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

鸚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鸚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鸚
  • 外文名:parrot 
  • 拼音:yīng
  • 注音:一ㄥ
  • 總筆畫:16
  • 部外筆畫:11
  • 部首:鳥
  • 五筆86/98:MMVG
  • 倉頡:BVPYM
  •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9E66
漢字信息,基本解釋,基本字義,方言集匯,詳細解釋,詳細字義,常用詞組,古籍解釋,康熙字典,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音韻集匯,上古音系,廣韻,蒙古字韻,中原音韻,洪武正韻牋,分韻撮要,常用詞組,動物介紹,

漢字信息

筆順編號:2534 2534 5313 5451
四角號碼:77427
筆順:豎、橫折、撇、點、豎、橫折、撇、點、撇點、撇、橫、撇、橫折鉤、點、豎折折鉤、橫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鸚
(鸚)
yīng ㄧㄥˉ
〔~鵡〕鳥,上嘴大,呈鉤狀,下嘴短小,羽毛有各種顏色,產於熱帶和亞熱帶,能學人講話,如“~~學舌”(含貶義)。
〔~哥〕鸚鵡的通稱。
(鸚)

方言集匯

◎ 粵語:jing1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鸚 yīng
〈名〉
(1) 鳥名,鸚鵡。俗稱“鸚哥” [parrot]
雨細花零鸚語切,愁腸千萬結。——前蜀·魏承班謁金門
(2) 又如“鸚哥幘(色彩紅似鸚哥嘴的頭巾);鸚舌(鸚鵡之舌。比喻伶牙利齒)

常用詞組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烏莖切《集韻》於莖切《韻會》麼莖切,𠀤音甖。《說文》鸚鵡,能言鳥也。《前漢·武帝紀》南越獻能言鳥。《師古注》今鸚鵡,隴西南海有之,一種白,一種靑,一種五色。白及五色者尤慧解。師曠謂之乾臯,李昉呼為隴客。
鶬鸚。《左傳·昭十七年靑鳥氏杜注》靑鳥,鶬鸚也。以立春鳴,立夏止。
鸚螺。《南州異物志》鸚鵡螺,狀如覆杯,頭似烏頭,向其腹,視如鸚鵡。《郭璞·江賦》鸚螺旋蝸。《庚信啟》鸚鵡承杯。詳鵡䳇二字注。

說文解字

【卷四】【鳥部】鸚
鸚䳇,能言鳥也。從鳥嬰聲。烏莖切

說文解字注

(鸚)鸚䳇、逗。能言鳥也。曲禮曰。嬰母能言。不離飛鳥。從鳥。嬰聲。烏莖切。十一部。

音韻集匯

上古音系

字頭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qreːŋ

廣韻

字頭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烏莖
耕開
平聲
二等
開口
下平十三耕
ʔæŋ
ʔɛŋ
ʔɐŋ
ʔɣɛŋ
ʔɯæŋ
ʔəɨjŋ
eng1
qreng
aeng
鸚鵡能言之鳥

蒙古字韻

字頭八思巴字八思巴字(修正)八思巴字(其他形式)音譯音譯(修正)音譯(其他形式)擬音聲調註解
ꡗꡞꡃ
Ying
ʔjiŋ
平聲

中原音韻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庚青齊
庚青
陰平
齊齒呼
iəŋ

洪武正韻牋

字頭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於京
十八庚
平聲

分韻撮要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七英影應益
陰平
鸚鵡能言之鳥

常用詞組

1. 鸚哥 yīng gē
[parrot] 若干種熱帶美洲鸚鵡(屬鸚哥屬及有關屬)之任一種。
2. 鸚鵡 yīng wǔ
(1) [parrot]
(2) 廣泛分布於熱帶地區的許多屬於鸚形目。(Psittaciformes)的對趾足鳥,頭圓,具有特別粗壯、彎曲而且有蠟膜的尖鉤喙,上嘴大,常有羽冠,羽毛鮮艷多彩,能模仿人說話。
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禮記
(3) 酒器名
空持暖玉擎鸚鵡。——明·何景明明月篇
3. 鸚鵡學舌 yīng wǔ xué shé
[repeat mechanically in the manner of a trained parrot;parrot] 鸚鵡學人講話。常指那些人云亦云,無所創新的人,含有貶義

動物介紹

鸚(yīng)
鸚
鸚鵡屬鸚形目鸚鵡科,是一類色彩艷麗的鳥。全世界有340多種鸚鵡,分屬6個亞科,70~80個屬。包括產於澳大利亞和東印度群島等地的美冠鸚鵡、短尾鸚鵡、相思鸚鵡、金剛鸚鵡長尾鸚鵡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