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慶縣氣象志(1959-2008)

鳳慶縣氣象志(1959-2008)

《鳳慶縣氣象志(1959-2008)》是鳳慶縣史志辦公室、鳳慶縣氣象局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鳳慶縣氣象志(1959-2008)
  • 作者:鳳慶縣史志辦公室、鳳慶縣氣象局
  • 類別:地方志
  • 編纂人員:楊家華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本志編纂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系統地記述鳳慶氣象事業的發展,對經濟、社會作出的貢獻;記述縣域氣候特點及各氣候要素的分布概況。記述力求思想性、資料性、科學性的統一。二、本志由序、凡例、述、記、志、簡介、圖、表、錄諸體構成。詳今略古,豎不斷線,橫不缺項,以專志為章,按章、節、目順序排列。

作品目錄

封面
鳳慶縣氣象志
鳳慶縣氣象志編纂委員會
圖片
鳳慶縣政區圖
1959-1987年氣象站全貌
1988-2003年氣象局全貌
2004年至今氣象局全貌
1987年觀測場
2004年觀測場
氣象台
1982年在萬明山觀測
1986年3月3日觀測員合影
1986年3月3日降雪觀測
觀測氣溫
編髮天氣預報
鄉鎮自動氣象站維護
農村綜合信息服務系統
鳳慶興農信息網
風慶電視天氣預報
八十年代預報辦公室
九十年代為漫灣電站服務
省政府領導與漫灣電站服務獲獎單位合影
2008年天氣預報製作平台
人工增雨雷達車
增雨作業指揮人員
增雨作業人員
車載式火箭架
增雨火箭彈飛入雲層
1985年第一屆飛播指揮部成員
第一屆茶葉節氣象服務
宣傳氣象法
宣傳氣象科技
宣傳防雷減災
氣象局黨支部成立掛牌
到掛鈎村開展工作
國家氣象局財務司司長(左四)視察財務工作
省氣象局局長(前右二)視察氣象工作
省氣象局局長朱雲鶴(前左四)視察氣象工作
風慶縣縣長費根林(右三)檢查氣象工作
省局劉建華局長(右三)視察工作
氣象局檔案達標與會人員與縣領導合影
省局局長丁鳳育(左二)一行視察氣象局
省局紀檢組組長鄭建國(右二)視察氣象局
省局副局長程建剛、鳳慶縣常務副縣長梅生共商鳳慶氣象發展大計
市局局長羅君武到縣局宣講“十七”大精神
市局白副局長(右二)在縣委、政府領導陪同下到縣局檢查工作
市局桑副局長陪同省局林副處長視察基建工作
省局林副處長到氣象台檢查工作
市局白副局長(左二)到縣局指導一級站升級工作
市局羅局長、易副處長、張科長等視察觀測工作
2009年領導十部任職期間財務交叉審計人員合影
2005年省局計財處到鳳慶審計基建項目
臨滄市各縣氣象局局長參觀鳳慶氣象台
小灣電站庫區壩址氣象站
小灣電站庫區風慶沙帽氣象站
小灣電站庫區昌寧橋頭氣象站
小灣電站庫區功果橋氣象站
壩址氣象站施工現場
1995年“121”氣象信息服務台開通剪彩
局檔案室
安裝農村綜合信息服務系統
防雷裝置檢測
省局副局長黃玉仁到縣局參加歡送職工退休
2003年12月31日新建觀測場首次觀測
局領導給考上大學的職工子女頒發獎學金
全局職工國慶活動
臨滄市各縣氣象局退休人員參觀風慶氣象局
原風慶氣象局局長劉運彰及市局書法家姚泰成參觀氣象台
參加全縣國慶文藝表演人員
全局人員參觀小灣電站
榮譽附圖
氣象志編委成員合影
氣象志評審會會場全景
氣象志編纂人員合影
氣象局現任領導班子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中華民國以前
中華民國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第一章 機構與職能
第一節 縣氣象局
第二節 內設機構及職能
辦公室
觀測組
預報組
氣象台
氣象信息中心
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
防雷裝置安全檢測中心
臨雲防雷鳳慶分中心
第三節 氣象站網
農村氣象哨和看天小組
區域自動氣象站
第二章 隊伍建設
第一節 人員結構
第二節 思想政治工作和業務素質提高
領導班子建設
職工隊伍建設
第三節 黨群組織建設
黨支部
工會
共青團
婦女組織
第四節 專技職務評聘
第五節 工資福利
工資
福利
第六節 參與全縣中心工作
扶貧攻堅
支持縣委其他中心工作
第三章 管理和基本建設
第一節 管理
行政執法
行政管理
業務管理
後勤管理
儀器設備管理
第二節 基本建設
房屋建設
設備建設
第四章 氣候資源
第一節 氣候成因
太陽輻射
大氣環流
下墊麵條件
第二節 光能資源
日照時數及日照百分率
太陽總輻射量
直射輻射和散射輻射
生理輻射
光能利用率和光合生產潛力
第三節 熱量資源
鳳慶縣熱量資源的特徵
農業界限溫度
初終霜期和無霜期
熱量資源評述
第四節 降水資源
年降水量的分布及特點
降水年際變化
降水的日變化特點
第五節 風能資源
風向風速
大風日數
第六節 氣候評價
第五章 氣象探測
第一節 氣象初探
第二節 地面氣象觀測
觀測場地和觀測時次
觀測項目
第三節 觀測報表和電碼
觀測報表
觀測電碼
第四節 區域氣象站
第六章 天氣預報
第一節 天氣預報的發展
第二節 天氣預報的種類及發布方式
種類
發布方式
第三節 天氣預報工具及方法
工具
方法
天氣預報發布時間
圖表
第七章 農業氣象
第一節 地理條件
山系
水系
地質地貌
土壤 植被
第二節 農業氣候資源利用
光能資源利用
改善小氣候條件
改善小春灌溉條件
農業氣候生產潛力計算
宜茶氣候資源利用
甘蔗氣候資源利用
烤菸氣候資源利用
核桃氣候資源利用
宜林氣候資源利用
熱區開發的主要氣候問題
第三節 農業氣候區劃
區劃原則和依據
區劃指標及命名
第四節 農業氣象觀測
觀測項目
茶樹物候觀測規範
番木瓜氣候觀測
農作物品種調查
第八章 氣象服務及科研
第一節 決策服務
編寫農業氣候手冊
編寫氣候資源診斷
迎香港回歸大型文藝晚會天氣預報服務
主要天氣預報服務
第二節 公眾服務
“121”氣象服務
電視天氣預報、氣象簡訊及其他服務
第三節 專業氣象服務
農業氣象服務
林業氣象服務
工業氣象服務
重點工程氣象服務
重要活動、重要會議氣象服務
交通運輸氣象服務
為保險事業服務
有償服務
服務效益反饋
第四節 航空氣象服務
第五節 防雷減災服務
年度檢測
新建築審查和竣工驗收
防雷減災管理
第六節 氣象科研
大氣環境影響評價
主要評價實例
學術論文
第七節 檔案
檔案類別
規章制度
歸檔範圍及保管期限
會計檔案歸檔範圍及保管期限
科技檔案歸檔範圍及保管期限
其他檔案歸檔範圍及保管期限
第九章 氣象災害
第一節 旱災
第二節 洪澇災
第三節 低溫冷害
霜凍
寒害
冷害
第四節 陰雨寡照
第五節 雪和冰雹災
雪災
冰雹災
第六節 土石流、滑坡災害
第七節 風災
第八節 雷電災
第九節 引起氣象災害的主要原因
季風氣候影響
地形條件影響
土壤地質條件影響
人類活動影響
第十章 人工影響天氣
第一節 機構、隊伍
機構
隊伍
第二節 管理及制度建設
第三節 人工增雨服務
為糧作抗旱服務
為蔗煙抗旱服務
為護林防火服務
表彰
先進集體
先進個人
人物
人物傳
李德輔
人物簡介
謝天滿
劉運彰
龐冷富
楊正培
張正文
張正夫
高霞
李琴
巫繼琳
李春惠
余龍永
森志雯
謝天華
趙靖華
晏和勇
皮金菊
謝應天
陳永存
楊家榮
曾玉林
施風英
羅磬
楊志雲
氣象諺語
附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
雲南省氣象條例
防雷減災管理辦法
工作紀律管理制度
督查督辦制度
後記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