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台攬勝位於荔城街前進路。相傳北宋熙寧七年(1074年),增城春崗出現一雙鳳凰,改春崗為鳳凰山,建鳳凰亭為記。南宋理宗二年(1225),理宗將鳳凰山贈給右丞相崔與之,並賜名"菊坡"。山頂立亭,全城風光,盡收眼底,成為歷代騷人墨客、名流學者吟詩作賦的遊覽勝地。鳳台攬勝包括:何仙姑井、萬壽寺、鳳凰亭、博物館、青少年宮、電視大學等景點。山上還安放有南宋右丞相崔與之銘碑石和清代數門古炮等出土文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鳳台攬勝
- 地理位置:荔城街前進路
- 著名景點:萬壽寺
- 原名:菊坡亭
園區組成,景區景點,鳳凰亭,萬壽寺,
園區組成
鳳台攬勝——萬壽寺
山頂立亭,全城風光,盡收眼底,成為歷代騷人墨客、名流學者吟詩作賦的遊覽勝地。鳳台攬勝包括:何仙姑井、萬壽寺、鳳凰亭、博物館、青少年宮、電視大學等景點。山上還安放有南宋右丞相崔與之銘碑石和清代數門古炮等出土文物,成為鬧市區內的一座文化公園。
景區景點
鳳凰亭
原名菊坡亭。南宋理宗書“菊坡”二大字贈給崔與之。後人為紀念崔與之,興建“菊坡亭”,抗日戰爭時期被毀。現存“鳳凰亭”為建國後重建。
崔與之(1158-1239),字正子,晚年號菊坡,增城市中新坑背崔屋村人,是南宋著名的治國能臣、政治家、軍事家,是廣東由太學取士的第一人。
萬壽寺
位於鳳凰山東麓,是供奉如來佛為主,又供奉賓公佛及其他佛的殿堂。由僧人圓鑒於宋嘉祐年間(1056~1063年)創建,舊名“法空寺”。因該寺是向皇帝祝壽之所,故改名“萬壽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