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鱵科

鶴鱵科

鶴鱵科魚類俗稱「頜仔」,可以想見它最大的特色就是那上下頜延長如針狀的吻部。鶴鱵科魚類的身體長而纖細,呈圓柱形,鱗片細小。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鶴鱵科
  • :頜針魚目
  • 俗稱:頜仔
  • 英文名:Belonidae
基本信息,分類,

基本信息

種類:全世界共有10屬32種,台灣現有4屬7種
生態:表層,卵生,肉食
鶴鱵科
鶴嘴般的長尖嘴裡頭有帶狀排列的細齒,還有上下各一行、排列稀疏的大犬牙。其側線在下側位,背、臀鰭位於身體後方,胸鰭小,上側位,腹鰭在腹尾,尾鰭多半分叉。鶴鱵是肉食性的魚類,以追逐其他小魚為食。它也會趨光,常出現在珊瑚礁區的沿岸。潛水愛好者在夜間潛水時可能要特別注意,最好不要用手電筒往水面亂照,因為國外曾有鶴鱵因乍見光線,胡沖亂撞,而戳傷潛水人,甚至插入船殼的紀錄。鱷叉尾鶴鱵是本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長度可達1公尺。

分類

鶴鱵和它的近親──鱵,在許多熱帶國家都是常見的食用魚類。台灣每年的春夏季產量較多,可以利用流刺網、定置網,手拋網和釣具等漁法來捕捉。在本省南部礁岸可見釣友以充氣的塑膠袋為浮標,在海岸邊釣這些俗稱為「頜仔」的鶴鱵科魚類。鶴鱵的肉細白,但刺多,不易食用,有趣的是它的骨骼還是綠色的哩!
鶴鱵的親兄弟──鱵
鱵和鶴鱵很像,差別主要在鱵僅下頜延長。大多數的鱵科魚類都住在海里,但是,也有四個屬是生活在淡水和河口的半淡鹹水交界的地方。台灣的14種鱵魚當中,只有最近所發現一種體型較小的「董氏異鰭鱵」,是生活在河口或紅樹林的潮溝中。但令人遺憾的是,一種全球只有在台灣淡水河口發現的特有種「台灣下鱵」,由於河川污染、棲地破壞,近三十年來已消失無蹤,應該已是全球性的滅絕了。
除了異鰭鱵是卵生以外,其餘生活在淡水或河口的鱵都是胎生,而且它們的臀鰭都和大肚魚一樣,已經變形成鰭腳(交接腳),在繁殖後代時用來進行體內受精的交配行為。大部分的鱵是草食性魚類,它們主要的食物是漂浮在水面的海藻,少部分的種類是肉食性,會吃小魚或甲殼類,而在淡水河川中生活的鱵,則是吃水面的昆蟲。全世界的鱵科有12屬85種,台灣已記錄的鱵科則有6屬14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