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經濟發展,農業經濟,工業經濟,招商引資,富民攻堅,基礎設施,社會事業,計生工作,森林防火,扶貧工作,五保社保,民情活動,文明創建,公共衛生,民生工程,旅遊勝地,
歷史沿革
1911年,鳳池地域屬南港歸仁鄉,1935年隸屬第三區(南港)管轄,1938年屬南港區,1940年改屬
靈溪區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5月沿襲舊制,仍屬靈溪區管轄。1958年實現人民公社化,改稱靈溪公社鳳池大隊,1959年成立鳳池管理區,1961年改稱鳳池公社。1981年蒼南建縣,鳳池屬之。1984年政社分設,復為鳳池鄉。2005年末,鳳池鄉下轄雙益、浦內洪、水月、垟岙、徐溪、板岙、灣旦、大坡、白水共9個村。2011年撤銷鳳池鄉建制,改為鳳池社區,其行政區域併入
靈溪鎮經濟發展
2005年,全鄉耕地5792.4畝,人均收入2140元,全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750萬元,同比增長5%,實現利稅100萬,同比增長6%。
農業經濟
積極推廣早稻優良
品種——浙2雜交水稻新品種培植,不斷推廣兩季培育和單季稻種植,2005年全年糧食和其他作物播種面積達12500畝;擴大灣旦、
雙益村600畝蔬菜、草莓基地建設;發展浦內洪淡水養殖武昌魚、淡水沙魚、鯉魚200畝;擴大白水山羊養殖場、洋岙奶牛基地,規範浦內洪肉豬養殖基地1500頭,發放農業貸款241.5萬元。新增規劃速生楊樹1962畝,先後建立了馬蹄筍股份制基地8個,面積1300多畝;楊梅基地4個500多畝,板栗基地2個150畝,總計3000多畝;早香茶基地50畝、葡萄基地100畝。
工業經濟
乳品業發展勢頭迅猛,特別是“蒙古包”、“賽娜”品牌榮獲ISO9002質量體系驗證後,唱響大江南北。引資、引企略顯成效,2005年全鄉共有大小工業、企業19家,同比增加2家。
招商引資
2006年,鳳池鄉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一號工程”來抓,把招商引資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重要抓手,充分發揮縣城郊區的比較優勢,依託高速公路和溫福鐵路建設,抓好項目謀劃,精心包裝,積極推介一批帶動能力強、發展潛力大、就業空間廣的富民強鄉項目。2006年引進了
板岙村的家具配套廠、白水採石場以及大坡利民建材廠、
徐溪村華源食品廠等民營企業,共引資金1250萬元,全面完成縣下達的商引資工作任務。同時積極開展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破解土地要素制約,努力實現招商引資新突破。充分利用靈溪工業園區大企業的產業鏈和市場行銷網路,引進和發展附屬中小加工業。積極扶持原有的中小企業,以信息和技術為載體,加大技改投入,努力幫助這些企業上規模、上水平、增效益。進一步規範市場秩序,著力抓好奶製品行業的整體改造,加強礦山開採管理,確保經濟良性運行。
富民攻堅
2006年,鳳池鄉實施“富民攻堅三年計畫”,認真落實“1+8”扶持政策,不斷推進小康鄉建設進程。一是加強農民素質培訓。深入實施“十萬農民素質培訓工程”,加強農民專業技能、就業技能和崗位技能培訓,不斷增強農民的就業和創業能力,加快傳統農民向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轉型。全年開展農民培訓7期,培訓轉移農民395人。二是以整村搬遷為重點,加快下山異地脫貧步伐,啟動實施雙益扶貧小區二期工程,規劃安置鳳池、藻溪等山區下山移民182戶,611人,扶貧安置小區建設已經做好25畝土地徵用手續,有關工程建設一景立項動工。三是大力發展生態高效農業,以農業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和示範基地的帶動,不斷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和農業綜合效益,鞏固已開發效益農業基地,建立鳳池鄉生態畜牧農業項目庫,進行規範管理,跟蹤服務,並利用市科技特派員,進行各面科技培訓。以工業化理念指導農業發展,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基礎上,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以浙閩農貿綜合市場為依託,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等高效經濟作物及畜禽飼養業,淡水養殖業,力爭使土地產出的效益最大化。大力培育扶持以灣旦草莓、大坡馬蹄筍、徐溪檳榔芋、雙益火龍果等特色農業生產大戶、農業產業化基地,使之上規模上檔次、出成效。四是完善農技服務體系,充分利用農民信箱,及時向農民提供政策、信息和技術服務。五是大力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對原有二個水庫要搞好治理排險工作,加大河道疏浚,做好鳳溪小流域治理前期設計等工作,並逐年加以實施,進一步增強防災抗災能力。六是依法保護耕地,嚴厲打擊任何違法占用和毀壞耕地的行為。立足原有耕地的保護和改造,因地制宜地搞好宅基地整理和荒山的綜合開發。七是以基礎設施建設為抓手,促進區域經濟統籌發展。加強農村新社區和基礎設施建設。按照規模適度、合理集聚、梯度縮並和有利於生產生活的原則,編制和實施農村新社區建設規劃,調整和最佳化村莊布局。加快舊村改造,規範農居建設,全面推進“改路、改水、改廁”和農村垃圾集中處理等工程建設,建立健全村容村貌長效管理機制,進一步抓好鄉、村的綠化、美化和淨化工作。加大雙益安置小區一期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全力推進大坡、雙益、板岙等村新農村示範創建。切實抓好垟岙至靈溪西山、大坡至漁池等行政村的交通網建設前期規劃工作。
基礎設施
2005年共投入50多萬元,更換王家山水庫啟閉機,並進行庫底清淤;拆建前山洋水閘,維修板岙、灣旦水閘,上報洋岙村龍船頭水閘修建方案;砌石擴坡加固鳳溪龍船頭險段和板岙溪部分險段800米;建設標準農田1500畝,其中機耕路2150米、水渠2600米、機埠頭2座、涵洞15處,整理雜宅地和農地120畝;投入抗旱資金5萬元,確保5000多畝農田灌溉,新增電動機抽水機50台。投資14萬元架設雙益新村供電線路1100米,配備一台200千瓦變壓器;在三夏之前,全面整修農排線路,改裝各村路口和機埠頭的機埠箱,確保抗旱期間安全用電。改善村民生活居住環境,投入15萬元新建簡易棚校舍280平方米,投入2.5萬元改建各村生活用水,並維修大坡水廠,解決650多人飲水問題。投入4萬元進行測量設計、評審、並實施,完成大坡溪頭邊和洋岙村龍船頭新村規劃。投入5.6萬元新建白水、洋岙兩公廁,使全鄉村村有公廁,改變農村衛生環境。
2005年,按照縣城大郊區的總體規劃和建設現代化新農村的要求,在靈鳳公路與104線,高速公路和溫福鐵路構成主幹線雙“十”基礎上,再顯鄉村公路網狀聯絡布局。規劃寬10米長3KM的鳳岙公路,從104線城中路口縱向貫穿浦內洪、水月、洋岙與靈鳳公路並排插進,兩路間安插浦內洪、徐溪、洋岙、板岙四條主要機耕路對接,形成網狀布局。2005年全鄉上報靈內線——浦內洪、靈內線——雙益、山腳——徐溪、靈內線——板岙、靈內線——灣旦、溪頭——白水六條機耕路路面硬化計畫,除靈內線——板岙外另五條機耕路都已測量完畢,圖紙設計,會審也已完成,12月11日對白水、徐溪、雙益五條機耕路約3公里路面硬化進行招投標,總投資約80萬元。8月投入103萬完成靈鳳公路雙益段和大坡段的砂改砼工程,2005年底竣工交付使用。
2006年,鳳池鄉積極協助中鐵十二局工程部做好線外便道及施工用地政策處理工作,共借用土地11.28畝、改移各種管逕自來水管道6條長450米、改移各種電力通信線路10處,積極協助縣指揮部後期征遷工作和“三改”工程建設工作,補征戰場建設用地5.48畝,因道路改線需拆遷房屋12間,計拆遷建築面積1226.8平方米,做好鳳池鄉學校(中學部)二期拆遷搬移工作,共支付土地徵用和各項拆遷補償費134.92萬元。全年為鐵路建設共召開村兩委擴大會議10次,召開村民協調會議及拆遷戶會議8次,切實解決征地難、拆遷難等問題,為溫福鐵路建設無障礙施工營造良好的環境。
社會事業
計生工作
2005年出生率為11%,控制在縣定人口出生率11.23%的指標範圍內;嬰兒出生性別比為100︰120,達到縣定的指標100︰120;全年落實四項手術129例,綜合避孕(女扎)16例,當年出生當年結紮15例,當年出生當年放環35例,綜合避孕率達90.88%,當年出生一孩放環率達100%,當年二孩出生結紮率達100%,達到縣定指標要求;引產2例,人流43例,引產占補救措施4.45%;計畫外懷孕占育齡婦女2.09%,低於2.5%的縣定指標;一年二次“三查”到位率分別為96.85%、91.96%;流動人口辦驗證率為99%,育齡婦女辦驗證率為99%,達到縣定指標要求。經年度二次暗訪和“四優一滿意”創建工作,各項工作任務和工作責任落實較為理想。
森林防火
全鄉生態林2.8萬畝,2005年有林地達到17500多畝,森林覆蓋率達到66.3%。2005年共完成封山育林3000畝。政府與各村、護林員,村與戶層層簽訂了森林防火責任書,簽訂率達98%以上。在中國小開展了“森林防火五個一”教育宣傳活動,播放森林防火專題電影6場,出動宣傳車巡迴宣傳。充實撲救隊伍及護林員,增置撲火工具。防火期間加強值班、設卡檢查,並組織人員巡邏檢查,嚴格控制火源,實行鄉村戶三道防線,堵截野外用火,對森林火災肇事者予以嚴肅處理。
扶貧工作
2003年,鄉政府制定了2003—2007年鳳池鄉扶貧奔小康的工作規劃,對全鄉各村收入1000元以下的特困戶與1200—1000元收入的貧困戶進行了掛鈎脫貧。設立了776戶脫貧造冊建立檔案,分別由全鄉354名黨員幹部掛靠幫扶,脫貧致富。投入45萬幫助村民下山異地脫貧,落實了鄉中心村兩大異地脫貧點建設。配套了水電路等公共設施,安置了88戶264個村民。2005年外出勞動人口共2455人,比2004年新增352人。注重培育和鞏固種養殖大戶科技示範戶,2005年全鄉農業已形成發展較具規劃的示範戶20多戶,他們在鳳池鄉效益農業發展中起到“領頭雁”作用。對全鄉600多戶農戶發展種養殖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2005年全鄉農業產值比2004年增加了350萬元。
五保社保
2005年,全鄉孤寡老人五保40戶40人,每人每月50元,全年共付2.4萬元,其中居住敬老院12人,分散居住28人。103戶174人的特困和孤寡孤殘人員列為保障對象,全部落實最低生活保障,有60位優撫對象,定期補助發放優待金,其中重點優撫現役軍人17位,每人每年2400元,共3.08萬元。烈屬、復員軍人每人每月500元。解決特困退伍軍人定補1人,解決烈屬定期補助1人。全年共發放救濟金78315萬元。
民情活動
2005年9月份以來,鄉黨委按照縣委要求深化民情制度,加大辦理力度,各村都召開了村民(民情)質詢會,增進了交流和理解,民眾對民情辦理也有了進一步了解,有些確實無法辦理的事項也表示了理解;在提交民情分析協調會的辦理事項,鄉黨委明確了責任人,限期辦理並形成會議紀要(共13期)。2005年駐村幹部共接待民眾382人次,反映問題298件,現場解釋辦理181件,提交民情分析協調會117件(其中上報縣民情中間站2件),都已得到妥善調處。
文明創建
2006年,鳳池鄉嚴格落實責任,強化工作措施,深入實施文化建設“六大工程”,按照“區別對待、分類指導、循序漸進、逐步推開”的思路,全面推進文化鳳池建設。緊緊圍繞鳳池經濟建設大局,加大宣傳力度,為該鄉的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著力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是投入500多萬元建設鳳池鄉九年制義務教育綜合教學樓,改善農村辦學條件,加大困難家庭助學力度,切實解決農村“上學難”問題。二是深入開展農村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提升鄉村文明程度。通過抓“雙百結對、共建文明”典型示範,創建文明家庭、文明單位、文明村活動,文明進步的社會新風尚正在形成。三是抓亮麗工程建設,努力提高鄉村文明程度。2006年在下派幹部的聯繫下在徐溪村安裝路燈21盞。四是嚴格進行了文化市場管理活動。對違反規定的場所給予整改或取締,積極保護和支持健康有序的文化娛樂場所活動。五是加強黨的理論學習,努力實踐“三個代表”,認真開展社會主義榮辱關教育活動,提高鄉村幹部良好精神狀態,樹立革命事業心和愛崗敬業精神。六是廣播電視事業長足發展,投入50多萬元加大了有線電視擴容量,增加入戶率,提高覆蓋面,實現村村通。
公共衛生
2006年,鳳池鄉共投入10萬元資金,改造大坡、浦內洪等三座公廁,投入50多萬元改建大坡、板岙、徐溪等村自來水管道,解決飲水難問題,同時開展垃圾集中處理活動,使鄉、村等三個村環境衛生明顯改善,建立健全了農村公共衛生防疫工作預案,因預案啟動及時,2006年有效地防止一起霍亂疫情的入侵。貫徹落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按照上級統一部署,通過形式多樣的宣傳發動,加深民眾對農村合醫療的理解和支持,並積極參與。切實解決民眾就醫難、看病難問題。據統計,2006年全鄉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人數有4945人,其中五保參保人數 39 人,特困戶參保人數 445人。
民生工程
2006年,鳳池鄉強化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牢記民眾利益無小事,切實把為民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作為踐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重要內容,切實解決關係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一是按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致力於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環境,注重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2006年9月在閒環保局的大力支持下,邀請浙江大學環保系專家認真編制鳳池生態鄉總體規劃,並經專家會審通過逐年付諸實施。二是堅持把“三沿”整治作為文明鄉創建的重頭戲,2006年共5次出動389人次在縣有關部門大力支持下對的違章建築、殘牆破棚、廢品堆放、暴露垃圾、露天糞坑進行了專項整治,有力的解決了“髒亂差”頑疾。三是切實打好“青山白化”治理攻堅戰。2006年鄉委鄉政府多次召開了班子會議,對駐村幹部和村幹部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再調查、再發政府通知,加大宣傳力度,使青山白化治理工作,移風易俗、殯葬改革思想深入人心,2006年共組織6次180多人拆除墳墓3座,綠化深埋42座,同時還專門組織人員不定期的進行檢查,防止青山白化回潮。在生態公墓建設方面,
灣旦村占地10畝1000穴的生態墓已於2006年申報立項。
旅遊勝地
岩下寺
岩下寺地處鳳池鄉岩下後(村後),幫名原稱紫雲道觀。北距
石聚堂1.44 ,有小徑相通。左右輔以兩個湖泊;左為迷天紫雲湖,右為五畝壠水庫。寺後山上有脫靴岩、觀海岩等奇石。左右坡都為巨型花崗壘積,石與石間留下各個罅隙,成為出入口,大小共18個,奇險者有“一線天”、“三低頭”、“三折腰”。大門外小徑側鄰深壑,壑中有一峰獨起,形圓,當中簇擁桃、李等果樹,據說是八仙在此宴會時遺下餚核長成,稱為果盒岩。岩下寺與石聚堂景區毗鄰。岩下寺景物幽深窈窕,遠勝石聚堂,而石聚堂的雄奇瑰麗,又為岩下寺所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