鶻里為契丹語,義為放偷、縱偷。
解評
鶻里為逢每年正月十三日至十五日夜,民間行此俗。凡衣服、器具、車馬,甚至婦女等,都可以偷,而不違法。放偷期間,家家防範,以防被偷。鄰里或朋友也有藉拜訪之名,趁主人出門迎送之時,派家人行竊。各戶遇有失盜,備具厚禮以贖取失物。女真人中也有此俗。
鶻里為契丹語,義為放偷、縱偷。
鶻里尀 鶻里尀,又記作“鶻呂尀”。契丹語,意“偷時”。契丹族對“放偷”的稱謂。簡介 舊俗,正月十三日,放國人做賊3日,偷盜不以為罪,如盜及10貫以上,方依法遣之。
回紇(鶻)歷代可汗受唐朝的封號。有如上述,回紇在646年得唐朝助力滅薛延陀後。其首領即接受唐朝的封號——瀚海都督府的都督。吐迷度的後嗣婆閏、比栗、獨解支、伏帝匐、承宗,正如《舊唐書·回紇傳》中所指出的:“皆受都督號,以統...
鶻鴒,漢語詞語,拼音是hú líng,意思是形容目光明快、靈活。解釋 1、動物名。隼形目隼科。近六十種,為晝出的猛禽,主要特徵是翅長而尖,飛行迅速有力,目光尖銳。2、形容目光明快、靈活。3、形容聰明伶俐。出處 元·無名氏《陳州...
愛里飛鶻軍 愛里飛鶻軍,南宋軍名。南宋末, 回鶻人愛里八都魯率壯士百餘人,老幼115人,馬264匹降宋,宋乃創置飛鶻軍,改愛里名艾忠孝,任總轄。
鶻賦 伊鷙鳥之雄毅,有俊體之超特,意凝緩而無營,體閒整而自得,陰沈其情,慘澹其色,固未足以異於眾禽也。夫一指一呼,一擊一搏,為主之用,騁人之樂,凜然神動,翕然氣作,殞三窟之狡兔,斃五里之仙鶴,勝霄漢而風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