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鶩角黍
- 讀音:wù jiǎo shǔ
- 注音:ㄨˋ ㄐㄧㄠˇ ㄕㄨˇ
- 出處:《風土記》
粽子名。《藝文類聚》卷四引 晉 周處 《風土記》:“仲夏端五,烹鶩角黍。”
粽子名。《藝文類聚》卷四引 晉 周處 《風土記》:“仲夏端五,烹鶩角黍。” ...... 粽子名。《藝文類聚》卷四引 晉 周處 《風土記》:“仲夏端五,烹鶩角...
粽籺(zòng zi),俗稱“粽子”,古稱“角黍”、“裹蒸”、“包米”、“筒粽”等。粽籺一是一種用箬葉、蘆葉、柊葉、露兜葉或槲葉等包裹糯米或黏黍,經過...
端午食粽是中華民族民間節日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
關於粽子最早的記載是1600年前西晉新平太守周處所寫的《風士記》雲:“仲夏端午,烹鶩角黍。”200年後南朝梁文學家吳鈞在《續齊偕記》中說:“屈原五月五日投泊...
關於粽子最早的記載是1600年前西晉新平太守周處所寫的《風士記》雲:“仲夏端午,烹鶩角黍。”200年後南朝梁文學家吳鈞在《續齊偕記》中說:“屈原五月五日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