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過湖陰席上贈妓

鷓鴣天· 寄夫一般指本詞條

《鷓鴣天·過湖陰席上贈妓》是宋代詞人蘇庠(或作朱希真朱敦儒蘇堅)創作的一首詞。此詞上片開頭兩句用比較的手法刻畫了女子的美貌,三、四句是對二人分別後情景的想像;下片則從女子的美貌溫情寫到男主人公相思無盡的情懷。全詞由相思寫到柳,由柳寫到風,由夜寫到深,寫得一轉一深,雅而不俗,情柔而格調委婉。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鷓鴣天·過湖陰席上贈妓
  • 創作年代:宋代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蘇庠,或作朱希真、朱敦儒、蘇堅
  • 作品別名:鷓鴣天·寄夫、鷓鴣天·懷舊、鷓鴣天·和康伯可韻
  • 作品出處:《全宋詞》
古詩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古詩原文

鷓鴣天·過湖陰席上贈妓
梅妒晨妝雪妒輕,遠山依約學眉青。樽前無復歌金縷,夢覺空餘月滿林。
魚與雁,兩浮沉,淺顰微笑總關心。相思恰似江南柳,一夜東風一夜深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鷓鴣天:詞牌名,雙調,五十五字,上片四句,下片五句,均三平韻。
  2. 過湖陰席上贈妓:黃升花菴詞選》作“和康伯可韻”。湖陰,可能指湖陰先生楊德逢
  3. 遠山:形容女子之眉。劉歆西京雜記·卷二》:“(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一作“還山”,指四周青山。學眉青:一作“與眉青”,指如女子的蛾眉一樣青黛。
  4. 無復:不再。金縷:即《金縷衣》,唐代曲名。
  5. 覺:醒來。余:剩下。
  6. 魚與雁,兩浮沉:沉魚落雁,形容女子貌美。一說傳遞書信的鯉魚和大雁都杳無音訊。
  7. 顰:皺眉。關:牽連。
  8. 深:雙關語,柳色深,相思亦深。

白話譯文

梅花和雪花都嫉妒她晨妝的艷麗和體態的輕盈,遠處隱約可見的山也模仿著她黛眉的青翠。想到別後我喝酒時不能再聽到她歌唱《金縷衣》,連夢醒來時也只見月亮的光輝灑滿叢林,就覺得心中空蕩蕩的。
她有著魚見而沉、雁見猶落的美貌,連一道淺皺的愁眉或一絲微弱的苦笑都總是牽動人心。這些都讓我的相思就像江南的垂柳,每經過一夜春風的吹拂就比原來更濃一分而更深一重。

創作背景

就內容來看,此詞表達了一位男性對一位女性的傾慕和愛心。就題目來看,此詞似是詞人拜訪住金凌鐘山的湖陰先生楊德逢時在酒席上為“贈妓”而創作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
對於此詞作者,《草堂詩餘前集·卷上》(楊金刻本)作朱敦儒,《古今女史·卷十二》作朱秋娘(即宋代女詞人朱希真),《古今詞統·卷七》作蘇堅,《全宋詞》編者據《樂府雅詞卷下》斷定為蘇庠。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詞上片開頭兩句用比較的手法描寫女子的美貌,使女子的美有了參照物而更顯其美;而用作比較的事物又是擬人化了的“梅”和“雪”,使女子的美由靜止、抽象的變為生動、具體的。而這兩種手法中的誇張的意識又使它們的作用更加鞏固,更加突現。其中,前句從近處寫,“梅妒晨妝”是形容女子剛起床時的形態和裝束,顯得美麗動人,富有誘惑力,以致梅花看了也會生妒忌之心;“雪妒輕”是形容女子嬌態輕盈,與蘇軾“殢人嬌態最輕盈”(《鷓鴣天·佳人》)的寫法類似。後句從遠處寫,通過視線這一媒介將遠處如眉的青山和近處美女的“眉青”作一對比,突出了女子眼睛的美:這位女子美在“眉青”,秀美迷人,使得橫臥遠處的青山為之傾慕,仿佛也在效仿她那美麗的眉毛。三、四句是對二人分別後情景的想像,筆觸從女子身上轉到男主人公身上。“樽前無復歌金縷”借用《金縷曲》所暗示的內容表達男主人公不能如願的遺憾心情:自己主觀上希望與情人在一起盡情歡愛,可是世間“沒有不散的宴席”,戀人相聚,終有一別,所以有“夢覺空餘月滿林”之嘆——醒來時才知孤身一人,只見月亮的光輝灑滿了樹林,心中空蕩蕩,屋裡空蕩蕩,林間空曠,心緒茫然。一個“空”字,把男主人公的相思之情延伸到茫茫原野。
下片以同樣的手法,從女子的美貌溫情寫到男主人公相思無盡的情懷。“魚與雁,兩浮沉”是對“沉魚落雁”這一典故的活用,既形容女子之美,又含人各東西、音書無憑之意。在男主人公眼中和心中,這位女子的容貌給他留下了難忘的印象,特別是她的“淺顰微笑”,簡直像西施的一顰一笑,具有勾魂攝魄的魅力,把男主人公的心緊緊地抓住了,讓他無法掙脫。最後的“相思恰似江南柳,一夜春風一夜深”兩句更是意境深沉婉妙,前後用兩個“一夜”,
把男主人公相思的不斷、情意的深濃引向深邃幽遠的藝術境界:這相思如同婀娜多姿、情意綿綿的江南柳,伴著夜間的春風四處飄蕩,越來越濃。
全詞由相思寫到柳,由柳寫到風,由夜寫到深,寫得一轉一深。

名家點評

清代潘游龍:“恰似”二句,比擬妙絕。(《古今詩餘醉·卷九》)
已故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吳世昌:此詞前用庚青韻,後用侵韻。閩粵人讀之,必大不為然。然由此可見平水韻在北宋時已不通行,口語諧韻,與今江浙吳語無別。(《詞林新話》)
巴蜀書社編審、貴州大學中國文化書院兼職教授何銳:尾二句比擬愜當,餘味不盡。(《宋詞注評》)

作者簡介

蘇庠(1065年—1147年),字養直,初病目,自號眚翁,澧州(今湖南澧縣)人,後徙居丹陽(今屬江蘇)之後湖,更號後湖病民。工詩,頗得蘇軾賞識。紹興年間居廬山,與徐俯同召,固辭不赴。紹興十七年(1147年)卒,年八十三。著有《後湖詞》一卷,事跡見《宋史新編》卷一七八、《京口耆舊傳》卷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