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鳳翔太守任公恩德碑》現藏於張家川縣民族博物館,記載了關隴道“長寧驛站軍一案”裁決的過程。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鳳翔太守任公恩德碑
- 創作年代: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
- 文學體裁:碑刻
內容簡介,碑刻內容,
內容簡介
甘肅省天水市張家川縣民族博物館現藏碑刻一通,名《鳳翔太守任公恩德碑》,刻於清乾隆十二年(1747)(照)。碑高1.87米,寬0.76米、厚0.25米,石碑保存完好,字跡清晰可辨,主要內容記載了“長寧驛站軍一案”裁決的過程。
碑刻內容
恩德碑
鳳翔府太守任公德政碑┘
蓋聞太上立德,其次立功,未有無功德及於民而能使民歷久而不忘者也,鳳翔太守。┘
任公諱晟,字濟川,江夏人也。雍正六年抵任後,其善政多端,不可殫述。即如我長寧驛站軍一案,緣前明有軍數十餘戶,安┘棟於興平、武功適中之區,名長寧鎮,即今東扶風也。給予田畝耕食,人有軍差,地無賦稅。迨後奉文,令各軍俞姓等二┘十餘戶,自備鞍馬,遷於隴州關山擺站,於是有站軍之名焉,遂將關山更名為長寧鎮。其俞、陳、沈、龐等各戶,在長寧舊鎮┘遺有祖業地畝,不能耕種,即佃于田九一等先人承種,一年共出租銀一百二十餘兩。陳良德等先人每年向田九一等┘先人討取,由來已久。我┘朝定鼎後,長寧鎮始設有驛官、驛馬,而馬夫仍令陳姓等充當。誰意年深日久,田九一等先人抗租不給,陳姓等具呈本府,委┘員代收,蒙州轉給無異,但其地向未升科,至雍正七年,奉旨地未升科者,準其自首,永為已業。欽遵之下,任公喟然嘆曰:“長寧一驛,處萬山之中,五穀不生,乃苦寒之地,各站軍若無┘此地,何以供朝夕?”命前督郵孫名達者,令各站軍陳良德等敘情自首,由州轉詳府司,批查之間,而地戶田九一等亦由┘縣自首。詳州轉司矣,陳良德等遂與田九一等彼此控司,批行鳳翔府會同乾州查議,鳳則委岐山縣任諱懋華,乾則委┘武功縣傅諱光聖,兩縣幾番審詳,幾番駁更,其間總系我任公力為主持,而其地始歸陳良德等為業,升科仍令田九┘一等佃種,就近納糧。其納糧之外,銀七十兩,武功應解銀六十六兩零,興平應解銀三兩三錢零,兩縣各照數催收移解┘本州,轉給站軍收領,以資養贍,批詳久準結案。誰意田九一等因就近代納,在武功,征糧紅薄私行開造佃戶田九一姓┘名,達部並未開造業主姓名,以異日後爭奪。任公聞之,毅然備情具詳,蒙批查議,又經委令武、岐二縣,覆稱紅冊已經┘咨部難以更改,議於徵糧紅冊之旁註明業主姓名,以杜爭奪等情由,府州轉司,復蒙□久在案,余不敏,承命督郵蒞任。後有前署事,原任隴州督捕廳張諱萬澤者,具道其事,及詢之各站軍,亦□詳細備述┘任公功德,並請勒石,余曰:“然,誠哉!公之恩德,其與關山並峙,汧水長流矣。遂敘其始末,以志不朽雲。”┘
隴州長寧督郵廳加一級吳六吉謹撰
眾軍戶 沈珩 王明月李生棟袁大成張啟明
陳良德馮世雄周滿魏成夅
龐增郭金玉 奉滿楊永
俞文連張亨崔登元樊章
馮德王明志沈仲朝等同立石石匠郭廷勒
大清乾隆十二年歲次丁卯仲夏甲子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