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毛竹

鵝毛竹

鵝毛竹(Shibataea chinensis ),禾本目箣竹超族倭竹亞族倭竹屬植物,因葉片卵狀披針形,形似鵝毛而得名。鵝毛竹分布於江蘇、江西、福建、安徽等地,一般作地表綠化觀賞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地下莖,竿,籜鞘,葉,生長環境,分布範圍,價值介紹,栽培技術,繁殖方法,

形態特徵

地下莖

地下莖(竹鞭)呈棕黃色或淡黃色;節間長僅1-2厘米,粗5—8毫米,中空極小或幾為實心。

竿

竿直立,高1米,直徑2—3毫米,中空亦小,表面光滑無毛,淡綠色或稍帶紫色;竿下部不分枝的節間為圓筒形,竿上部具分枝的節間在接近分枝的一側具溝槽,因此略呈三棱型,竿中部之節間長7—15厘米,直徑2—3毫米;竿環甚隆起;竿每節分3—5枝,枝淡綠色並略帶紫色,全長0.5—5厘米,計3—5節,頂芽萎縮,各枝與竿之腋間的先出葉膜質,遲落,長3—5厘米,無毛,邊緣生纖毛,分枝基部留有枝籜,後者脫落性或遲落。

籜鞘

籜鞘紙質,早落,背部無毛,無斑點,邊緣生短纖毛;籜舌發達,高可達4毫米上下;籜耳及鞘口縫毛均無;籜片小,錐狀(竿下部之籜的籜片僅為一小尖頭);

每枝僅具1葉,偶有2葉;葉鞘厚紙質或近於薄革質,光滑無毛;葉耳及鞘口縫毛俱缺;口十舌膜質,長4—6毫米或更長,披針形或三角形,一側較厚並席捲為錐狀,被微毛(如每枝具2葉時、下方的葉舌則短矮而不席捲);外葉舌密被短毛;葉片紙質,幼時質薄,鮮綠色,老熟後變為厚紙質乃至稍呈革質,卵狀披針形,長6—10厘米,寬1—2.5厘米,基部較寬且兩側不對稱,先端漸尖,兩面無毛,次脈5-8⑼對,再次脈10條,小橫脈明顯,葉緣有小鋸齒。
花果未見。筍期5—6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或林緣,亦可生於林下。

分布範圍

本屬中分布最廣的一種,廣布於江蘇、安徽、江西、福建等省。生於山坡或林緣,亦可生於林下。

價值介紹

觀賞

栽培技術

深挖穴,淺栽竹,起苗後及時栽植,及時澆水,空氣濕度低適度葉面噴水。

繁殖方法

母株繁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