鴞面鸚鵡屬(學名:Strigops):是鸚鵡目、鸚鵡科動物。體長59-64厘米,體重2-4千克。是一種夜行性鸚鵡,全身布上黃綠色的細點,地棲且不會飛行,是紐西蘭的特有種。它們的臉頰上有鴞形目獨有的面盤羽毛排列,有獨特的感受器羽須、大而灰的喙、短腿大腳、翅膀及相對短的尾巴。是世上唯一一種不會飛行的鸚鵡。飛行能力喪失,因而造成翅膀肌肉退化,胸骨上的龍骨消失,體型變得壯碩強健。
夜行性、草食性,表現出兩性異形的身體結構,基礎代謝率緩慢,雄性不負責照顧幼小,也是唯一一種實行一夫多妻制、並實行求偶場交配模式的鸚鵡。分布於紐西蘭的幾個小島鱈魚島、莫德島和小堡礁島。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保護現狀,
形態特徵
鴞面鸚鵡屬僅有一個物種即鴞鸚鵡。鴞鸚鵡是一隻體型非常大的鸚鵡,體長達64厘米。它們背上的羽毛呈苔綠色,帶有黑色人字紋和深褐色斑點。尾巴的頂部在綠棕色背景上有類似的標記。喉部、胸部和尾巴下方的羽毛呈柔軟、斑駁的黃綠色。學名“Strigops habroptila”的意思是“像貓頭鷹一樣”,指的是該物種的象牙色的喙、眼睛和耳朵周圍的棕色鬃毛狀羽毛形成的圓盤。雌性與雄性在羽毛的顏色相似,但身材略小。未成熟的幼鳥顏色較暗。鴞鸚鵡是世界上唯一不會飛的鸚鵡,它們的翅膀雖然存在,但又小又微不足道。胸部沒有龍骨,因為不需要飛行肌肉附著的地方。鴞鸚鵡通常將身體保持在水平位置,臉上的鬃毛幾乎接觸到地面。如果受到驚嚇或感覺它必須保護自己,它會直立。
分布範圍
鴞鸚鵡是紐西蘭地方性物種,曾經在北島、南島和斯圖爾特群島中廣泛傳播,但已經在這些地區及範圍內滅絕了。 在1980年至1997年間,所有在斯圖爾特島上的鴞鸚鵡被運往離岸的,無捕食者的島嶼,以保護它們免受引進的哺乳動物和食肉動物的傷害。該物種生活在鱈魚島、莫德島和小堡礁島。
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年 ver3.1——極危(CR)。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附錄Ⅱ和附錄Ⅲ》(CITES)2019年版附錄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