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狀花緊密,覆瓦狀排列:苞葉合生,膜質,具脈,覆瓦狀排列,淺杯狀,邊緣具緣毛:花葯卵圓形,藥室匯合。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東紫蘇
- 別稱:鳳尾茶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唇形目
- 科:唇形目
- 族:刺蕊草族
- 屬:香薷屬
- 種:東紫蘇
名稱,生態環境,形態特徵,採集,性味,功用主治,用法與用量,用 途,產地分布,綜述,本屬概述,本族概述,亞科概述,本科概述,
名稱
種中文名:鳳尾茶(東紫蘇)
種拉丁名:Elsholtzia bodinieri Vaniot
種別名 :牙刷草、雲松茶(雲南玉溪),鳳尾茶、野山茶、小山茶、鐵線夏枯草(雲南昆明),鴨子草(雲南雙柏),小葉茶(雲南通海),小香茶、小松毛茶、銹山茶、小山茶、香蘇茶、半邊紅花(雲南曲靖),土茶(雲南貢山),小香薷、山茶(雲南紅河)
科中文名:唇形科
科拉丁名:Labiatae
屬中文名:香薷屬
屬拉丁名:Elsholtzia
組中文名:連苞組
組拉丁名:Sect.Cyclostegia
族中文名:刺蕊草族
族拉丁名:POGOSTEMONEAE
亞科中文名:野芝麻亞科
亞科拉丁名:Lamioid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生態環境
產雲南,生於松林下或山坡草地上,海拔1200—3000米。模式標本采自雲南昆明。
海 拔:1200-3000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25—30厘米。莖上升,基部多少伏地,有時具多數匍匐短枝,其上具對生的鱗狀葉,僅出土部分具正常葉,直立的莖簡單或極多分枝,莖及枝多皇暗紫色,圓柱形,具細條紋,被平展的白色柔毛。葉近無柄,在匍枝上的正常葉細小,倒卵形或長圓形,長3.5—5毫米,寬2—3毫米,全緣或具退化的鈍齒,兩面均被白色柔毛,莖枝上葉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0.8—2.5厘米,寬0.4—0.7厘米,先端鈍,基部漸狹,邊緣在上部具鈍鋸齒,近革質,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或兩面常染紫紅色,兩面無毛,極少被稀疏的疏柔毛,下面滿布凹陷腺點,側脈約4對,與中脈在上面凹陷下面隆起。穗狀花序單生於莖及枝頂端,長2—3.5厘米;苞片覆瓦狀排列,連合成杯狀,寬6—8毫米,先端具小突尖頭,外面被柔毛及腺點,脈紋常帶紫紅色,內面無毛,邊緣具緣毛。花萼管狀,長3毫米,外面被白色長柔毛及腺點,內面僅萼齒邊緣具白色緣毛,萼齒披針形,近等大,長約1毫米。花冠玫瑰紅紫色,長約9毫米,外面被長柔毛及稀疏的腺點,冠筒下彎,基部寬0.5毫米,向上漸寬,至喉部寬達2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直立,先端微缺,下唇稍開展,3裂,中裂片較長,全緣。雄蕊4,前對較長,均伸出,花葯卵圓形,2室。花柱超出雄蕊,先端微彎,近相等2裂,裂片線狀鑽形。小堅果長圓形,長約1.1毫米,棕黑色。花期9—11月,果期12月至翌年2月。
採集
秋季采。鮮用或曬乾。
性味
辛,平。①《昆明民間常用草藥》:"苦微辛,平。" ②《雲南中草藥》:"辛澀,溫。"
功用主治
①《昆明民間常用草藥》:"解表,升清陽,清肝熱。治感冒頭重痛,肝炎,目痛,頭暈痛。"
②《雲南中草藥》:"發散解表,理氣和胃。治外感風寒,頭身痛,咽喉痛,消化不良。"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或研末。
用 途
植株含芳香油,新鮮植株得油率0.25—0.3尹o,油五色。全草入藥,治外感風寒、感冒發熱、頭痛身痛、咽喉痛、虛火牙痛、消化不良、肚瀉、目痛、急性結膜炎、尿閉及肝炎等症。嫩尖亦可當茶飲用,有清熱解毒之效。
產地分布
產雲南,貴州西部;生於松林下或山坡草地上,海拔1200—3000米。模式標本采自雲南昆明。
綜述
本屬概述
草本,半灌木或灌木。葉對生,卵形,長圓狀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邊緣具鋸齒、圓齒或鈍齒,無柄或具柄。輪傘花序組成穗狀或球狀花序,密接或有時在下部間斷,穗狀花序有時疏散纖細,圓柱形或偏向一側,有時成緊密的覆瓦狀,有時組成圓錐花序;最下部苞葉常與莖葉同形,上部苞葉呈苞片狀,披針形、卵形或扇形,有時連合,覆瓦狀排列,有時極細小,較狹於花萼;花梗通常較短。花萼鐘形,管形或圓柱形,萼齒5,近等長或前2齒較長,喉部無毛,果時花萼通常直立,或延長,或稍膨大。花冠小,白,淡黃,黃,淡紫,玫瑰紅至玫瑰紅紫色,外面常被毛及腺點,內面具毛環或無毛,冠筒等長或稍長於花萼,直立或微彎,均自基部向上漸擴展,冠檐二唇形,上唇直立,先端微缺或全緣,下唇開展,3裂,中裂片常較大,全緣或齧蝕狀或微缺,側裂片通常較小,全緣。雄蕊4,前對較長,極少前對不發育,通常伸出,上升,分離,花絲無毛;花葯2室,室略叉開或極叉開,其後匯合。花盤前方呈指狀膨大,其長度通常超過子房。花柱纖細,通常超出雄蕊,先端或短或深2裂,裂片鑽形或近線形,通常近等長,極少其中一裂片甚長。子房無毛。小堅果卵珠形或長圓形,褐色,無毛或略被不明顯細毛,具瘤狀突起或光滑。約40種,主產亞洲東部,1種延至歐洲及北美,3種產非洲(衣索比亞)。我國有33種,15變種及5變型。
本族概述
花萼具相等的5齒或5裂,或後齒稍大。花冠4—5裂,裂片相似或前裂片向前伸,或2/3式二唇形,花冠筒常內藏。雄蕊4,通常外伸,展開,直向前仲或微向下;花葯球形,藥室平叉開,在頂端貫通為一室,當花粉散後則平展開(屬76—84)。
亞科概述
花萼各式各樣。花冠二唇形,2/3式,稀近輻射狀,冠筒圓筒形,稀為鐘形。雄蕊4,稀2,平行上升或平展而直仲向前;藥室2,平行或略叉開。花盤裂片與子房裂片互生。子房4裂。小堅果倒卵圓形,乾燥,有乾而薄的外果皮,具小的基部合生面,果時無胚乳,無毛或被毛。胚直,具短而向下直伸的胚根。
本科概述
多年生至一年生草本,半灌木或灌木,極稀喬木或藤本,常具含芳香油的表皮,有柄或無柄的腺體,及各種各式的單毛、具節毛、甚至於星狀毛和樹枝狀毛,常具有四棱及溝槽的莖和對生或輪生的枝條。根纖維狀,稀增厚成紡錘形,極稀具小塊根。偶有新枝形成具多少退化葉的氣生走莖或地下匍甸莖,後者往往具肥短節間及五色葉片。葉為單葉,全緣至具有各種鋸齒,淺裂至深裂,稀為複葉,對生(常互動對生),稀3—8枚輪生,極稀部分互生。花很少單生。花序聚傘式,通常由兩個小的3至多花的二歧聚傘花序在節上形成明顯輪狀的輪傘花序(假輪);或多分枝而過渡到成為一對單歧聚傘花序,稀僅為3—1花的小聚傘花序,後者形成每節雙花的現象。由於主軸完全退化而形成密集的無柄花序,或主軸及側枝均或多或少發達,苞葉退化成苞片狀,而由數個至許多輪傘花序聚合成頂生或腋生的總狀,穗狀,圓錐狀,稀頭狀的複合花序,稀由於花向主軸一面聚集而成背腹狀(開向一面),極稀每苞葉承托一花,由於花亦互生而形成真正的總狀花序。苞葉常在莖上向上逐漸過渡成苞片,每花下常又有一對纖小的小苞片(在單歧花序中則僅一片發達),很少有不具苞片及小苞片,或苞片及小苞片趨於發達而有色,具針刺,葉狀或特殊形狀。花兩側對稱,稀多少輻射對稱,兩性,或經過退化而成雌花兩性花異株,稀雜性,極稀花為兩型而具閉花授粘的花,較稀有大小花或大中小花不同株的現象。花圖式為S5P5A4G(2)。花萼下位,宿存(稀二片盾形,其中至少一片脫落),在果時常不同程度的增大,加厚,甚至肉質,鐘狀,管狀或杯狀,稀壺狀或球形,直至彎,合萼,5一稀4一基數,芽時開放,有分離相等或近相等的齒或裂片,極稀分裂至近底部,如連合則常形成各式各樣的二唇形(3/2或1/4式,極稀5/0式),主脈5條,其間簡單、交叉或重複,分枝的第二次脈在較大或小的範圍內發育,因之形成8,11,13,15至19脈,貫入萼齒內的側脈有時緣邊或網結,齒間極稀有側脈連結形成的胼胝體,脈尖偶形成附屬物或附齒,如此,則齒有10枚(有時5長5短),萼口部平或斜,喉內面有時被毛,或在萼筒內中部形成毛環(果蓋Garposte-gium),萼外有時被各種毛茸及腺體。花冠合瓣,通常有色,大小不一,具相當發育的,通常伸出萼外(稀內藏),管狀或向上寬展,直或彎(極稀倒扭)的花冠筒,筒內有時有各式的毛茸或毛環(蜜腺蓋Nectarostegium或Annulus),基部極稀具囊或距,內有蜜腺;冠檐5—稀4—裂,通常經過不同形式和程度的聯合而成二唇形(2/3式,或較少4/1式),稀成假單唇形或單唇形(0/5式),稀5(—4)裂片近相等,卷疊式覆瓦狀,通常在芽內開放,或雙蓋覆瓦狀,後裂片在芽時在最外,如為二唇形,則上唇常外凸或盔狀,較稀扁平,下唇中裂片常最發達,多半平展,側裂片有時不發達,稀形成盾片(Apo-physis)或小齒(Pleuridia),顎上有時有褶襞或加厚部分,但在4/1式中則下唇有時成舟狀、囊狀或各種形狀。雄蕊在花冠上著生,與花冠裂片互生,通常4枚,二強,有時退化為2枚,稀具第5枚(後)退化雄蕊,分離或藥室貼近兩兩成對,極稀在基部連合或成鞘狀(如鞘蕊花屬ColeusLour.),通常前對較長,稀後對較長(荊芥族NepeteaeBenth.),通常不同程度的伸出花冠筒外,稀內藏,通常兩兩平行,上升而靠於花冠的盔狀上唇內,或平展而直伸向前,稀下傾,平臥於花冠下唇上或包於其內(羅勒族Oci—meaeKudo,p.p.),稀兩對不互相平行(則後對雄蕊下傾或上升);花絲有毛或否,通常直仲,稀在芽時內卷,有時較長,稀在花後伸出很長,後對花絲基部有時有各式附屬器;藥隔伸出或否;花葯通常長圓形,卵圓形至線形,稀球形,2室,內向,有時平行,但通常不同程度的叉開、平叉開或甚至平展開,每室縱裂,稀在花後貫通為1室,有時前對或後對藥室退化為1室形成半藥,有時平展開(則花葯球形),稀被發達的藥隔分開,後者變成絲狀並在著生於花絲處具關節(鼠尾草族SalvieaeDumort.),無毛或被各式毛。下位花盤通常肉質,顯著,全緣至通常2—4淺裂,至具與子房裂片對生或互生的裂片,前(或偶有後)裂片有時呈指狀增大,稀不具而花托中央有一突起(保亭花屬WenchengiaC.Y.WuetS.Chow)。雌蕊由2中向心皮形成,早期即因收縮而分裂為4枚具胚珠的裂片,極稀淺裂或不裂(筋骨草亞科AiugoideaeBenth。部分,保亭花亞科WenchengioideaeC.Y.WuetS.Chow);子房上位,無柄,稀具柄(黃芩屬ScutellariaLinn.);胚珠單被,倒生,直立,基生,著生於中軸胎座上,珠脊向軸,珠孔向下,極稀側生而多少半倒生,直立,例外的為多少彎生;花柱一般著生於子房基部(gynobasic),稀著生點高於子房基部,頂端具2等長稀不等長的裂片,稀不裂,例外為4裂。果通常裂成4枚果皮乾燥的小堅果,稀核果狀(錐花亞科PrasioideaeBriq.)而具多少堅硬的內果皮及肉質或多汁的外果皮,倒卵圓形或四棱形,光滑,具毛或有皺紋、雕紋,稀具邊或頂生或周生的翅(有時背腹壓扁,稀背腹分化),具小的基生果臍,稀由於側腹面相接而形成大而顯著、高度有時超過果軸一半的果臍,極稀近背面相接(具基部——背部的合生面,如薰衣草屬LavandulaLinn.),稀花托的小部分與小堅果分離而形成一油質體(elaiosome)(如筋骨草屬AjugaLinn,野芝麻屬LamiumLinn.,及迷迭香屬RosmarinusLinn.);種子每堅果單生,直立,極稀橫生而皺曲,具薄而以後常全部被吸收的種皮,基生,稀側生。胚乳在果時無或如存在則極不發育。胚具扁平,稀凸或有折,微肉質,與果軸平行或橫生的子葉;幼根短,在下面,例外的為彎曲而位於一片子葉上(即背依子葉,如黃芩屬ScutellariaLinn.)。本科為一世界性分布的較大的科。全世界有10個亞科,約220餘屬,3500餘種,其中單種屬約占三分之一,寡種屬亦約占三分之一。我國有99屬800餘種。全科中大多數屬產亞洲、非洲、歐洲,廣布屬僅有香科科屬TeucriumLinn.黃芩屬Scutella—riaLinn.夏枯草屬PrunellaLinn,水蘇屬StachysLinn,鼠尾草屬SalviaLinn,姜味草屬MicromeriaBenth.及羅勒屬OcimumLinn.等。種數超過100種以上約有鼠尾草屬,山香屬HyptisJacq,黃芩屬,荊芥屬NepetaLinn,水蘇屬,百里香屬ThymusLinn,姜味草屬,香茶菜屬PlectranthusL'Her.Sensulatissimo,糙蘇屬PhlomisLinn.及香科科屬等10屬,其種數約占全科種數三分之二弱。以上大屈及廣布屬大都以地中海及近東中亞為其近代分布中心。富於特有屬及單種屬的分布中心在全世界範圍內依次有地中海,近東一中亞,中國一日本,印度一馬來西亞,熱帶非洲,非洲南部,澳大利亞,溫帶北美,美國加利福尼亞一墨西哥,南美等10個,大多數常具有季節性乾旱氣候,尤以在所謂“地中海氣候”區,本科植物在植物群落中常占特殊位置,但在較潮濕的熱帶亞熱帶山區,尤其是中國西南部和南部擁有較多的原始的(和馬鞭草科、紫草科有若干連繫的)屬和種,看來本科可能是從這些地區發源而以後在季節性旱化環境中發展的。目前本科植物在北極高山地區均極少,在潮濕生境中亦只有較廣布的代表。本科植物以富含多種芳香油而著稱,其中有不少芳香油成份可供藥用。作為芳香油植物受到一定重視的有薄荷,百里香,薰衣草,羅勒,迷迭香,撤爾維亞等。作為藥用植物而在各國中有一定位置的有黃芩,荊芥,藿香,丹參,薄荷,紫蘇,香薷,薺薴,夏枯草,益母草等等。白蘇則為有名的油料作物之一。由於花、葉形狀特殊,色彩鮮艷常供觀賞的亦有一串紅、彩葉蘇等若干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