鸛魚石斧圖彩陶瓮,仰韶文化遺物,1978年河南省臨汝縣閻村出土,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基本介紹
簡介,國家寶藏,
基本信息
【名稱】:鸛魚石斧圖彩陶瓮
【類別】:陶器
【年代】:新石器時代
【文物原屬】:仰韶文化遺物
【文物現狀】: 完好
在原始社會時期,中國的繪畫藝術就達到了很高的水平,繪畫已不僅僅表現自然的形象,而將人生社會形態思想意識等深層次的內容盡情抒發,以至於當我們看到那“迷”一般的畫面時,不由得肅然起敬。
簡介
高47厘米,口徑32.7厘米。
此瓮用夾砂紅陶製成,敞口深腹平底。近口處有六個鉤狀“系”,用以吊掛繩索。瓮的外壁畫著一幅神秘的《鸛魚石斧圖》。
圖畫在美術方面的成就也引人注目,畫幅高37厘米,寬44厘米,在當時出現這樣大型又獨立性很強的畫作是極為罕見的,鸛鳥全身的白色使以墨線圈點的鸛眼特別醒目,以墨筆勾勒的魚和石斧相當遒勁純熟。而且作者為了表示魚的重量(也喻為戰果的重大),有意使白鸛的體姿略微後傾,可見對事物觀察的細心和敏銳。因此,單就藝術而言,無論是形象捕捉塑造還是繪畫形式變化,它都已算作中國繪畫中難得的珍品了。
畫的左邊繪有一隻神采奕奕的白鸛,眼大身壯,長喙短尾高腳,口銜一尾大魚。右邊繪有一把帶柄的石斧,斧頭與柄相交處畫著橫線和圓點,表示兩者是固定在一起的,斧柄下部畫著交錯斜線,可能是柄套,既防滑又美觀,柄中部的黑叉,則可能是具有某種意義的符號。
我們來推測一下圖畫的涵義:彩陶瓮是當時部落聯盟首領的葬具,該部落聯盟的圖騰就是鸛鳥,而鸛鳥口中的大魚應是敵對部落聯盟的圖騰,作畫者將鸛鳥畫得形體碩壯,眼睛大而有神,將魚畫得身體僵直,毫無生氣,用鸛口銜魚的題材正是為了表現本族的勝利和敵人的失敗。帶符號標誌的石斧是首領生前所用之物,是身份地位和權威的象徵,將石斧畫在瓮上,是部落成員對去世首領的懷念。
國家寶藏
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距今約7000年)
高47厘米,口徑32.7厘米
1978年河南省臨汝縣閻村出土
中國歷史博物館藏
這件陶瓮器形較大,外腹部彩繪《鸛魚石斧圖》。畫面縱37厘米,橫44厘米。整幅作品的內容分為兩組:右邊畫的是一把豎立的裝有木柄的石斧。石斧上的孔眼、符號和緊纏的繩子,都被真實、細緻地用黑線條勾勒出來。左邊畫的是一隻圓眸、長喙、兩腿直撐地面的水鳥。它昂著頭,身軀稍微向後傾,顯得非常健美,嘴上銜著一條大魚,面對豎立的石斧。
作者根據石斧、鸛、魚的不同形象、內容和要求,用不同的藝術手法去表現。石斧和魚,用黑色線條勾勒輪廓;鸛則直接用色彩塗染形體。這是中國繪畫傳統藝術表現手法中兩種基本形式──勾勒法和沒骨法的濫觴。
這是一件罕見的史前繪畫珍品,它不僅反映了人類童年繪畫萌芽時期的藝術風格,而且以其宏偉的氣勢,體現了中國史前彩陶畫藝術的最高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