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之歌(麗尼散文)

鷹之歌(麗尼散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鷹之歌》是散文作家麗尼的作品。《鷹之歌》是唱給舊世界叛逆者的一首讚歌,也是作者嚮往光明的心跡的表露。在那個風雨如晦的年代裡,無數熱血青年無謂地投身於防抗腐敗勢力和挽救國家危亡的火熱鬥爭中。他們的愛國情懷,他們的堅貞不屈,他們的獻身精神,感動著一代又一代的心靈,也影響一代又一代的人們。鷹這個震撼人心的意象,象徵著一切敢於同舊世界頑強抗爭的英雄戰士,是他們不朽精神的化身。

《鷹之歌》寫於1934於2月,是一篇憶念南方黃昏的抒情散文,一首頌揚革命女友的詩。作者採用隱喻、象徵的手法,充滿詩意的筆觸,將自己在南方的一段生活,將在暗夜裡追求光明,慘遭反動派殺害的女友形象化了,詩化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鷹之歌
  • 作者麗尼
  • 寫作時間:1934年12月
  • 文學體裁:散文
  • 作品字數:約1250字
作品原文,主人公,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主題思想,寫作手法,社會評論,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黃昏是美麗的。我憶念著那南方的黃昏。
晚霞如同一片赤紅的落葉墜到鋪著黃塵的地上,斜陽之下的山崗變成了暗紫,好象是雲海之中的礁石。
南方是遙遠的;南方的黃昏是美麗的。
有一輪紅日沐浴著在大海之彼岸;有歡笑著的海水送著夕歸的漁船。
南方,遙遠而美麗的!
南方是有著榕樹的地方,榕樹永遠是垂著長須,如同一個老人安靜地站立,在夕暮之中作著冗長的低語,而將千百年的過去都埋在幻想里了。
晚天是赤紅的。公園如同一個廢墟。鷹在赤紅的天空之中盤旋,作出短促而悠遠的歌唱,嘹唳地,清脆地。
鷹是我所愛的。它有著兩個強健的翅膀。
鷹的歌聲是嘹唳而清脆的,如同一個巨人底口在遠天吹出了口哨。而當這口哨一響著的時候,我就忘卻我底憂愁而感覺興奮了。
我有過一個憂愁的故事。每一個年青的人都會有一個憂愁的故事。
南方是有著太陽和熱和火焰的地方。而且,那時,我比現在年青。
那些年頭!啊,那是熱情的年頭!我們之中,象我們這樣大的年紀的人,在那樣的年代,誰不曾有過熱情的如同火焰一般的生活!誰不曾願意把生命當作一把柴薪,來加強這正在燃燒的火焰!有一團火焰給人們點燃了,那么美麗地發著光輝,吸引著我們,使我們拋棄了一切其他的希望與幻想,而專一地投身到這火焰中來。
然而,希望,它有時比火星還容易熄滅。對於一個年青人,只須一個剎那,一整個世界就會從光明變成了黑暗。
我們曾經說過:“在火焰之中鍛鍊著自己”;我們曾經感覺過一切舊的渣滓都會被剷除,而由廢墟之中會生長出新的生命,而且相信這一切都是不久就會成就的。
然而,當火焰苦悶地窒息於潮濕的柴草,只有濃煙可以見到的時候,一剎那間,一整個世界就變成黑暗了。
我坐在已經成了廢墟的公園看著赤紅的晚霞,聽著嘹唳而清脆的鷹歌,然而我卻如同一個沒有路走的孩子,悽然地流下眼淚來了。
“一整個世界變成了黑暗,新的希望是一個艱難的生產。”
鷹在天空之中飛翔著了,伸展著兩個翅膀,傾側著,迴旋著,作出了短促而悠遠的歌聲,如同一個信號。我凝望著鷹,想從它底歌聲里聽出一個珍貴的訊息。
“你凝望著鷹么?”她問。
“是的,我望著鷹。”我回答。
她是我底同伴,是我三年來的一個伴侶。
“鷹真好,”她沉思地說了;“你可愛鷹?”
“我愛鷹的。”
“鷹是可愛的。鷹有兩個強健的翅膀,會飛,飛得高,飛得遠,能在黎明里飛,也能在黑夜裡它。你知道鷹是怎樣在黑夜裡飛的么?是象這樣飛的,你瞧,”說著,她展開了兩隻修長的手臂,旋舞一般地飛著了,是飛得那么天真,飛得那么熱情,使她底臉面也現出了夕陽一般的霞彩。
我歡樂底笑了,而感覺了興奮。
然而,有一次夜晚,這年青的鷹飛了出去,就沒有再看見她飛了回來,一個月以後,在一個黎明,我在那已經成了廢墟的公園之中發現了她底被六個槍彈貫穿了的身體,如同一隻被獵人從赤紅的天空擊落了下來的鷹雛,披散了毛髮在那裡躺著了。那正是她為我展開了手臂而熱情地飛過的一塊地方。
我忘卻了憂愁,而變得在黑暗裡感覺奮興了。
南方是遙遠的,但我憶念著那南方的黃昏。
南方是有著鷹歌唱的地方,那嘹唳而清脆的歌聲是會使我忘卻憂愁而感覺奮興的。
一九三四年,十二月。

主人公

《鷹之歌》的主人公是“鷹”——一位堅強的女性形象;作者青年時代相伴三年的女友。20世紀30年代,“鷹”在那“熱情的年頭”, 投身“在火焰之中鍛鍊著自己”,幻想發著光輝的“燃燒的火焰”,能夠驅除黑暗, 剷除“舊的渣滓”, 結果卻慘遭反動派殺害。

創作背景

《鷹之歌》寫於1934於2月,是一篇憶念南方黃昏的抒情散文、 一首頌揚革命女友的詩。作者青年時代,有一位女友, 在那“熱情的年頭”,投身“在火焰之中鍛鍊著自己”,幻想發著光輝“燃燒的火焰”能夠驅除黑暗、剷除“舊的渣滓”,結果卻慘遭反動派殺害。麗尼對這位堅強的女性——“三年來的一個伴侶”,愛之深深, 銘志不忘,於是,藉助鷹的形象,歌頌她反抗黑暗、追求光明,英勇獻身的可貴品格和崇高精神。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鷹之歌》的主題是“鷹”的戰鬥精神和犧牲精神。

寫作手法

作者採用隱喻、象徵的手法,充滿詩意的筆觸,將自己在南方的一段生活,將在暗夜裡追求光明,慘遭反動派殺害的女友形象化了,詩化了。文章的字裡行間, 充滿著對夢幻般的南方黃昏的依戀,對革命女友的深切懷念和無限敬仰。從文章的整體構思來看, 集中筆墨刻劃“鷹”——一位堅強的女性形象,是作者刻意表現的主旨。
望著鷹的勃勃英姿,作者的女友情不自禁地讚嘆道:“鷹是可愛的。鷹有兩個強健的翅膀,會飛,飛得高, 飛得遠, 能在黎明里飛, 也能在黑暗裡飛” 。它“伸展著兩個翅膀,傾側著,迴旋著,作出了短促而悠遠的歌聲,如同一個信號” 。文章抓住鷹搏擊長空、遨遊蒼彎的雄姿,展示了它“高” 、“遠”的志向和無所畏懼、昂揚樂觀的精神。鷹的精神和氣質,深深感染了作者的女友,只見“ 她展開了兩隻修長的手臂,旋舞一般地飛著了,是飛得那么夭真,飛得那么熱情,使她的臉面也現出了夕陽一般的霞彩” 。至此,鷹與女友已融為一體,鷹即女友,女友即鷹,真正做到了物我交融、二位一體。作者雖然沒有描寫女友的容顏,但透過鷹的形象,一位剛毅、堅強、英姿颯爽的女性形象已脫穎而出。
《鷹之歌》是一篇思想深刻、內涵豐富的散文。作者在揭示文章的主題時,不是說理明志,而是採用了隱喻、象徵手法。致使文章顯得蘊藉含蓄。
藝術特色
《鷹之歌》的突出藝術特色,就在於寄託深遠,意在言外。文中除“鷹”具有深刻的象徵意義外, 還有不少象徵性的景物,如文章的開頭,作者以飽蘸感情的筆墨,描繪了一幅美麗的南方黃昏圖: “晚霞如同一片赤紅的落葉墜到鋪著黃塵的地上,斜陽之下的山崗變成了暗紫,好像是雲海之中的礁石” 。“有一輪紅日沐浴著在大海之彼岸:有歡笑著的海水送著夕歸的漁船” 。
“榕樹永遠是垂著長須,如同一個老人安靜地站立,在夕暮之中作著冗長的低語……”如前所述,麗尼青年時代曾在南方生活過一段時間,這段生活“在他心靈中占有很重的份量” 。文章不能把作者之志全盤托出,好文章往往是使讀者想的要比作者寫的還多。《鷹之歌》借物寄意,含蘊如詩,確實耐嚼耐讀。
《鷹之歌》是散文,也是詩,作者追求的是詩的韻味和意境。在作者筆下,南方的黃昏那么絢麗多姿,優美動人,赤紅的晚霞,暗紫如山崗,夕陽下從大海歸來的漁船,垂著長須,如同老人安靜佇立的榕樹,赤紅的天空中盤旋、歌唱的雄鷹,構成了一幅色彩斑斕、有動有靜的畫面。這些景物形與色的巧妙組合,創造出一種富有南方氣息的氛圍,顯示出濃郁的詩的意韻。為了表達強烈的感情,作者還運用了反覆的修辭手法。如“黃昏是美麗的,我憶念著那南方的黃昏” 、“南方是遙遠的,南方的黃昏是美麗的” 。“鷹是我所愛的”等句子在文中反覆出現,從而增強了詩的節奏,形成了一唱三嘆的感情旋律,將作者對南方的黃昏和“鷹”的憶念之情一步步引向深入,推上高峰。

社會評論

《鷹之歌》是一篇思想深刻、內涵豐富的散文。作者在揭示文章的主題時,不是說理明志,而是採用了隱喻、象徵手法。致使文章顯得蘊藉含蓄。“文章的字裡行間,充滿著對夢幻般的南方黃昏的依戀,對革命女友的深切懷念和無限敬仰。
——王家倫

作者簡介

麗尼(1909—1968),原名郭安仁,生於湖北孝感。麗尼是現代文學史上優秀的散文家,他還是中國現代出版領域的前輩。1935年,與巴金等人創辦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黃昏之獻》。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先後在福建四川等地中學、大學教書,出版了散文集《鷹之歌》和《白夜》。1950年,擔任武漢中南人民出版社編輯部副主任,後歷任該社副社長兼總編輯、武漢大學中文系教授。1965年調任廣州圖南大學中文系教授。
麗尼麗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