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鱷(屬名:Anatosuchus)屬於鱷形超目科瑪繪鱷科,擁有寬廣、類似鴨的口鼻部,因此取名為鴨鱷。化石是在尼日的Gadoufaoua發現,是由美國古生物學家保羅·塞里諾(Paul C. Sereno)為首的團隊。
基本介紹
簡介,形態特徵,化石材料,分類系統,古生物學,
簡介
鴨鱷是由美國古生物學家保羅·塞里諾(Paul C. Sereno)為首的團隊,在尼日的Gadoufaoua發現化石的,並在2003年發表於科學期刊《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因為它擁有寬廣、類似鴨的口鼻部,因此取名為鴨鱷。模式種是小鴨鱷(A. minor),指的是它們的小體型。
形態特徵
鴨鱷擁有一個扁長、平滑的鼻子,它的鼻子異常敏感和堅硬,可以用來掘開厚厚的植被,然後再用鉤狀的牙齒捕捉青蛙和淺水中的小魚。美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古生物學家漢斯-戴特爾-休斯表示,“在岡瓦那超大陸,事實上有許多奇怪的種物。對於研究鱷魚化石的人來說,這些新發現的物種非常令人著迷。”
化石材料
分類系統
塞里諾等人(2003年)發現小鴨鱷與科瑪繪鱷(C. brachybuccalis)都屬於科瑪繪鱷科演化支,位於諾托鱷類之內,是個單系群演化支。然而,Martinelli以及Andrade等人的研究(2006年),都假設小鴨鱷與科瑪繪鱷(C. brachybuccalis)並沒有接近親緣關係。
古生物學
如同種名所顯示,小鴨鱷是種非常小型的鱷形超目動物,成年個體的身長估計約70厘米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