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位於吉林省東南部,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4A級旅遊景區。長白山美麗富饒、風光綺麗、景色神奇、生態系統十分完整,茫茫原始森林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歷史上就是野山參的主產地,主要產地有:撫松、靖宇、長白、集安、樺甸、敦化、安圖、輝南、、臨江、琿春、延吉、圖們等地。 長白山自古至今盛產人參,聞名世界,天下知曉!尤其是長白山野山參,更是馳名中外的稀世珍品。其野性靈氣、五形完美、體態俊秀、精悍強健,質實玲瓏,須長彎繞、龍蛇飛舞,參氣十足、富含特有成分和多種人參皂甙、胺基酸、維生素、微量元素,具有起死回生的神奇功效和極高的藥用價值,自古皇帝對其讚譽有加,情有獨鐘,是歷代皇室的珍貴貢品。
基本介紹
- 公司名稱:鴻林野山參鑑別公司
- 總部地點:吉林省
- 經營範圍:野山參鑑別
- 公司性質:有限公司
野山參的鑑別,野山參的起源,野山參的生長特性,野山參的發展前景,
野山參的鑑別
由於來源和生長條件、生態狀況的不同,野山參的質量優劣有很大的差別。尤其野山參的類同品較多、如:“池底參”、“山參扒貨”、“籽海”、“老栽子上山”、“艼變”等等,如果未經過專門學習和實踐訓練,很難辨識和掌握。野山參的鑑定過去只有產地採挖山參的“老把頭”和經營山參多年的老師傅等少數人掌握。一般經營參茸的徒工要經過十年乃至幾十年的功夫,在老師傅帶領和指導下,在實踐中不斷學習、體會方能掌握。特別是山參鑑定的術語極為抽象和複雜,如:“二節蘆”、“三節蘆”、“堆花蘆”、“雁脖蘆”、“螺絲紋”、“浮紋”、“半截紋”、“棗核艼’”、“掐脖艼”、“兔耳朵艼”、“靈體”、“順體”、“跨海式”、“菱角體”、“皮條須”、“水須”、“五形”、“六體”等等,這些抽象術語每個都有較為複雜的含義,只有在長期實踐中不斷比較和體會才能確切地掌握。因此,山參的鑑別技術一直困擾著參茸的經營者和消費者。山參價格昂貴,一旦鑑別發生差錯,給經營者和消費者帶來經濟損失比較嚴重。如果山參識別產生錯誤,造成以假亂真,則保證不了山參應有的滋補保健和醫療效果,難以保障“安全有效”,因而山參的鑑別是中藥鑑定中的重要項目,是一個專門學問。因為山參的鑑定不但涉及植物形態學,還涉及山參生態學和植物地理學,比如:長白山區產的野山參比較飽滿、堅實,皮色褐黃;而產於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山參質地乾癟、松泡,皮色較為灰黃;產於砂質壤土的野山參顏色褐黃,生長在腐殖質土壤的野山參皮色為黃白色。反之,從野山參形態特徵的不同可推斷出它的產地、生態狀況、地理條件,因而山參的鑑別是與山參的形態、生態學、地理條件有機地聯繫在一起。 野山參商品的檢驗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它涉及植物形態學、植物生理學、植物地理學、植物生態學等等相傍的學科。如火純青的鑑別技術,源自對鮮貨品質的諳熟。鮮貨植物形態的本相是各種生物信息的載體,從鮮貨學起才能知其然進而知其所以然。南方的老師傅少有鮮貨知識,只能面對乾貨學起,收效甚微,磨幾十年苦功積累起點滴經驗,判別真偽,勉為其難!
由於野山參價格昂貴,均以單支品評論價,野山參的完整性是審定價格的依據之一,折蘆斷須就要降低品位,價格相差甚大。因此,對野山參不允許破壞性鑑別,即使有先進、發達的科學儀器和技術,諸如高效液相(HPLC),薄層掃描,核磁共振(NMR),質譜(MS),毛細管電脈,高速逆流色譜(MSCCC)等也難以發揮作用。但可通過X光透視檢查,斷層掃描驗其是否“工藝參”、野山參是否穿入鐵釘、鋼線。鑑別野山參,判斷年齡長短,品位等級,仍以感官經驗鑑定為主,而這種技術未經專門學習和長期的經驗體會很難掌握。
野山參的起源
中華民族發現人參和套用人參的歷史是最早的,確切地說是對野山參而言的。春秋戰國時代越王的宰相范蠡的《范子計然》(公元前465年)載:“人參出上黨,狀如人者善”。漢代的《神農本草經》、吳普的《吳氏本草》、陶弘景的《名醫別錄》等經典醫藥著作所載的人參均為“野山參”。特別是漢代張仲景(公元196-220年)的《傷寒論》中共收載藥方113方,其中配伍有人參者達21方,占總方數的18.6%。唐代孫思邈(公元581-632年)著有《千金備急方》共三十卷,收載5300餘方,其中配伍有人參者竟達358方,約占總方數的6.8%。唐代王濤編著的《外台秘要》(公元752年)共四十卷,共收載632O余方,配伍有人參者576方,約占總方數的9.l%。明朝張介賓(公元1563-1640年)撰《景岳全書》中共收載2218方,其中配伍人參者達509方,占總方數的23%。從我國春秋戰國至明朝長達2000年的經典醫藉都在處方中巧用人參治病,這些人參都是“野山參”。 野山參的“參”字在甲骨文中已被發現。以郭沫若為主編的《甲骨文合集》的第六冊載有象形文字“”(參),這一象形文字屬上下結構,上部是人參地上部位,顯示出傘形花序,著生多個人參花的特徵(古以三為代表多數);下半部是具有雙腿邁步態的“人”形,即代表人參根。甲古文產生於我國商殷時代,距今已有3500年,可見我國套用野山參的歷史悠久,是名符其實的人參宗主國.
野山參的生長特性
野山參的生長環境十分嚴格,要有一個喬、灌、草、藤兼備的植物體系伴生和以植物為基礎的自我平衡相互維繫的食物鏈,各種植物的分泌物相互影響,具備自然演化、自我更新的能力。一支好的野山參至少需要50年以上的生長期,在極其緩慢的生長過程中,要經受冰凍、暴雨、病害等自然災害的侵襲,還經常遭遇蟲嚼鼠咬、獸吃畜踏,完全依靠自己的生命力與各種自然災害抗爭,與植物競爭,所以野山參的存活率非常低,每棵存活下來的野山參都歷盡磨難,是生命力極強的植物精靈。 野山參生長速度十分緩慢,每年平均增重0.5g左右,30年的純貨才一錢重者較常見,遇惡劣氣候蟄伏地下不出苗,消耗體內養分,重量甚至呈負增長。所以野山參生長年限越長,體內澱粉含量越少,同樣體積的野山參,重量越輕的質量越好。
野山參的發展前景
由於過度的採挖,長白山野山參已經逐年減少,現在市場上流通的純貨多以小貨為主,很難見到20克以上的大貨,50克以上的大貨更為罕見,偶爾採挖到一棵上等的大貨,多家參商會蜂擁而至,競相出價購買,可見長白山野山參的珍稀與珍貴.
為此有很多的有識之士看好了這一行業,也在這一行業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首先解決了野山參不可馴化的這一科研難題,把這一新興產業發展壯大起來,從而解決野山參資源枯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