鶬

鶬,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九頭怪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鶬
  • 拼音:cāng qiāng
  • 簡體字:鶬
  • 部首:鳥
簡介,基本字義,古籍解釋,

簡介

部外筆畫:10,總筆畫:21
五筆86&98:WYVO 倉頡:ORHAF
筆順編號:344511325132511154444 四角號碼:87227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9DAC

基本字義

● 鶬
cāngㄘㄤˉ
◎ 鳥名,麋鴰,又名“~鴰”
◎ 傳說中的九頭怪鳥。
◎ 〔~鶊〕也作“倉庚”。
◎ 鳥名,鶂。
其它字義
● 鶬
qiāngㄑㄧㄤˉ
◎ 〔~~〕也作“鏘鏘”
◎ 金飾貌。
English
oriole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七岡切《集韻》《韻會》《正韻》千剛切,𠀤音倉。水鳥也。《爾雅·釋鳥》鶬,麋鴰。《郭注》今呼鶬鴰。《疏》鶬,一名麋鴰。《司馬相如·子虛賦》雙鶬下。《正義曰》鶬似鴈而黑。《韓詩外傳》鶬胎生也。《正字通》鶬大如鶴,靑蒼色,亦有灰色者,長頸高腳,頂無丹,兩頰紅。關西呼鴰鹿,山東呼鶬鴰,南人呼為鶬雞,江人呼為麥雞。
鶬鶊,鳥名。本作倉。《詩·豳風》有鳴倉庚。
奇鶬。《郭璞·江賦》龍鯉一角,奇鶬九頭。
《集韻》《韻會》《正韻》𠀤千羊切,音鏘。《詩·商頌》八鸞鶬鶬。《鄭箋》聲和也。
《詩·周頌》鞗革有鶬。《毛詩》言有法度也。《鄭箋》金飾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