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踏枝·六曲闌乾偎碧樹

《鵲踏枝·六曲闌乾偎碧樹》為南唐詞人馮延巳所作,通過對閨情的描寫,感嘆春光易逝,寓含詞人對南唐小朝廷國運頹危的無奈感嘆之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鵲踏枝·六曲闌乾偎碧樹
  • 創作年代:五代南唐
  • 作品出處:《陽春集》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馮延巳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原文注釋,作品譯文,作品賞析,原文鑑賞,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六曲闌乾偎碧樹,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海燕雙飛去。
滿眼遊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注釋譯文

原文注釋

①偎:緊靠著。
②黃金縷:形容嫩黃的柳條,如同絲絲金線一般。
③鈿箏:用金翠寶石裝飾的箏,玉柱:箏上定弦用的玉制碼子。
④海燕:傳說燕子來自海上,故稱“海燕”。雙飛,一作“晾飛”。以上兩句是寫有人彈起箏來,雙燕由簾內驚起飛走。
⑤遊絲:指在空中飛揚的蟲絲。落絮:指飄落的柳絮。
⑥ 一霎(sha):一陣子。唐孟郊《春後雨》詩:“昨夜一霎雨,天意蘇群物。”
⑦覺來:醒來。鶯亂語,一作“慵不語”。

作品譯文

在綠陰叢中,一座別致、幽靜的小樓悄然獨立,曲曲折折的欄桿緊緊依偎著碧樹,兩者相映成趣。春風和煦輕柔,鵝黃嫩綠、如絲如縷的楊柳在風中款款擺動腰肢,搖曳多姿。
春光明媚,晴空萬里,遊絲裊裊,柳絮翻飛,這已是暮春景象了,正當杏花盛開,嬌艷無比之際,卻下起了一陣小雨。在如此深重的幽情之中,她不由沉沉睡去,正在睡酣夢甜之際,卻被窗外清脆的鶯啼聲驚起,而美夢也再也無尋處了。

作品賞析

原文鑑賞

此首詞是一個深閨獨居的女子流連春光,惆悵自憐之作。
詞意圖詞意圖
“六曲闌乾偎碧樹,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這三句渲染了一種美麗而寂寞的氛圍,為全詞隱含的感情作了鋪墊。春天來了,在幽靜的庭院中,紅欄碧樹環繞,“偎”字顯示綠樹與紅欄彼此交映的景象,楊柳依依,鵝黃嫩綠,輕柔飄逸;而“盡”字則寫出了春光中枝條茂盛的喜悅和生命蓬勃的歡欣。
“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海燕又飛去。”三句寫簾內景。“誰把”兩句從聽覺寫起,在這寂靜的環境中突然響起了琮琮的箏聲,閨中安棲的燕子,被箏聲驚起,雙雙穿簾飛去了,詞人把這些情景都寫得優美、精緻,用筆非常細膩,有力地表現出春光的明媚,給讀者以十分深刻的印象,引發出豐富的情境聯想。箏聲之後並沒有揭起垂下的簾幕,露出彈箏之人,卻轉寫燕子穿簾雙飛,以襯托彈箏者的孤獨寂寞,了無知音,幽思難托。
“滿眼遊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起首三句用“滿眼”領起,依然寫景:滿眼的遊絲、繽紛的落絮、輕盈的海燕、嬌美的鶯語,楊柳在春風中擺動著金黃的絲縷,紅杏在微雨里綻開的花瓣。所有這些優美的意象,溶在如夢如幻的清風細雨中,那些好看的顏色,動聽的聲音營造了一種纏綿婉轉的氛圍,像是溫柔的手觸摸到心靈的深處,輕輕地撥動著人的心弦,泛起百般的情詩詞思,讓閨中之人不由感慨韶華易逝,青春難駐,而自己卻獨守空閨,無人憐惜。
“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結末寫女主人公因夢醒而引起的惱鶯情緒。“亂”字暗示了閨中之人的心情煩亂。至於她做的是什麼樣的“好夢”,詞人沒有說明,卻更耐人尋味。濃睡好夢,歡情片刻,這對於現實生活中無法相會的戀人來講,也是聊慰其相思饑渴的方式。然而哪怕這樣短暫的好夢,也偏偏被鶯語驚擾,可見無論是明媚亮麗的春色,還是落花沽絮的雨景,全都成了激惹她陣陣愁緒的觸媒。
這首詞借用不同的場麵塑造了相同的意象。上片抒寫春景之中的閨婦獨自把弦,下片抒寫春景之中的閨婦夢中寄情;上片的環境是風和秀麗,下片的環境則是紅杏細雨,上下片場面並不相同,然塑造的意象都是深閨春怨。全詞景語遠遠超過情語,把無形的感情寓於有形的景象來表現,產生了極好的藝術效果。

名家點評

譚獻《復堂詞話》評此詞云:“金碧山水,一片空漾,此正周氏(周濟)所謂‘有寄託入,無寄託出’也。”
又,評“滿眼遊絲兼落絮”句:感;評“一霎清明雨”句:境;評“濃睡覺來鶯亂語”句:人;評“驚殘好夢無尋處”句:情。
陳廷焯《詞則·天稚集》卷一亦云此詞:“憂讒畏譏,思深意苦,信其言不必論其人也。”
又《雲韶集》卷一:“雅秀工麗,是歐公之祖。字字和雅,字字秀麗,詞中正格也。”(南京圖書館藏清鈔本)
又《白雨齋詞話(稿本)》卷六:“《蝶戀花》一調,最為古雅,‘六曲闌乾’唱後,幾成絕句。 ”
蔡嵩雲《柯亭詞論》:“正中《鵲踏枝》十四章,鬱伊惝倪究莫測其意惽。劉融齋謂其詞流連光景,惆悵自憐。馮夢華則以為有家國之感寓乎其中,然歟否歟。”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情緒亦寓景中。“六曲”三句,闌外景;“誰把”兩句,簾內景。闌外楊柳如絲,簾內海燕雙棲,是一極富麗極幽靜之金屋。而鈿箏一聲,驟驚雙燕,又是極微妙之興象。下片,“滿眼”三句,因雨而引起惜花情緒,“濃睡”兩句,因夢而引起惱鶯情緒。鎮日淒清,原無歡意,方期睡濃夢好,一晌貪歡,偏是鶯語又驚殘夢,其惆悵為何如耶。譚復堂評此詞如“金碧山水,一片空濛”,可謂善會訊息矣。

作者簡介

馮延巳畫像馮延巳畫像
馮延巳(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廣陵(今揚州)人,五代南唐詞人。仕於南唐烈祖、中主二朝,三度入相,官終太子太傅,卒謚忠肅。他的詞多寫閒情逸緻,文人的氣息很濃,對北宋初期的詞人有比較大的影響。宋初《釣磯立談》評其“學問淵博,文章穎發,辯說縱橫”,其詞集名《陽春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