發生於冬季或乾旱的季節,即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之間出現於河海交匯處,例如長三角、珠三角周邊地區。影響鹹潮的主要因素有天氣變化及潮汐漲退。尤其在天文大潮時,鹹潮上溯的情況更為嚴重。另外,全球氣候變化導致海平面上升過程讓鹹潮十分緩慢地增加,但長期的累積也在逐漸顯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鹹潮
  • 外文名:Salty tide
  • 又稱:鹹潮上溯、鹽水入侵
  • 發生時間:冬季或乾旱的季節
  • 多發於:河流的枯水期
  • 學科:自然地理學
介紹,主要特徵,成因,降水少,珠江無序挖沙,海平面上升,用水增加,相關危害,防治,建立預警機制,調水以淡壓鹹,加強河道管理,節約用水,相關新聞,歷史上的鹹潮,上海,廣東,

介紹

鹹潮是沿海河口附近的一種水文現象,它是由太陽和月球(主要是月球)對地表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海水有漲潮、落潮現象,我們把它叫做潮汐。在漲潮時,海水會沿河道自河口向上游上溯,致使海水倒灌入河,江河水變鹹,這就是鹹潮。
鹹潮鹹潮

主要特徵

鹹潮的強度主要受河流流量和潮水上漲幅度的影響。在“初一、十五漲大潮”時,潮水上漲幅度大,海水上溯距離遠,河水中含鹽度也較高。當海洋大陸架高鹽水團隨潮汐漲潮沿著河口向上游推進,鹽水擴散、鹹淡水混合往內陸上溯,內河含鹽量超過一定標準,水體變鹹即形成鹹潮(或稱鹹潮上溯,鹽水入侵)。河口地區鹹潮上溯是入注海洋河流的河口最主要潮汐動力過程之一,是河口特有的自然現象。一般地,含鹽度的最大值出現於漲憩附近,最小值出現於落憩附近。鹹潮在沿海地區,尤其是河口區域常見,多發生在冬春旱季。冬末春初上游來水量減少,江河水位下降,受潮汐影響,海水沿河口上溯,造成內河水體含鹽量升高變鹹。鹹潮的嚴重程度,以每升水所含氯化物濃度來衡量(簡稱“度”)。
鹹潮多發於河流的枯水期,這時河流水位較低,海水比較容易倒灌入河。我國大部分地區屬季風氣候,降水有明顯的季節變化。旱季時,河流處於枯水期,鹹潮影響明顯增強。若遇到大旱年份,鹹潮危害更大。風對鹹潮影響也比較大。若風向與海潮方向一致,可以加快鹹潮推進的速度,擴大它的影響範圍。全球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但長期的累積效應也非常明顯,使得鹹潮影響到更廣的地區。
鹹潮主要是自然原因造成的。但是近來,廣東沿海鹹潮頻繁發生,是有人類活動的影響的。這些年,廣東省濫采河砂行為愈演愈烈,致使江河下游河床坡度減小,導致鹹潮上溯的範圍擴大、次數增多。
鹹潮來臨時,對居民生活、工業生產以至農業灌溉都有相當大的影響。自來水會變得鹹苦,難以飲用;長時期飲用氯化物含量多的水對人體健康危害較大。工業生產使用含鹽分多的水會損害機器設備;農業生產上,使用鹹水灌溉農田,會導致農作物萎蔫甚至死亡。因此,應及時做好應對準備工作,保障城鄉居民供水,廣大民眾也應注意節約用水。
鹹潮往往給沿海地區居民生活及工農業生產用水造成不良影響,應對鹹潮的策略主要是輸淡備水及運用蓄水工程如水庫等避鹹。

成因

降水少

由於2003年全流域降雨比多年平均減少2成以上。廣州市番禺沙灣水道上游西江流域減少6成,加上2004年入冬以來降雨銳減,導致南粵各地江、湖、庫水位急劇下降,2005年鹹潮發生時廣東省30座大型水庫總蓄水量為11048.4百萬立方米,比干旱的2003年同期減少3363.6百萬立方米,減幅為23%。降雨減少導致江河流量嚴重減少,2005年初西江高要站的水位為-0.06米。珠江上游少雨,源水水量減少,下游則受海水潮汐影響,形成鹹潮。鹹潮的直接誘因就是南粵大地連年乾旱。

珠江無序挖沙

整個珠江口的年平均沙量是8000萬噸,這個數字是包括懸浮在水裡的泥沙的,而沉在河底的粗沙只占總量的5%~6%,人們挖走的泥沙部分都是粗沙,而且開採量已經連續15年超過了8000萬噸,這就把歷史上積存的河沙也挖盡了,而且上游的泥沙不夠補夠補充已被挖走的河沙。
鹹潮鹹潮
在2005年,整個珠江三角洲河段約有100多艘非法采沙船,導致河段已基本沒有河沙;沒有河沙河段正沿著大江大河自下溯江而上;過量濫采河沙造成河床嚴重下切,引發鹹潮上溯。

海平面上升

海平面上升與鹹潮之間的關係引人注目。在2005年,由中國科學院、廣東省科學院等13個單位、100多位科技人員歷時8年合作完成的一項研究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海平面到2030年可能會上升30厘米。該研究小組一位研究員說,如果疏於防範,珠三角這一中國最發達的地區將遭受更為嚴重的洪水、風暴潮澇災和鹹潮的襲擊,面臨“被淹”的危險。

用水增加

南一帶沿海地區隨著經濟急速發展,工業生產規模擴張,常住人口增長,生產和生活用水急劇增加,導致江河水流量減少,這使當地鹹潮入侵日益增加。

相關危害

海水的氯化物濃度一般高於5000毫克/升,當鹹潮發生時,河水中氯化物濃度從每升幾毫克上升到超過250毫克。水中的鹽度過高,就會對人體造成危害,老年人和患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病人不宜飲用。水中的鹽度高還會對企業生產造成威脅,生產設備容易氧化,鍋爐容易積垢。在鹹潮災害中,生產中用水量較大的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金屬製品、紡織服裝等產業受到的衝擊較大,其中一些企業不得不停產。
鹹潮危害鹹潮危害
鹹潮還會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內的鹽度升高,給“魚米之鄉”的珠三角農業生產造成嚴重影響,危害到當地的植物生存。從廣州市番禺區農村看到的情況令人觸目驚心。在番禺石樓鎮的一些稻田邊,儘管水溝里蓄有一些水,然而田地卻龜裂著。該鎮因為鹹潮,溝里的水鹹度已達0.5%,而如果農作物“飲用”鹹度超過0.4%的水,半個月後就會停止生長,甚至死掉。
水質性缺水對當地農業的影響是明顯的。據統計部門統計數據顯示:廣州市番禺區2004年全區早稻面積計畫完成6.5萬畝,同比減少2.1萬畝,近1/3的稻田無法下插;甘蔗面積5.2萬畝,同比減少0.1萬畝;常年蔬菜面積11萬畝,同比減少1.8萬畝。
對珠江三角洲的影響:珠江三角洲地區河道縱橫交錯,受徑流和潮流共同影響,水流往復迴蕩,易受鹹潮威脅。鹹潮上溯已成為珠江河口地區嚴重的環境問題之一,它對居民生活用水、農業用水以至城市工業生產及其發展都有相當大的影響。根據《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標準》(CJ3020-93),無論一級或二級,氯化物含量均應小於250mg/L。當河道水體含鹽度超過250mg/L,就不能滿足供水水質標準,影響城鎮生活用水、工業供水及農業灌溉。如鋼鐵工業生產要求總鹽度不能超過20mg/L,電廠鍋爐用水要求氯化物含量是300mg/L以下;水稻育秧期則要求氯化物含量低於600mg/L;現有制水工藝還不能消除氯離子,較長時期飲用含氯化物水對人體健康影響較大。

防治

建立預警機制

加強對鹹潮形成機理的研究,運用先進的超音波流速剖面儀等設備和技術,對鹹潮實施同步的嚴密監測,並建立預警機制,建立協調機構,在鹹潮到來之前做好防範。如2004年9月中旬和10月上旬珠江口出現歷史罕見提前來臨的鹹潮,先後襲擊了珠海、中山之後,廣東省水利、三防、水文部門就提前介入了鹹潮的預測、預報、預警。這樣,對罕見的鹹潮入侵就應對自如、有條不紊一、秩序井然。
因鹹潮缺水因鹹潮缺水

調水以淡壓鹹

由於鹹潮活動主要受潮汐活動和上游來水控制。潮汐活動可調節的餘地有限,而上游徑流的調節則是大有可為的。進入21世紀,抵禦鹹潮迫切要求水利樞紐的運作。調水以淡壓鹹是現今比較有效的應急辦法。專家介紹說,珠江水系中西江大部分水電站的調節庫容較小、能力有限,且比較分散,因此,應急調水壓鹹調度應以西江幹流天牛橋一級、岩灘水庫為主,鑒於北江飛來峽距離珠江三角洲較近、流程約1~2天,也應當優先考慮其調水壓鹹作用,通過調水以淡壓鹹可以允分發揮大珠江流域水資源的綜合效益。

加強河道管理

鑒於現今珠江三角洲河段過量濫采河砂造成河床嚴重下切,引發鹹潮上溯,有關部門應對珠江全流域加強采砂的管理,用立法手段嚴厲打擊違法采砂行為。

節約用水

據廣東水利局統計,廣東省年總用水量持續多年遞增,年遞增幅度約5%,居全國榜首;全省用水消耗量(即浪費量)為167.49億立方米,浪費率之大占總用水量的37.5%,此項指標同樣高居全國榜首,其中農業是首當其衝的浪費大戶,占總消耗量的7成以上;全省人均綜合用水量達到584立方米,此項指標高於全國平均值。珠江流域其他省份也與廣東省一樣用水浪費嚴重。用水的嚴重浪費導致河流水位下降,加重鹹潮的危害。所以,應提倡人們節約用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以減輕鹹潮的危害。

相關新聞

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官員表示,儘管鹹潮預測比較困難,但由於西南出現大旱,因此估計2005年珠海和澳門仍會遇上較嚴重的鹹潮。據統計,2004年珠江三角洲遭遇了多次鹹潮襲擊,其中西江東江三角洲遇到了四次嚴重的鹹潮襲擊,珠海、中山和澳門的供水受到較大的影響。 廣東省政府新聞辦十九日舉行發布會,省新聞辦副主任梁珊、省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屈家樹、省海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王華接等,介紹了《009年廣東省海洋環境質量公報》。
1999至2005年的監測表明,珠江口生態監控區生態系統多年來一直處於不健康狀態,受全球氣候變化和近岸海洋環境惡化的影響,廣東近岸海域赤潮風暴潮、鹹潮入侵海洋災害頻繁發生,溢油事故也時有發生。
2004年底珠三角多次遭遇鹹潮入侵,以前十月以來,西江、東江發生四次鹹潮。期間西江下游磨刀門水道的珠海平崗泵站最大含氯度達到每升三千八百二十毫克,連續一百九十九小時含氯度超過每升二百五十毫克。
鹹潮嚴重影響珠海、中山和澳門供水;東江三角洲鹹潮上溯已經影響到東江北支流的新塘水廠,以及東江南支流的東莞第二水廠。
王華接表示,鹹潮入侵是個複雜問題,主要原因包括上游來水量、海洋水動力和河口地形等。西南大旱,鹹潮估計仍比較嚴重。廣東海洋與漁業部門十分關注鹹潮帶來的問題。

歷史上的鹹潮

以雍正二年(1724年)的嚴重鹹潮為例,據《松江志》載,由於之前兩年連續乾旱,才導致“四月上旬,鹵潮入內河,禾盡槁(禾苗都乾枯死亡)”。一直到了清明以後,水質方見好轉。

上海

上海曾在1978年遭遇過被稱為“百年一遇”的鹹潮。那一年,鹹潮侵入長江口和黃浦江,導致崇明島被鹹水包圍近100天。2006年,早在9月11日,長江口就遭遇到了第一次鹹潮入侵,並持續了五天;10月9日起,第二次鹹潮又持續九天,使得寶山、普陀、閘北、楊浦和浦東部分區域的正常供水均受到嚴重影響。未出10月,第三次鹹潮又於24日來臨。

廣東

解放後,1955年、1963年、1972年春,廣州地區大旱,鹹潮上溯至番禺的三善、市橋以及市區的老鴉崗、增城的新塘等地。廣州地區1955年受鹹面積為2.02萬公頃,1963年為1.6萬公頃,農業生產減產在3成以上。
1999年之前,鹹潮主要對中山市地處西江出海口的坦洲鎮造成影響;1999年以後,鹹潮大幅上溯,開始對城區及周邊地區造成影響;2005年甚至對部分北部鎮區也造成影響,在中山市24個鎮區中,供水受鹹潮不同程度影響的鎮區已達到18個。
2011年12月,因遭遇珠江流域乾旱,廣東出現自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嚴重的鹹潮情況。截至18日,廣東珠海平崗泵站已連續14天無法取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