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腳蓼

鴨腳蓼

鴨腳蓼,中藥名。為蓼科植物鴨腳蓼Polygonum pseudopalmatum Hoo的全草。分布於湖南、廣西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止血之功效。常用於痢疾,癰瘡腫毒,疥癬,外傷出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鴨腳蓼
  • 別稱:鴨爪風、水桐油、水木瓜、鵝掌風、蜀葵蓼、掌葉蓼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蓼目
  • :蓼科
  • :蓼屬
  • :鴨腳蓼
  • 分布區域:湖南、廣西等地
  • 採收時間:夏季
  • 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
  • 毒性:無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苦、微澀,性涼。

歸經

歸心、胃、大腸經。

功效

清熱解毒,止血。

主治

痢疾,癰瘡腫毒,疥癬,外傷出血。

相關配伍

1、治菌痢:掌葉蓼、鳳尾草各15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2、治外傷出血:(掌葉蓼)鮮葉搗爛敷或乾葉研粉撒布。(《湖南藥物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採集加工

夏季採收全草,扎把曬乾或鮮用。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莖直立,上部多分枝,密被星狀毛及長硬毛,下部節間短。單葉互生;葉片寬卵圓形,長6-13cm,寬7-16cm,掌狀3-7深裂,上面疏被長硬毛及星狀毛,下面密生星狀毛,葉脈上生長硬毛,基部截形或心形,沿葉柄下沿成狹翅;下部葉柄長3-6cm,上部葉柄較短,被星狀毛及長硬毛;托葉鞘膜質,斜短筒狀,先端有長尖,密被星狀毛及稀疏的長硬毛。花序為頭狀的總狀花序;總花梗有星狀毛及長硬毛;苞片披針形,被長硬毛;花被淡紅色,5裂,裂片卵狀披針形;雄蕊8,短於花被;花柱3,下部合生,子房上位,卵形,有3棱。瘦果三角狀卵形,有3棱,無光澤。花果期8-9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地、丘陵、水邊陰濕處。分布湖南、廣西等地。

相關論述

《湖南藥物志》:“止血,治痢。(治)外傷出血,菌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