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飛村隸屬於中國安徽省黃山市歙縣霞坑鎮,位於徽杭高速公路旁邊,山村坐北朝南,前有朝山做屏障,後有後山做襯托,伏源河由北向南環繞村子緩緩而行。
2018年12月,住房城鄉建設部擬將鴻飛村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19年6月6日,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鴻飛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中國安徽省黃山市
- 地理位置:徽杭高速公路旁邊
- 車牌代碼:皖J
- 類型:古徽州的一個村落
歷史沿革,經濟概況,風景名勝,
歷史沿革
淡忘了的徽州古村——鴻飛。鴻飛村地處古徽州歙縣的南部山區,從古城歙縣駕車沿現在的徽杭高速公路約50里就可到達。如今的鴻飛村雖說也是古徽州的一個村落,但本來應該擁有無比燦爛的古建築,早已在文化大革命時代被破除四舊分子給拆除了。(被毀的古建築有村中的太子廟、宗祠、山中的寺院、徽州建築等),現在能保留下來的也無非就是昔日那些破碎的遺址而已。
有關鴻飛村的歷史,祖上並沒有留下多少記載,所以,知道詳情的人也並不是很多。據載,公元865年歙州刺史馮繁(字子華),系鴻飛村馮氏始祖,馮氏支系發源之一,來自山東。所以,村中大部都是馮姓人。照此計算,鴻飛村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
鴻飛村建村歷史悠久,這裡也是明清徽商的發源地之一。早在明清兩代,就有鴻飛人為謀求事業在外奔波,功成名就的就回到家鄉為建設自己的美好家園而貢獻著力量,所以到了後來,村中就遺留了多處古建築。在文化大革命以前,村中大部分仍然保留著明清古居,村東頭的山上有一座寺院,當地人稱之為青山寺。村中有規模較大的太子廟及馮家宗祠,村尾有水口古道,水口盡頭有一古亭,古亭旁邊矗立著一座古塔。村頭有一座菩薩廟,裡面供奉多尊菩薩。諸如此類古建築在當時的村中有著很多,但不幸的是,文革動亂的十年,給這個曾有著上千年深厚文化的古村來了一場徹底的毀滅。據村中老一輩回憶,當時風行破四舊思想,所以,村中的多處寺廟慘遭拆除,連馮家的宗祠和村東的青山寺也未能倖免。
經濟概況
早些年,鴻飛村的主要經濟來源是靠養蠶、採茶來維持收入,這與自身的地理條件有著不可分開的關係。在古代,江南是產絲的主要地區,明代的松江府更是盛產蠶絲的地方,所以才有了歷史上最為著名的江南織造局,專為皇宮中的皇帝、貴妃進貢最好的絲織品,同時也為絲綢的出口做著重大的貢獻。而鴻飛村地處古徽州,緊鄰浙江,所以早在明代前就有了養蠶的習慣,再加上皖南地區山多,氣候適中,這給了茶樹生長的必要條件,這才有了養蠶和茶樹的兩大經濟由來。近年來,鴻飛村已被歙縣樹為標準養蠶示範基地,村民們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做起了除舊桑植新桑的新政策。
如今,村中埋頭苦幹的中年人、老年、村民還在繼續幹活,村裡的人也是個個樸實善良,則而有一些的新一代年輕人有著自己的理想,再也不願意沿著先輩著的老路走下去,有的則外出做起了生意,當起了商人,有的則是直接把學到手的手藝拿來當作外出打拚的資本。
風景名勝
村中保留的幾處徽派民居中,最有代表性的莫過於村頭的“蔭德堂”。根據當地村民的介紹,“蔭德堂”以前的主人是村中的地主,新中國成立後,共產黨推翻了地主,把土地分給農民,“蔭德堂”的主人也失去了他往日的富貴。古屋大門上方有石雕或磚雕,屋子沒有陽台,連房間的窗戶也開的很小。進入古屋後,是一個很大的廳堂。廳堂又分為上堂和下堂,上堂和下堂的中間上方有一個四四方方的口子,稱之為天井,用來採光。廳堂四個角都有房間,但很小,只有容納一張床,再加一個衣櫃,馬桶,桌子就放不下什麼東西了。裡面全是木質結構,大堂上方的橫樑有用刀雕刻的木雕,活靈活現,價值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