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黃病毒病

鴨黃病毒病

鴨黃病毒病(Ducks flavivirus disease)又稱鴨產蛋下降綜合徵、鴨傳染性卵巢炎、鴨黃病毒感染、鴨坦布蘇病毒感染,是由鴨坦布蘇病毒(Duck Tembusu virus)引起、發生在鴨身上的一種常見病害。病鴨突然發病,體溫升高,採食量迅速減少,甚至廢食,排青綠色或灰白色稀糞,類便粘污肛門羽毛。運動障礙,站立不穩。

鴨黃病毒是一種以出血性卵巢炎為主要病變特徵的急性傳染病,該病傳播迅速,可造成產蛋鴨產蛋量嚴重下降,或育成鴨出現神經症狀等,給中國的養鴨業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

預防該傳染病平常要積極採取隔離和消毒措施,嚴禁非養殖場人員隨意出入,對場地和循環使用的蛋筐要進行嚴格消毒;發病時可投餵抗菌藥,防止繼發感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鴨黃病毒病
  • 外文名:Ducks flavivirus disease
  • 別名:鴨產蛋下降綜合徵、鴨傳染性卵巢炎、鴨黃病毒感染、鴨坦布蘇病毒感染
  • 危害物種:鴨
病害學史,病原特徵,為害症狀,流行情況,病理變化,診斷方法,臨床診斷,解剖診斷,實驗室診斷,防治措施,

病害學史

1995年,在我國河北省邯鄲、石家莊等地出現產蛋下降並伴有神經症狀的鴨群,對病鴨進行病毒分離發現該病毒為有囊膜的 RNA 病毒,並初步命名為病毒性腦炎病毒。
2010年在我國浙江首先發病,之後短短半年內迅速蔓延到福建、上海江蘇、山東等養鴨大區,患病鴨群表現出頭頸斜、腿腳麻痹、共濟失調等神經症狀,種鴨、蛋鴨出現產蛋下降並伴有死亡,表現為出血性卵巢炎。
之後5年時間,在中國多省份仍有該病發生。

病原特徵

鴨黃病毒的病毒粒子有囊膜,直徑40~50納米。該病毒屬於黃病毒科黃病毒屬蚊媒病毒的恩塔亞病毒群,與坦布蘇病毒(Tembusu)親緣關係最近暫時定為該病毒的一個分離株。
鴨黃病毒病
純化坦布蘇病毒FX2010的電子顯微照片
圖:純化坦布蘇病毒FX2010的電子顯微照片。顯示了直徑為45-50納米的球形病毒體

為害症狀

病鴨群(種、蛋)鴨突然發病,體溫升高採食量迅速減少,甚至廢食,排青綠色或灰白色稀類,類便粘污肛門羽毛。運動障礙,站立不穩(腳軟,腳跋,腳癱),翅膀下垂,羽毛松亂沾水,個別游泳無力,在水中漂浮。病鴨消瘦,呼吸困難,叫聲沙啞,個別表現搖頭和轉圈等神經症狀,產蛋率急速下降,產蛋高峰期的鴨群迅速下降至10%-20%,甚至停產,剛開產的種(蛋)鴨減蛋,產蛋率上升緩慢,或長期處於低產蛋率或無產蛋高峰期狀態。發病率和病死率於不同地區、不同鴨群表現不一。
鴨黃病毒病
患病鴨的臨床表現
圖:A.一隻腿完全癱瘓;B.無法站立;C.受到驚嚇,展示了下垂張開翅膀的姿勢;D.用翅膀拍打地面前進;E.躺在地上無法翻身;F.挑選出的47天大的病鴨(4周齡時出現了疾病症狀)。

流行情況

在自然條件下,鴨黃病毒病會以蚊、等為傳播媒介,當鴨舍中有一例病例,就會以該點為中心,快速向周邊區域擴散,不僅舍內鴨群會百分百受到感染,還會迅速向周邊區域擴散,而且不同種類、不司大小的鴨群都易感,甚至會發生交叉感染而使得疾病更加嚴重該病的發生一般與養殖場本身的養殖模式有關,比如粗放的養殖模式導致養殖條件比較惡劣,這種情況下患病後的死亡率也會有-定程度的提高。據調查,青年鴨和雛鴨發病後,死亡率可高達20%以上。

病理變化

通過對病死鴨進行解剖分析後可以發現根據鴨子日齡的不同也表現出不同的症狀。就雛鴨來說,解剖後可以發現其腦部的毛細血管有嚴重的充血現象,並且有嚴重的腦水腫,其心包積液較多心內膜有出血現象肝臟、脾臟、腎臟都有重大出血的情況;而產蛋鴨受到感染後,經解剖可以發現其腦部有腦膜出血以及腦組織水腫的問題,而且其肝臟腫大出血,脾臟有斑駁狀大理石樣花紋,胰腺壞死,心臟內膜以及外膜都有嚴重的出血現象,其卵巢發育也受到重大影響,卵泡變形、萎縮,卵泡膜嚴重充血出血甚至發生破裂。

診斷方法

臨床診斷

在鴨黃病毒病的診斷中首先需要結合其臨床症狀進行分析。鴨黃病毒病是一種急性傳染病,因此受到感染的鴨子也呈現出急性發病的狀態,在病發初期,鴨子的食慾會驟然下降甚至廢絕,蛋鴨的產蛋率也會迅速降低到10%以內,甚至停產;病鴨的體溫會迅速升高,排泄物為綠色稀軟狀,在養殖場內,發病率達到100%,死亡率在5%以上,10%以內。除此以外,育雛、育成、商品鴨可在20日齡前後發病,該類型的鴨子患病後會表現出明顯的神經症狀,比如行走不穩、翻個、站立困難甚至癱瘓等,死亡率也高達30%,但是病程發展一個月後會自行康復。

解剖診斷

剖檢典型症狀的病死鴨,見病鴨消瘦,體重減輕,羽毛粗亂,眼睛凹陷,鼻竇充血出血,頭頸部皮下充血出血,腦骨和腦膜表面充血出血;突出病變是蛋珠充血出血、壞死、變形變性、萎縮,隨著病情的變化,卵泡由金黃色變為淡黃色,後又變為棕黃色利灰黑色,甚至腐敗發臭;後期肝臟腫大充血出血,有的見針頭至綠豆大灰白色或灰黃色壞死灶,有的呈古銅色;胰腺邊緣充血出血,有的有灰白色壞死灶,心肌充血出血,脾臟稍腫大充血或出血有時見花斑狀壞死灶;十二指腸和小腸、直腸充血出血。

實驗室診斷

鴨黃病毒病在症狀表現上極易與禽流感、鴨肝炎、新城疫、呼腸孤、網狀內皮增生病、禽白血病等疾病發生混淆,因此還需要通過實驗室診斷方法來進一步確診該病。實驗室檢測病毒分離是確診該病的重要方法,工作人員需要採集病鴨的血液、內臟組織、咽喉拭子等病料,並按照實驗室的常規方法對其進行處理,同時需要在病料中加入加青、鏈黴素抑菌,離心取上清,過濾除菌,有實驗條件的也可以自行製備CEF或DEF,進行病毒分離,病毒分離後可通過1%雞紅細胞血凝和血凝抑制試驗,排除部分類似疾病,其他產蛋異常病原主要為禽流感病毒和減蛋綜合徵病,然後取病毒分離物進行分子生物學檢測,在檢測中可以利用鴨黃病毒特異性引物快速、準確地檢測出樣品中是否含有病原,一般3~4小時可以出結果。該方法操作簡單、檢測快速且檢測結果比較準確,能夠為養殖戶提供可靠的診斷依據,以便及時開展防治工作。

防治措施

平常要積極採取隔離和消毒措施,嚴禁非養殖場人員隨意出人,對場地和循環使用的蛋筐要進行嚴格消毒;發病時可投餵抗菌藥,防止繼發感染可用康復鴨的卵黃抗體進行注射治療,同時按說明劑量將“解熱藥十抗菌藥十葡萄糖十複合電解多維兌水後讓鴨飲服。
採取生物安全防範措施是最有效的防控手段。生物安全防範措施主要有地域性隔離和養殖模式的轉變2種。種鴨的養殖模式由開放式飼養轉變為封閉式飼養,可有效防控該病,如山東六合、山東樂港、北京金星鴨業等大型肉種鴨養殖場多數採取了封閉式飼養,且因其在規劃設計時考慮到了生物安全問題,採取了封場和消毒等措施,雖然周邊地區暴發了該病,但這些封閉式肉種鴨養殖場卻能得以倖免。就蛋鴨而言,改變其在天然水域的養殖模式,進行圈養、旱養、籠養或網養,這些新型養殖模式的生物安全措施大幅提高,既可隔離、又可消毒,場點之間不會互相感染疫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