鵬山,位於城東二十華里處,在牟國故址的北面,居牟汶河之陽,山雖不高,然而卻以泉清水美而聞名。鵬山最高峰海拔368米,山頂陡峭,有山寨遺蹟。鵬山的海拔不高,但歷代《萊蕪縣誌》都對鵬山有詳細的記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鵬山
- 位置:萊蕪城東二十華里
故事傳說
歷史記載
大鵬,又稱鯤鵬、大鵬鳥,傳說中是一種奇大無比的鳥。也就是說,大鵬只是一種傳說中的瑞祥之鳥,現實中並不存在。既然如此,因大鵬降落此山而得名就只是傳說。那么,這座山到底因何而得名呢?從萊城向東走,鵬山南北走向起伏的幾座山頭,遠看如同一隻振翅欲飛的鳥。或許,鵬山就因為山的形狀而得名。
景觀景點
提到鵬山泉,村民都會講鵬山山頂的雲窟窿。據村民說,鵬山山頂有個山洞,和山下的鵬山泉相通。“往山頂洞內撒麥糠,早晨就從泉眼裡流出來了。”77歲的村民張增蓮說,鵬山西北的蟠龍山山上的山泉和鵬山泉也相通。“雲窟窿一發雲,就要連陰四五天。”75歲的村民張洪交說,雲窟窿由此也被部分村民稱為發雲洞。
雲窟窿就在山頂,洞口不大,口朝天,進入洞口,內部空間擴大。現在只有幾米深,底部有碎石。村民說,當年山洞很深,後來被填了。從辛莊鎮文化站退休的卓連廣是辛莊鎮喬店村人,他記得小時候常爬到山上玩。“洞內三四米處有一個直徑50厘米左右的小洞,深不見底,有村民用四五根繩子接起來探查,都沒有探到底。”
村民們說,到了深秋,溫差大了,洞口就咕嘟咕嘟冒煙(水汽),還有石匠從雲窟窿附近挖出過鐘乳石。
鵬山一半青石、一半沙石,常年受侵蝕,形成岩溶洞窟。地下水源充足,地下水相通,這就是為什麼從一個地方撒麥糠,能從另一個地方流出來。
上世紀60年代,喬店水庫選址時,曾到鵬山附近勘探。卓連廣記得,當年的打井隊員說,鑽打下去,鑽到水後,一下子就像掉進洞裡一樣,最後拔出來,鑽竿子都被沖彎了。“他們說,有四五米深的水,水流很急!”卓連廣記憶猶新。
從鵬山山頂往下看,周圍一片開闊。鵬山南側隔牟汶河相望的小山叫青龍山。村民張元祥講述了“二郎擔山”的故事。傳說,當年天上出現十個太陽,二郎神用秫秸和頭髮絲擔著兩座山去追趕太陽,想把太陽壓在山下。走到此地,二郎神停下來休息,由於擔子兩頭不一樣重,把頭髮絲壓斷了,兩座山就留在了這裡。傳說中,二郎神一泡尿衝出了牟汶河。
村民說:“河(牟汶河)里有水,泉子就有水。”現在鵬山泉雖然還有水,但幾近乾涸,冬季基本不流淌了。
地圖信息
地址:山東省濟南市鋼城區
![地圖信息](/img/7/f75/AOjFTY5YGOkZGMxUzY0UTMjVmZjNmYxkzMzMGMwYjY2QjM2Y2M2EmN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