鸕鳥鰲魚燈是浙江省杭州市的傳統民俗舞蹈藝術。它很有特點,用竹紮成骨架,以誇張手法繪製、裝飾,燈頭如龍,燈身如魚,每盞長1.5米,裝有一柄,整盞燈五顏六色、鮮艷絢麗,色彩上具有大對比的民間風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鸕鳥鰲魚燈
- 分類:舞蹈
- 地區:浙江省
簡介,鰲魚燈起源,製作工藝,表演方式,相關民俗,榮譽,
簡介
作為一種傳統民俗文化,鸕鳥鰲魚燈舞流傳於杭州餘杭鸕鳥鎮全城塢一帶,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鰲魚燈用毛竹片紮成骨架,外表糊上桃花紙,畫魚鱗,燈頭如龍,燈身如魚,長約1.50米。每人一燈,舉柄而舞,以走陣圖為主,有“雙龍入海”、“荷花探水”、“喜跳龍門”等10多種陣圖和動作,鑼鼓伴奏,蘊涵古時陣法,舞動時蔚為壯觀。當地民眾把鰲魚燈作為吉祥之物,每逢春節、元宵節扎燈舞燈,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年年有餘。
鰲魚燈起源
傳說“鸕鳥鰲魚燈”的形成與三國逍遙津之戰有關。鸕鳥鎮全城塢凌家塘出過三國名將凌統。逍遙津一戰中,孫權吃了敗仗,開船後撤,凌統率300名精兵浴血護駕,終因敵眾我寡,命懸一線。在凌統生還無望,想縱河盡忠的危急時刻,突見河內白浪翻湧,一條鰲魚騰空而起,馱起凌統,趕上了孫權本部。凌統的鄉親們為了紀念這條鰲魚的救命之恩,便紮起了鰲魚燈,並把逍遙津之戰的陣式用在跳鰲魚燈上。
製作工藝
製作魚燈的材料就取材於當地的淡竹。每根中號淡竹鋸成2公尺左右長度,劈成對開,每片再劈成六條篾,每條篾劈去黃篾後,便可編扎魚燈。一條鰲魚燈全長1.6 米左右,分紮成魚頭(約55公分,魚頭上有二隻角,下為張開的魚嘴,嘴中含(串)一顆紅色繡球,下巴配上鬍鬚)、腰節(約50公分左右,中間插上一根粗一點的竹柄,竹柄正好平衡魚頭和魚尾,竹柄上還配裝一隻小電瓶,以魚燈亮燈),接著兩節魚身後半部(約20公分),再後是魚尾(約長45公分),整條鰲魚燈園圍約120公分左右。篾絲編扎時,每當篾絲接口用蠟燭熏彎扎牢,再配魚身,以前用桃花紙,現換為的確涼布,一條鰲魚要一丈的確涼,分頭、腰、後腰和魚尾分別包縫起來,要三個心靈手巧的婦女包縫一天,連同劈篾、編扎、裝柄,紮好一條鰲魚燈也得花二工勞力。包縫之後,魚身的的確涼布上還得繪畫魚鱗、吉祥、平安等字樣的圖畫,魚頭上要點畫魚眼,這樣一條搖頭擺尾,活靈活現的鰲魚燈,才算大功告成。
表演方式
相關民俗
歷史上製作鰲魚燈有許多忌諱,首先扎燈人員必須是清一色的男人,扎燈時任何人都不能說不吉利的話,不然就會出燈不利。因當時鰲魚燈是以蠟燭照明,一旦說了不吉利的話,出門舞燈時鰲魚燈就會被燒掉。
其次,是女人不能插手鰲魚燈。有一年,村里制扎鰲魚燈,出於好奇,幾個年輕小媳婦來到扎燈的地方,只在窗戶上看了一下,就被幾個扎燈老人一頓痛罵,那幾個年輕婦女嚇得掉頭就跑。
事有湊巧,第二天大家來到扎燈的地方,發現有兩隻竹圈斷裂了。於是,老人們把竹圈斷裂的原因全責怪到前一天探看的小媳婦身上,認為是她們看了後染上了晦氣,才使竹圈斷裂的。從此以後,村裡的女人們就再也不敢靠近扎制鰲魚燈了。
其次,是女人不能插手鰲魚燈。有一年,村里制扎鰲魚燈,出於好奇,幾個年輕小媳婦來到扎燈的地方,只在窗戶上看了一下,就被幾個扎燈老人一頓痛罵,那幾個年輕婦女嚇得掉頭就跑。
事有湊巧,第二天大家來到扎燈的地方,發現有兩隻竹圈斷裂了。於是,老人們把竹圈斷裂的原因全責怪到前一天探看的小媳婦身上,認為是她們看了後染上了晦氣,才使竹圈斷裂的。從此以後,村裡的女人們就再也不敢靠近扎制鰲魚燈了。
榮譽
2007列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