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李家大院

鶴壁李家大院

鶴壁李家大院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距今近500年,占地50餘畝;5個並排九門相照的樓院組成,共有房屋1500餘間,最高的建築20餘米;每個庭院裡都設有哨衛樓、僕人院、柴院等。整個建築群巍峨壯觀,精雕細刻,四梁八柱、花牆磚雕、屋檐陶獸……無不顯示著當時主人的威嚴與尊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鶴壁李家大院
  • 外文名稱:Should's ancestral hall
  • 地理位置:河南鶴壁市
  • 著名景點:鶴壁李家大院
概述
從建築時間上來說,它比山西的喬家大院還要早200多年;從建築規模上看,在林林總總的北方古民居中,它的大氣與張揚極為罕見。然而,身處鬧市邊緣的顯赫與滄桑,決定了它的命運多舛。穿過歷史的浮華雲煙,如今,它的保護與開發、沒落與消失,又面臨著新的諸多機遇與嚴峻考驗——
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距今近500年,占地50餘畝;5個並排九門相照的樓院組成,共有房屋1500餘間,最高的建築20餘米;每個庭院裡都設有哨衛樓、僕人院、柴院等。整個建築群巍峨壯觀,精雕細刻,四梁八柱、花牆磚雕、屋檐陶獸……無不顯示著當時主人的威嚴與尊貴。
然而,就是這樣一處被當地人稱為“小故宮”的龐大古建築群——李家大院,卻落寞地屹立在城中村里,日益破敗,一些老屋已坍塌過半,牆體裂縫,搖搖欲墜;部分房屋的主人搬遷入住新樓後,將其租賃給一些外地的拾荒者;散亂堆積的廢品垃圾,與大院神秘久遠的古韻難以合拍。
破敗的鶴壁“小故宮”
大胡村是鶴壁市最大的城中村。1月18日下午,記者前往大胡村探訪鮮為人知的古院落——李家大院。
雖然事先有所了解,但記者還是被它的雄偉所震撼。從村邊的一處高地望去,一排排灰牆灰瓦的高房拔地而起,每一排都在一條筆直的線上,屋頂與屋頂的瓦片似乎連在一起,甚為壯觀。幾座較高的樓房點綴其中形如城堡,頂端四周是垛口式女牆和?望探口。在周圍一片現代化建築的映襯下,都市川流不息的喧囂全被這個赫然入目的古院落隔離開來,夕陽的餘光灑在大院古牆上,映出一種難言的滄桑和落寞。從整體布局上看,整個大院由5個並排的九門相照的樓院組成,院內的樓與樓之間建有聯廊,人不用下地就能互相串門走動。
記者仔細查看了李家大院樓房建造所使用的磚瓦,發現許多磚、瓦都好像是為了配合房屋的結構和造型而特別燒制的一樣,在外觀上和材質上,都與普通的磚瓦不同。每一處樓院,都是一個配套完備的體系,除了那些方正威嚴的主樓、會客樓外,還分別配有許多瓦房。
“主樓是當時主人居住、會客等使用的,旁邊瓦房則是給那些僕人使用的!”40多歲的村民李連合介紹說,那些瓦房除了一部分歸僕人居住外,還細分為柴房、糧房以及馬房等。
即便是這些瓦房,從門、窗到牆上的雕刻、門口的台階,都很有建築特色,大多採用四梁八柱的建築結構,即使四面的牆體倒下了,房頂也不會塌下來。
歷史風雲變幻,李家大院如一位寂寥的老者,身居鬧市邊緣,在落寞和滄桑中無奈守望,任憑破壞和坍塌的折磨一天天加劇……
奢華高貴的“女兒樓”
大院西邊院落里的一座高達20多米的樓房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在整個建築群里尤為突出。
“這是當年大院裡家族中一個地位很高的寶貝千金居住的場所,名為‘女兒樓’!”李連合告訴記者,從族譜里可以看到,當時為蓋這座樓,一共買下了18窯磚。從窗欞的雕刻,到牆體的修飾,這座樓比起其他樓房,明顯要精緻許多。只是由於年久失修,一次地震在牆體上留下了一道很大的裂縫。
李氏家族的後人稱,“女兒樓”奢華、高貴,居住者的地位和身份雖然現在不好推斷,但是這裡面肯定深藏著許多故事和秘密。
當年,要進入李家大院北邊的會客樓,必須到正門,然後“走圓門,過天橋,後花園裡逛一遭”,最後才能到達會客廳。現在,天橋倒塌後高高的台階還保存在那裡,繡花樓和後花園已經完全毀掉了。
記者在李家大院保存下來的兩個圓門上,看到上面清晰地保留著“宜風、宜雨、宜雪、宜晴”的字樣,這些文字都是與磚燒製成一體的,非常精巧。
整個大院逛下來,記者還發現了許多或燒制或雕刻在牆體上的字,有的是對聯,有的則是一棟房子門頭上雅致的名字。不僅字跡清晰,而且書法非常見功力。
其中一座保存完好的哨衛樓高達20多米,共5層,地下一層,地上4層,是整個大院裡最高的一座樓,比附近現代建築的6層樓房還要高出許多。哨衛樓結構複雜,布局嚴密,地上第一層的地面為活動地板,下面則隱藏著深達數米的陷阱,這是為防禦外人入侵而專門建造的。哨衛樓在這裡也有人叫它看家樓,樓頂上的女牆和探口伸向半空。大院裡高高聳立的幾座哨衛樓彰顯著當年大院主人的高貴和威嚴。
女兒樓女兒樓
它比喬家大院早200多年
“這些古建築極具文物和旅遊價值,需要好好修復保護,如果措施到位,將來肯定是咱中原的一大亮點!”說起李家大院的現狀,李連合心痛不已。
李連合是大院故主李氏家族的後人之一,因為肚子裡有些文墨,他和村中的李振河、李海林等幾位老人成為近年來一直呼籲保護古大院的主要倡導者。作為李家後人,10年前他們組建了一個義務看護隊,儘管他們現在已經不是大院的主人。
李連合等人告訴記者,除了這裡的居民和路過的看客外,一年四季很少有人專門前來參觀,他們最大的願望就是對祖先留下的寶貴資源進行力所能及的守護和宣傳。
記者在李家後人珍藏的《李氏家譜》上看到有這樣的記載:“實第三子兄弟四人皆以行為名,明洪武二年奉旨攜資自山西壺關縣庶長村遷居湯陰縣西三十五里寺灣村。”
記者從家譜中還看到,到了明朝嘉靖年間,李十三的第九世孫李四知,攜四子一女由寺灣又遷居到了現在的大胡村。李四知和兒子們都是官府要員,地位最高的曾被封侯。他率子孫在大胡村大興土木,營造宅院,歷時三代人,最終建成了規模宏大的李家大院。此後,大院一直是由李家後人居住。
解放後,依照當時的政策,將大院的房屋分給了部分村民使用。許多房屋後來被居住者陸續拆掉,又建起了新房,現在剩下的這部分建築群因為高大牢固,不那么容易拆掉,所以才有幸保存到了今天。
“從建築時間上來說,李家大院比山西的喬家大院還要早200多年!”李連合說,他專門去山西看過喬家大院,這些年還走訪了全省很多古民居,像李家大院這樣規模的古建築群實在不多。
力不從心的義務看護隊
鶴壁市古民居專家、鶴壁淇河博物館顧問樊先生看過李家大院後認為,這個古建築群設計之精巧,工藝之精細,充分體現了我國明清民居建築的獨特風格,具有極高的觀賞、旅遊和歷史價值,也是一座獨特的古代建築藝術寶庫。
但如今,李家大院的很多房屋因為年久失修,大都閒置著,有多處已經坍塌。
在一處拾荒者租用的樓房內,記者看到,從門樓處開始,一直到院子裡和房間裡,都堆滿了廢品、垃圾,髒亂不堪。不少房子布滿了裂縫,有的房頂塌掉幾個窟窿,有的甚至呈半倒塌狀,露出的磚茬非常醒目。
“這房子太舊了,要有錢,早拆了蓋新房了。”採訪中,一位68歲的李老太太望著自己居住的一棟4層古樓房說。由於缺乏必要的保護,當時占地200餘畝的建築群,如今大半已遭破壞。
10年來,李連合、李振河、李海林等人組成的義務看護隊與破壞大院建築的行為進行著鬥爭。大院裡的住戶絕大多數沒有文物保護意識,義務看護隊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村民們告訴記者,2005年12月,一個山西的李姓煤礦老闆,從家譜上得知自己的祖籍就在大胡村後,就攜帶家人前來拜謁。當看到李家大院後,這位老闆想斥資300萬元買走目前沒有住人的哨衛樓和相鄰的幾間完整瓦屋,他邀請了建築、文物保護方面的專家進行過多次論證,計畫把這些祖先“寶貝”拆除後一一打包運到自己山西老家去,再依照原來樣式尺寸將古建築真實再現。
此舉傳出,大胡村的李家後人經過深思熟慮最終拒絕了他們本家的“好意”。他們認為,如果對方投資恢復保護,可謂功德無量,但如果要搬走,一個完整的李家大院身首異處,那還能叫李家大院嗎?
開發保護目前還是空白
記者採訪中了解到,迄今為止,李家大院還沒有被納入到文物保護行列。
鶴壁市文物局負責文物行政執法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李家大院的現狀他們也有所了解,而且先後幾次實地查看過。按照建築年限來說,李家大院確實屬於不可多得的古建築文物,但是李家大院裡的房屋當初分給了當地200多戶居民居住,嚴格來說,這些建築房屋屬於個人財產,其他單位沒有強制管理的權力。
這位工作人員還表示,要保護就必須實施搬遷,但最大的難題就是經費不足,而地方財政又比較緊張。
至於旅遊開發,鶴壁市旅遊局副局長張濤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一個旅遊景點的保護開發是一個綜合的系統工程。人家跑那么遠來看你的景點,不是來看人和固定建築的,而是透過建築來看其中蘊含的歷史文化、建築藝術、社會風情等,而這些內容的發揚光大,需要各個部門共同努力。
張副局長還表示,他們已經就此和李家大院所在地的有關部門接觸,目前許多思路正在考慮和醞釀中,他們希望在李家大院保護開發上能有所建樹,使其早日躋身“大院家族”寶庫行列,成為該市甚至全省旅遊風景中一顆亮麗的明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