鷿鷈

鷿鷈

鷿鷈(pì tī)高度特化的鷿鷈目(Podicipediformes)鷿鷈科(Podicipedidae)潛水鳥類,約20種。從前,在北美曾用鷈形目(Colymbiformes)、鷈形科(Colymbidae)、鷈形屬(Colymbus)等詞指鷿鷈(grebe),在歐洲用此等詞指潛鳥.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鷿鷈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鳥綱
分布範圍,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分類學,種群現狀,

分布範圍

分布在所有的大陸與島嶼,但主要分布在溫帶。兩性均擔任築巢、孵卵和育雛,這隻有在長期配偶情況下才可能。鷿鷈(pì tī)通過種種精緻的求偶表演加強配偶關係。求偶表演包括整理羽毛、搖頭、潛水、攜回草葉、軀體垂直地踩水等。配對以後,雙雙用水生植物建一個或多個浮巢,並在此交配,產3∼7枚白色卵。孵化期3∼4周,成鳥離巢外出時常用濕潤的築巢材料將卵覆蓋,因而孵化期末,鳥卵已明顯著色。幼雛孵出後巢常丟棄。幼鳥多數有鮮明的條紋,大部分時間在游泳親鳥的背上度過。在冬季,大多數鷿鷈上體為褐色、黑色或灰色,下體為白色或淡褐。在夏季,主要在頭頸部可見紅棕色、淺黃色、黑色或白色的斑點,並有長羽毛。此時,雄鳥的羽毛更鮮豔,羽毛也往往更長。
鷿鷈鷿鷈

外形特徵

雄鳥體形及喙均大於雌鳥。喙尖,嘴短而鈍,翅短而窄,尾退化。羽毛鬆軟如絲(全為絨羽),可制上等毛革製品。尾羽幾為絨羽製成。腿位於身體後部,故而步履蹣跚。翅膀收起時,翅羽彎曲緊貼脊背。前趾長,具分離的瓣狀蹼;後趾小而位較高。

生活習性

有些在寒冷地帶築巢的種類為候鳥,遷徙時主要在夜間飛翔。在水面時,鷿鷈常用兩腳交替運動來游泳,但在水下時,兩腳同時運動。鷿鷈在靜止或緩慢流動的淡水水體中繁殖。有的種在便於隱蔽的沿岸水域越冬。其食物幾乎全為動物性。在水面以植物莖葉營浮巢。

分類學

高度特化的鷿鷈目(Podicipediformes)鷿鷈科(Podicipedidae)潛水鳥類,約20種。

種群現狀

西方鷿鷈(Aechmophorus occidentalis)大多食魚,是唯一一種會用喙戳魚的鷿鷈,體長70公分,產於北美及中美。斑嘴鷿鷈則吃多種較大的甲殼動物。角鷿鷈和紅頸鷿鷈的食物更廣泛。鷿鷈以吞食羽毛而著稱,羽毛在胃幽門部形成一個羽毛塞子,可以過濾進入腸中的食物。成鳥給幼鳥餵羽毛,孵化後不久這種羽毛塞子就形成。進食含大量幾丁質的無脊椎動物的鷿鷈常常反吐食團。食魚者在胃的主要部分保存了大量羽毛,推測可能是用來將魚骨保留至消化。古北界的小鷿鷈形小,體長僅25.5公分(10吋);體型較大的鷿鷈擅長舞蹈,如體長48公分,產於舊大陸的澳大利亞的大冠鷿鷈(Podiceps cristatus)。鷿鷈的辨識特徵包括︰趾間具爪甲,扁平,羽毛少,胸羽光澤,羽毛結構鬆散,羽小支螺旋狀排列。其羽曾用於女帽業。與大多數潛水鳥類一樣,種的特徵見於頭部,而這些特徵在求偶時也特別突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