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紋方座簋

鳳紋方座簋

鳳紋方座簋是西周早期的青銅器,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鳳紋方座簋
  • 材質類別:銅器、青銅器
  • 製作年代:西周早期
  • 文物原屬:中國故宮博物院舊藏
基本資料,器物簡介,器物功用,青銅器注,

基本資料

【文物現狀】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器型規格】高27.2公分,口徑22.6公分。

器物簡介

簋下附加方座、增益器體高度,以及簋身突出的四個大附耳與下垂長珥,為周初新簋制的最大特色。
鳳紋方座簋
鳳紋方座簋(側面)

器物功用

簋,流行於商至春秋戰國時期。主要用於放置煮熟的飯食。簋的形制很多,變化較大。商代簋形體厚重,多為圓形,侈口,深腹,圈足,兩耳或無耳。器身多飾的獸面紋,有的器耳做成獸面狀。西周除原有式樣外,又出現了四耳簋、四足簋、圓身方座簋、三足簋等各種形式,部分簋上加蓋。商周時多數簋體形厚重,飾雲雷、乳釘等紋飾,少數為素麵或僅飾一二道弦紋。春秋時期,簋的銅胎變薄,花紋細碎,有的簋蓋鑄成蓮瓣形。戰國以後,簋極少見到。簋是商周時重要的禮器。宴享和祭祀時,以偶數與列鼎配合使用。史書記載,天子用九鼎八簋,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

青銅器注

青銅器主要指先秦時期用銅錫合金製作的器物,簡稱“銅器”。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樂器、車馬飾、銅鏡、帶鉤、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流行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至秦漢時代,以商周器物最為精美。最初出現的是小型工具或飾物。夏代始有青銅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銅器品種已很豐富,並出現了銘文和精細的花紋。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銅器發展的鼎盛時期,器型多種多樣,渾厚凝重,銘文逐漸加長,花紋繁縟富麗。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