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尾蕨屬

鳳尾蕨屬

鳳尾蕨屬(學名:Pteris L.)是鳳尾蕨科多年生常綠草本。株高30~70厘米,根狀莖直立,頂端具鑽形葉片,葉簇生,分為不育葉和孢子葉兩種類型,葉柄細,具三棱,黃褐色,葉橢圓至卵形,長20~45厘米,寬15~25厘米,1回羽狀複葉,羽片常4~6對,僅基部有一隊葉柄。羽片條形,寬3~7厘米,頂端尖,有細鋸齒,孢子葉較高,全緣。孢子囊群沿葉邊呈線形排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鳳尾蕨屬
  • 拉丁學名:Pteris L.
  • :植物界
  • :蕨類植物門
  • :蕨綱
  • 亞綱:薄囊蕨亞綱
  • :真蕨目
  • :鳳尾蕨科
  • :鳳尾蕨屬
  • 分布區域:產世界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形態特徵,主要價值,分布情況,生長習性,下級分類,代表植物,栽培管理,基質,澆水,施肥,盆栽,

形態特徵

陸生。根狀莖直立或斜升(偶有短而橫臥),有複式管狀或網狀中柱, 被鱗片;鱗片狹披針形或線形, 棕色或褐色, 膜質, 堅厚, 向邊緣略變薄, 往往有疏睫毛, 以寬的基部著生。
葉簇生;葉柄面有縱溝, 自基部向上有V字形維管束1條;葉片一回羽狀或為篦齒狀的二至三回羽裂, 或時三叉分枝, 基羽片(有時下部幾對)的下側常分叉, 各叉與羽片同形但較小,從不細裂,或很少為單葉或掌狀分裂而頂生羽片常與側生羽片同形。羽軸或主脈上面有深縱溝,溝兩旁有狹邊,偶呈齧蝕狀,常有針狀刺或無刺。葉脈分離,單一或二叉,或罕有沿羽軸(有時沿裂片主脈)兩側聯結成1列狹長的網眼,不具內藏小脈,小脈先端不達葉邊,通常膨大為棒狀水囊;少數種(如 P. multifida Poir.,P. cadieri Christ,P. grevilleana Wall. 等)的葉片表皮層下具有脈狀異型細胞(venuloid idioblasts)。葉乾後草質或紙質,有時近革質,光滑或少有被毛。
抱子囊群線形,沿葉緣連續延伸,通常僅裂片先端及缺刻不育,著生於葉緣內的聯結小脈上,有隔絲(由1列細胞組成):囊群蓋為反卷的膜質葉緣形成;環帶有16-34個增厚細胞;孢子四面型(但鳳尾蕨組的一些種的孢子偶1條裂縫的兩面型),灰色或幾為黑色,表面通常粗糙或有疣狀突起。染色體 x=29。

主要價值

林下、林緣、水邊布置
一些株形豐滿舒展的較耐陰的種類,可成叢點綴於林下、林緣,營造純樸的自然風光,如半邊旗、傅氏鳳尾蕨、狹眼鳳尾蕨、西南鳳尾蕨疏裂鳳尾蕨。喜陰濕的種類,如瓊南鳳尾蕨、溪邊鳳尾蕨、翠綠鳳尾蕨,可植於水邊、水池淺地、溪畔,使水岸自然化,野趣盎然。
地被綠化
極耐陰的種類,可植於密林下,解決日益突出的城市綠地地表裸露的問題,如劍葉鳳尾蕨條紋鳳尾蕨林下鳳尾蕨等。較耐旱的種類,如鳳尾蕨、蜈蚣草,可植於較乾燥的陽坡處。
山石牆景布置
一些喜鈣種類可用於點綴假山、牆壁,使磚石之剛強與蕨之可柔美相、濟,如岩鳳尾蕨、栗柄鳳尾蕨、鳳尾蕨、蜈蚣草等。
室內觀賞
耐陰且觀賞性強的種類可用於布置賓館、辦公室、居室等場所,活躍空間氣氛,增添清新氣息,可盆栽,可地栽,如白斑鳳尾蕨、白羽鳳尾蕨三色鳳尾蕨、紅桿鳳尾蕨。

分布情況

約有300種,產世界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南達紐西蘭、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及南非洲,北至日本及北美洲。我國現知有66種,主要分布於華南及西南,少數種類向北到達東及秦嶺南坡。

生長習性

性喜溫暖潮濕及半蔭的環境,但必須有足夠的散射光。生長適溫為15~25℃,冬季溫度不低於5℃;空氣濕度60%。要求腐殖質含量豐富、排水良好的土壤。孢子發芽溫度25℃。

下級分類

網眼鳳尾蕨組 Sect. Campteria (Presl) Ching
鳳尾蕨組 Sect. Pteris
篦形鳳尾蕨組 Sect. Quadriauricula Ching

代表植物

蜈蚣草PterisvittataL.
植株高(20)30-100(150)厘米。根狀莖直立,短而粗健,粗2-2.5厘米,木質,密蓬鬆的黃褐色鱗片。葉簇生;柄堅硬,長10-30厘米或更長,基部粗3-4毫米,深禾稈色至淺褐色,幼時密被與根狀莖上同樣的鱗片,以後漸變稀疏;葉片倒披針狀長圓形,長20-90厘米或更長,寬5-25厘米或更寬,一回羽狀;頂生羽片與側生羽片同形,側生羽多數(可達40對),互生或有時近對生,下部羽片較疏離,相距3-4厘米,斜展,無柄,不與葉軸合生,向下羽片逐漸縮短,基部羽片僅為耳形,中部羽片最長,狹線形,長6-15厘米寬5-10毫米,先端漸尖,基部擴大並為淺心臟形,其兩側稍呈耳形,上側耳片較大並常覆蓋葉軸,各羽片間的間隔寬約1-1.5厘米,不育的葉緣有微細而均勻的密鋸齒,不為軟骨質。主脈下面隆起並為淺禾稈色,側脈纖細,密接,斜展,單一或分叉。葉乾後薄革質,暗綠色,無光澤,無毛;葉軸禾稈色,疏被鱗片。在成熟的植株上除下部縮短的羽片不育外,幾乎全部羽片均能育。

栽培管理

基質

以pH值約為5.5~6.0的基質種植為宜,要求富含有機質、疏鬆透氣。基質一般以泥炭土、腐葉土、粗沙或蛭石以2∶1∶1比例配製。對於附生性蕨類如鹿角蕨、巢蕨可選用蒸煮消毒過的碎樹皮、椰棕作為基質。

澆水

最好在早晨進行,特別是葉片細裂的品種。不可在晚間澆水,否則水滴滯留在葉隙間,蒸發慢,易引起葉部病害。

施肥

蕨類植物雖然喜肥,但是根系細弱,應薄肥勤施,同時根據需要進行葉面噴施。生長旺季,每3~4周施1次稀薄液肥。充足的氮肥會使植物生長旺盛,不足會使植株老葉呈灰綠色並逐漸變黃,葉片細小。磷和鈣對蕨類植物的根系生長很重要,可以交替噴施磷酸二氫鉀過磷酸鈣

盆栽

蕨類植物每2年需換盆1次,換盆時間在春秋季皆可進行,儘量不要傷及生長點和根。上盆時,先在盆底放2厘米厚的砂石,以利排水。撒一層碎木炭,以防腐爛。基質下層放少量骨粉或3~5個蹄片,以利根部生長。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