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陽譜系》字輩分兩部分:一是前代24派為“世彥盛萬岩正五伯延云何卿士日遠生宗昌慶和安陽林子世有”(其中二甲何派下接“鼎泰老慶和安信昌鳴廷文一尚”十三字;十甲“何”派下接“鼎泰老慶和安祥德世廷文一尚”十三字)。二是後來取“鳴廷文一尚,國家興必大,添應兆元良,維汝時知懋,盛治永悠揚,世衍詩書緒”。現在鳳姓以兆、元、良、唯四字輩人居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鳳姓
- 起源:上古官職、姓氏
- 郡望:平陽、邰陽
- 堂號:勵眾堂
簡介,起源,源流一,源流二,源流三,源流四,源流五,源流六,源流七,源流八,始祖,得姓始祖,各支始祖,分布,郡望,堂號,家譜,字輩,祠聯,四言,五言,七言,名人,鳳綱,鳳山,鳳全,風翕如,
簡介
鳳[鳳、鴌,讀音作fèng(ㄈㄥˋ)]
起源
鳳(Fèng )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於高辛氏,出自黃帝的曾孫帝嚳之後,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據史籍《左傳》記載:“高辛氏時,鳳鳥氏為歷正。鳳盍以官為氏。望出平陽、邰陽。”遠古黃帝的曾孫帝嚳(高辛氏)時,以鳳鳥氏為歷正官,就是專職掌管天文曆法的大臣,以指導人們按照季節時令耕田種地和收穫的官員。鳳鳥氏,在官職稱謂上又稱鳳歷、歷正。在鳳鳥氏的後裔子孫中,便以其稱號為姓氏,世代相傳稱為鳳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最古老的鳳鳥氏祭壇在鳳凰台,其遺址為今山東省濟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那座鳳凰台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富,早在商周時期這裡即可見中華文明之光。據史書記載:“任、宿、須句、顓臾、鳳姓也,實司太吳有濟之祀。”濟寧為古任城,是歷史上四個鳳姓古國之首,經近代考古專家認證,鳳凰台即“太昊祭祀台”,是祭祀先皇始祖伏羲氏的地方。
據考古調查發現,濟寧鳳凰台有十幾米高的土層堆積,蘊藏首豐厚的古代遺存,底層屬“龍山文化”的遺蹟,中層為商周文化遺址。鳳凰台自宋、元、明、清以來經貿繁華。在明朝萬曆年間,由運河總河劉東星首倡,並集當地數村之力,在農曆2月19日逢觀音聖誕日在台上創建了觀音堂。“鳳凰台”廟會憑運河水運優勢,集商貿文化為一體,南北商賈雲集,東西販運輻輳熱鬧非凡,一時成為魯西南春會之首,繁榮景象達數百年不衰。鳳凰台,也是天下歷代鳳氏族人祭奠祖先的地方。
源流二
源於姬姓,出自唐朝時期南詔國酆氏王族閣羅鳳氏之後,自改為鳳氏。據史籍《通志·氏族略》上記載,鳳氏遠祖始於周王朝時期,出自周文王的第十七子受封於酆地(今湖南永興),封為侯爵,稱為酆侯。其子孫後代就世代以國號“酆”為氏。至唐朝時期,源出酆氏的後裔,在雲南六詔時期成為白蠻大族,代表人物即為著名的閣羅鳳(覺樂鳳)。六詔時期,以烏蠻(東爨)蒙姓為國王,白蠻大姓(西爨)為輔佐,集合境內包括漢族在內的各民族共同組成的統一邦盟式政權組織,類似於國家。閣羅鳳之父皮邏閣,出身白蠻大姓(西爨),後在唐王朝的扶持下統一了雲南六詔(蒙嶲詔、越析詔、浪穹詔、邆賧詔、施浪詔、蒙舍詔),受唐玄宗李隆基敕封為雲南王,史稱南詔國。
唐天寶七年(公元748年),皮邏閣逝世,閣羅鳳繼位,襲封為神武王。閣羅鳳,公元712~779年,亦稱覺樂鳳,南詔國第五代王,公元748~778年在位。在其父執政時期,閣羅鳳已多次參與了削平六詔的活動,即位後,繼續發展南詔勢力,消滅了在東方的東爨、西爨,控制了整個滇東地區。閣羅鳳在即位之初臣服於唐王朝,曾協助唐朝抗擊吐蕃。後因唐朝的雲南太守張虔陀無禮於閣羅鳳,又大肆徵求財物,於是在唐天寶九年(公元750年),閣羅鳳發兵攻陷了姚州,殺了張虔陀。唐朝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發兵征討,又為所敗。此後,閣羅鳳遂依附於吐蕃王朝,吐蕃封閣羅鳳為贊普锺,號東帝,南詔改國號為“贊普鐘蒙國”。當時,楊國忠為唐朝宰相,又徵兵全國,在唐天寶十年(公元751年)大舉討伐南詔過,反而為閣羅鳳所敗。戰事結束後,閣羅鳳認為“生雖禍之始,死乃怨之終”,下令各地收拾唐朝將士的死屍,就地祭祀埋葬。據民間傳說與考古勘察,當年南詔收葬唐朝將士屍骨的墓冢,有的地方稱為“萬人冢”,有的稱“萬人堆”、“千人堆”,洱海周圍的龍尾關、地石曲,蒼山西坡丘遷和、洱源江尾大墓坪,洱海東岸的雙廊、挖色、海東等地,都有分布,至今遺蹟尚存。
不久的唐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唐朝爆發了長達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閣羅鳳趁機擴大領土,控制區域達到今雲南全境及四川西南、貴州西北部。之後,閣羅鳳大力建立制度,修築道路,設定城邑,積極吸收漢族中的先進文化。閣羅鳳在位期間,使南詔成為中國西南地區強大的奴隸主政權,以漢文教貴族子弟,吸收漢族先進文化。由於南詔國與中原王朝已有百年臣屬關係,因此閣羅鳳幾度試圖與唐王朝和好。唐代宗李豫大曆元年(公元766年),閣羅鳳在都城太和城(今雲南大理南太和村)豎立了著名的《南詔德化碑》,表明自己叛唐是出於不得已,願與唐朝世代友好。到了公元778年,閣邏風逝世,其孫異牟尋嗣位。
在閣羅鳳的後裔子孫及其國民中,有以先祖名字中的“鳳”為姓氏者,稱鳳氏,是為今天白族、京族、苗族、傣族中的鳳氏之源。
源流三
源於回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文獻《中國回族大辭典》中記載:“鳳氏,回族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貴州一帶。”回族鳳氏,出自元、明時期土著鳳氏,源起也是閣羅鳳後裔,在元朝時期有部分族人入伊斯蘭教,成為回族,因此將鳳氏帶入回族。
源流四
源於風姓,出自遠古女媧氏族部落之後,屬於以圖騰信仰為氏。最早的鳳氏,出自遠古女媧氏族部落。女媧是太昊伏羲氏的妹妹,風姓,是人類從母系氏族社會逐漸轉向父系氏族社會階段過程中的遠古傳說帝王,她對人類最大的貢獻,就是制定了正確的婚姻制度。女媧氏族部落以鳥為圖騰,最高部落聯盟首領的圖騰標誌就是“鳳”,因此,其族人以鳳為氏族部落名稱,稱鳳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國學大師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中指出,“鳳姓起源於鳳鳥圖騰,卜辭風字均作鳳,蓋古代神話乙太鳳為大風神……古有鳳姓之國,春秋時有任宿須句顓臾皆鳳姓,古雲,伏羲氏之胤,案其實乃以鳳為圖騰之古代族也。”
源流五
源於官位,出自唐朝時期官吏鳳閣,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鳳閣,是唐武后稱制的光宅元年(唐睿宗李旦文明元年,公元684年),武則天改革中書省後所設定的機構,代中書省之稱,其最高執政長官就稱作鳳閣令,也就是中書令,以顯現其女權至上。在其時,武則天將大學士官比“同鳳閣鸞台三品”、“同鳳閣鸞台平章事”等,其職就是相當於宰相,唐朝時期著名的賢相狄仁傑等,皆擔當過斯職。二十來年後的唐中宗李顯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武則天又將“鳳閣”恢復為“中書省”。
其時,在鳳閣任職的許多大小官吏中,例如鳳凰池監、鳳閣舍人、鳳閣侍郎等,多有改以所司機構名稱為姓氏者,即稱鳳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六
源於契丹族,出自宋、遼時期遼國 官吏鳳軍司,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鳳軍司,全稱為鳳軍詳穩司,是遼國政權中在北面軍中設定的一個官署,職掌遼國中的一支特殊的軍隊,統領稱作“鳳軍政令”。實際上,鳳軍是遼國軍制中專門部署的一支快速騎兵部隊,相當於今日的快速反應部隊、特種部隊、特警部隊等,專職實施突擊、突襲、以及定點快速打擊等一系列軍事任務,當年曾給北宋王朝製造了相當多的麻煩。鳳軍將士的待遇要遠高於其他部隊的將士。
在鳳軍政令、以及其他鳳軍將士的後裔子孫中,均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漢化稱鳳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七
源於蒙古族,出自蒙古族敖漢部部鄂爾敦氏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載蒙古八旗姓》記載:蒙古族鄂爾敦氏,世居敖漢(今內蒙古赤峰敖漢旗)。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Erdun Hala,漢義“風”。
蒙古族、滿族鄂爾敦氏,在清朝中期即多冠漢姓為鳳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八
源於彝族,出自雲南省武定、祿勸一帶的羅婺部。據《明史·土司傳》《武定府志》記載,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傅友德、沐英攻雲南,與同時期貴州水西土司奢香夫人齊名的武定羅婺部女土司商勝深明大義,備糧千石,到昆明金馬山迎接明朝大軍。迎接儀式按照彝族最高的禮儀,數里搭棚,攔門敬酒,殺豬宰牛,大擺宴席,三日三夜,燈火通明,歌舞不絕。從明洪武十六年起,鳳氏家族先後8次進京朝覲明朝皇帝,屢次得到朝廷誥封賞賜。鳳氏家族一直受到明朝廷的恩寵,所以在當地的勢力非常大。到第17代土司阿英統治時,鳳氏家族的勢力達到頂峰。明弘治三年(1490年),明孝宗賜姓鳳氏,阿英改名鳳英。明孝宗還賜給鳳英“盡忠報國”金帶。羅婺彝族鳳氏家族在西南地區顯赫一千多年,直到1950年武定解放時,當地還是鳳氏土司在管理。
始祖
得姓始祖
帝嚳。中國上古歷史的“五帝”之一,姬姓,名俊,號高辛氏,黃帝長子玄囂之孫,顓頊是其伯父。帝嚳十五而佐顓頊,封於有辛(今河南省商丘),實住帝丘(今濮陽),三十得顓頊帝位,都於亳(今河南省偃師縣西南),在位七十年,享壽百歲。葬於濮陽頓丘城南台陰野之秋山。許多古文獻認為帝俊就是帝嚳。《山海經·大荒南經》記載帝俊有中容、晏龍、黑齒、季厘等子族,“生十日”,“生月十有二”。傳說帝嚳元妃姜原生棄,即后稷,為周之始祖;次妃簡狄生契,為商之始祖;次妃慶都生堯;次妃常儀生摯。帝摯承嚳的帝位,九年後禪讓給帝堯。據《姓氏考略》上記載,鳳姓的始祖是高辛氏(高辛氏即帝嚳,距今4500年以前的人)時的鳳鳥氏,當時任歷正。他的子孫便以鳳為姓,世代相傳,稱為鳳氏。故鳳氏後人奉帝嚳為鳳姓的得姓始祖。
安徽鳳姓起源
茂林鳳姓 (劉姓後裔,避世改姓,民間盛傳鳳不入朝)不多。
鳳村的鳳氏原姓劉,是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後裔,後漢滅亡,劉知遠的後裔逃到了江南,北宋初到了涇縣南鄉茂林地區的陽山,聽到鳳鳥的鳴聲,認為是祥瑞之兆,就改劉姓為鳳姓定居了下來。北宋朝曾經派人來調查了解,見劉姓改鳳姓,又都是安分守己的良民,便沒有再追究。但是御批“鳳姓不得入朝”,以防東山再起。
由於歷史原因,鳳姓譜牒非常複雜,現在看到的《鳳樹德堂支譜》、《邰陽譜系》兩種手抄本,內容大同小異。包括“元序”和“明序”在內的鳳氏手抄本,以均鳳世傑為鳳村鳳姓的始祖。以鳳村鳳姓一世祖鳳世傑為南宋人,族譜記載其學於朱熹,嘉定元年官授涇川教論。
各支始祖
鳳祥卿:字玉昆,元至正十八年農曆3月16日午時生,公自明初由江右吉水以懋遷來益蓋猶流寓而往來兩地也,但其子從父來益因擇益十八里蔣子塅而居之,今鳳家壠。壽六十九歲,明宣德元年丙午農曆1月28日巳時沒,葬蔣子塅娘娘山為上第一家卯山酉向碑存。元配:趙氏,元至正二十二年壬寅農曆5月21日子時生,壽七十三歲,明宣德九年甲寅農曆11月8日辰時沒。葬蔣子塅娘娘山懷夫右合冢同向共碑。子三:鳳添、鳳隆、鳳輔。
分布
鳳姓在大陸和台灣均未排入前一百大姓。鳳姓當今人數不多,卻是一個古老的姓氏。鳳凰來儀,是我國上古一種極為祥瑞的象徵,司歷之官的名稱就是“鳳鳥氏”,表示四時都能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意思。由於上古有這個官,在當時以官為姓的普遍風氣下,我國就出現了“鳳”這個姓氏,4000多年來鳳姓子孫繁衍全國各地。根據《姓氏考略》上記載,鳳姓的始祖是高辛氏(高辛氏即帝嚳,距今4500年以前的人)時的鳳鳥氏,當時任歷正。唐朝時,南詔國的王族閣羅鳳氏的後人以鳳為姓。而根據《左傳》記載,鳳姓皆以官為姓氏,望族出於平陽(三國魏置郡,在今山西省臨汾縣西南)、邰陽(漢置邰陽縣,《百家姓》注邰陽郡在今陝西省武功縣西南)。
今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柳州市,遼寧省的瀋陽市,湖南省的桃源市、岳陽市,重慶市,安徽省的桐城市、樅陽縣、宣城市、巢湖市、涇縣,陝西省的商州市、漢中市,湖北省的恩施市,上海市的浦東區,河南省的開封市,江蘇省的蘇州市,吉林省的吉林市,雲南省的大理市、楚雄州、紅河州等地,均有鳳氏族人分布。
郡望
平陽郡:歷史上的平陽郡有二:①即今山西省臨汾市。西漢初年(己亥,公元前202年)置平陽縣,治所在平陽(今山西臨汾)。三國時期曹魏國正始八年(丁卯,公元247年),將河東郡分出一部分與平陽縣合併,設定為平陽郡,治所亦在平陽(今山西臨汾),其時轄地在今山西藿縣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區,境內為司州平陽郡,轄十縣。西晉時期仍為平陽郡,轄十二縣。西晉永嘉三年(己巳,公元309年)初,匈奴人劉淵自蒲子城(隰縣)遷都平陽,稱帝建漢,境內屬之。東晉時先後屬并州、雍州和冀州;北魏時境內為東雍州,轄七郡二十縣;北魏神鹿元年(戊辰,公元428年)始築白馬城(今山西臨汾),因魏刑白馬祭祀天地神靈築城而名。孝昌二年改置唐州,治所在平陽故城(劉村);北魏建義元年(戊申,公元528年)改稱晉州,移治自馬城,與郡縣同治,沿用至今。②即今山東省鄒城市。鄒城在春秋戰國時期古稱平陽,是“鄒魯聖地”,為中國儒學發源地。夏王朝時期屬九州徐州之域,秦朝時期開始設定“騶縣”,歷漢、晉、南北朝,及唐朝初期改“騶”為“鄒”,稱“鄒縣”,沿襲至1992年10月,撤縣設市,稱鄒城市。
邰陽郡:傳說為周族遠祖至公劉所居地。漢朝時期置邰陽縣,據史籍《百家姓》中所註:邰陽郡,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省武功縣一帶地區。
堂號
平陽堂:以望立堂。
邰陽堂:以望立堂。
勵眾堂:源自明朝鳳翕如任漢陽通判兼知縣,叛軍攻漢陽,太守棄印逃跑,唯鳳翕如不忍城破使百姓受害,聚眾固守,終得保全事。鳳氏堂號“勵眾堂”源出於此。
家譜
江蘇吳縣洞庭鳳氏宗譜,(民國)鳳錫祚重修,民國七年(公元1918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吉林大學圖書館、蘇州大學圖書館、美國華盛頓國家圖書館。
湖南益陽資陽鳳氏續修支譜七卷,末一卷,(民國)鳳家君等修,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邵陽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冊。註:始遷祖鳳祥卿,字玉昆。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字輩
湖南益陽、資陽鳳氏字輩:“祥添極庭懷應加尚惟立生賢道德昌家盛定流光裕後動猷鉅恢先世澤長文章增景運孝友振倫常蘭桂騰芳早詩書萬代香”。
江蘇吳縣鳳氏字輩:“嘉謀丕振大業維新鴻儒詩禮名士家聲祖功宗德孝子仁孫繼承善述克光先人”。
安徽涇縣、無為縣鳳氏字輩:“國家興必大,天運兆元良,唯汝嗣之懋,任從永繼祥”。
湖北英山、安徽岳西鳳氏字輩:“鳴廷文一尚,國家興必大,添應兆元良,維汝時知懋,盛治永悠揚,世衍詩書緒”。
祠聯
四言
系承鳳鳥;
望出平陽。
——佚名撰鳳姓宗祠通用聯
古皇曆正;
漢代神仙。
——佚名撰鳳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上古高辛氏時任歷正(掌管曆法的官)的鳳鳥氏,《左傳》有記載。下聯典指漢代漁陽人鳳綱,相傳他常采百草花,用水浸,用泥封,自正月埋入地下,至九月底,再用火煎九次。把這種藥放入死人口中,立即能復活。他本人常服這種藥,活數百歲不老,後成仙而去。
平陽豪傑;
漢代神仙。
——佚名撰鳳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鳳氏的郡望“望出平陽、邰陽”。下聯曲典指漢代漁陽人鳳綱。
漢陽通判;
鳳山將軍。
——佚名撰鳳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明代貢生鳳翕如,字鄰凡,吳縣人。崇禎末任漢陽通判,官至衡陽知府。下聯典出清末武官鳳山,滿州人。光緒間總統四鎮新軍,宣統時任廣州將軍被炸死。
翕如知府;
威愍大臣。
——佚名撰鳳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明代貢生鳳翕如,字鄰凡,吳縣人。下聯典出清光緒駐藏大臣鳳全,滿州人。卒謚威愍。
五言
歷正知天時;
仙醫可延年。
——佚名撰鳳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高辛氏帝嚳時鳳鳥氏為歷正。傳說鳳知天時,故以名歷正之官。下聯典出漢代名醫鳳綱,漁陽人。常采百草花以水漬封泥之,自正月始,盡九月末止,埋之百日,煎九火,死者以藥納口中,皆立活。綱常服此藥,至數百歲不老。後仙去。
七言
百日九火成正果;
四鎮一丸赴幽都。
——佚名撰鳳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漢代名醫鳳綱,漁陽人。下聯典出清末武官鳳山,滿州人。
漁陽神醫傳名遠;
漢代仙人播惠長。
——佚名撰鳳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漢代名醫鳳綱,漁陽人。常采百草花以水漬封泥之,自正月始,盡九月末止,埋之百日,煎九火,死者以藥納口中,皆立活。綱常服此藥,至數百歲不老。後仙去。
名人
鳳綱
鳳綱:漢朝時漁陽人。傳說他常采百草花以水漬封泥之,自正月開始,到九月末止採制,埋100天,煎9次火。剛死者以藥納口中,可救活。他常服此藥,至數百歲不老,後“成仙”去向不明。
鳳山
鳳山:清朝時滿洲人。以番澤舉人襲佐領,充驍騎營翼長,印務章京,累遷參領,總辦北京東安巡捕分局。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任副都統,訓練京畿陸軍。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升西安將軍,仍留京供職。宣統三年(1911年)由荊州將軍調廣州將軍,未行而武昌起義爆發。廣東革命黨人醞釀回響,他不聽京中同僚勸阻,抵任時,行至南門夕卜,被革命黨人李沛基拋擲炸彈炸死。
鳳全
鳳全:清朝駐西藏幫辦大臣。1904年赴拉薩經過巴塘,見這裡水草豐美,易於開墾,便在這裡滯留下來,移民開墾,並對喇嘛勢力加以限制。由於鳳全地位顯赫,性情粗暴,對喇嘛和藏族人民的一些傳統習俗不夠尊重,加之拉薩分裂勢力從中作祟,激起當地叛亂,鳳全被殺,於是有了趙爾豐的平叛和由此生髮的對康區影響深遠的改土歸流。
風翕如
風翕如:字鄰凡。明朝時吳縣人。以貢生人官。崇幀未任漢陽通判,攝縣事。張獻忠來攻,太守棄印而逃。他動員官兵和全城居民,奮力死守。賊不能克,退去。崇禎年間衛城衛民有功,升衡州知府。卒於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