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水橋

鳴水橋

鳴水橋位於樟樹市區東南34公里的閤皂山凌雲峰峽山口,四周崇山峻岭、翠竹蒼松、壑深流急。建於北宋政和元年(1111),橋拱至今保存較好。是江西省現存的兩座北宋石橋之一(另一座是廬山的觀音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鳴水橋
  • 地理位置:江西省樟樹市境內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開放時間:白天
  • 景點級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意義:江西省現存的兩座北宋石橋之一
地理環境,歷史狀態,

地理環境

鳴水橋 鳴水橋位於江西省樟樹市境內。
從瀑布泉沿山谷北上七十米處,有一座小橋,橫跨峽谷。九龍泉兩水奔來相匯,穿過橋孔,向南直瀉山谷,跌岩擊石,聲若雷鳴,因此,這座橋被命名為鳴水橋。此橋鑿崖為基,以長條石砌橋座,用長0.58米、寬0.44米、高0.34米方石7塊,自左至右砌為單拱,自上游縱向並列砌17道拱圈,聯為單瓮。石橋內空高2.5米,寬2.6米,橋身橫砌長條方石,拱上再覆蓋兩條條石。橋面系用等邊方石成對角菱形鋪砌,橋長7.3米,寬6.8米。橋上兩側設欄桿,由望柱、欄額、華板、地袱相構。望柱雕刻蓮花瓣頭,欄額、華板、地袱均為素麵。橋瓮內,東岸基石上17道拱圈,每圈的第一塊拱石,順溪流鐫刻楷書銘文“大宋政和元年辛卯歲閤皂山道眾化緣信”,西岸逆流方向刻有“人財物建此石橋至四年冬至日畢工謹題”,字清晰可識。鳴水橋是江西省現存兩座宋代石拱橋之一,與廬山觀音橋堪稱“姐妹橋”。現橋碑上的橋名,是南宋文天祥任贛州知府時, 曾遊覽閣皂山手書的拓刻原跡。

歷史狀態

鳴水亭在清初焚毀, 1934年閤皂山住持歐陽明性重建一亭,1958年因修公路上山拆除。清江縣人民政府於1979年冬季至翌年春季對鳴水橋按原貌進行整修,並採取了遷公路保護古橋的措施。1957年7月1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鳴水橋和一天門”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鳴水橋鳴水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