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山鐵礦遺址位於江西省新余市分宜縣湖澤鎮鬧洲村鐵坑自然村,屬唐至明清的遺址,是具有千餘年歷史的古煉鐵場遺址。遺址南北長500米,東西寬300米麵積約15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層厚1.5—4米。除發現唐代到明代的冶鐵爐、鑄模、礦石、冶鐵爐、鐵礦渣堆積等遺蹟外,還採集到鐵渣、鐵硫、鐵礦砂、鐵粉、鐵刀以及生活用具陶瓷殘片、建築材料斷磚碎瓦等。除個別處因取土、築路等原因局部受到破壞外,絕大部分遺址點基本保存完好。該遺址豐富的遺蹟遺物,包括原料採集、燃料選用、鐵水冶煉、成品提取整個工藝技術過程,可以完整反映古代冶鐵的全部工序,是我國冶鐵歷史發展的見證。該遺址還是宋應星《天工開物》中冶鐵章節資料的來源,對研究我國古代冶鐵技術具有較重要的科學價值。
該遺址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國務院核定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鳳凰山鐵礦遺址
- 時代:唐至明
- 所在地區:江西省新余市分宜縣
- 級別批次: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國務院
- 批准文號:國發(2013)13號
- 編號:7-0215-1-215
文物遺存
遺蹟中採集到的遺物有鐵硫、鐵渣、生鐵塊、生鐵鑄件、木炭、鐵刀、鐵矛、鐵幣、碾輪、銘文磚、錢幣和當時工人使用的青瓷執壺、青瓷碗、醬褐釉雙系壺、黑釉執壺、青瓷盞、白釉折唇碗、乳白釉盞、乳白釉卷唇碗、乳白釉高圈足碗、影青瓷盞、乳白釉折唇碗、影青瓷臥足碟、影青瓷碗等殘片。其重艱才中銘文磚兩側壓印陽文銘文,右側:“袁州府提調官通判隋斌、司吏任俊分宜縣悼拔祖灶提調官典史邢、司吏張用韶”,左側:“總甲陳文彬甲首梁潮佐小甲張汗具窯匠袁尚 造磚夫人張汗具鄧昭。
在鐵坑村東南面的鳳凰山鐵礦遺址、茶山里等處發現因村民採掘褐鐵礦粉而暴露的古代冶鐵爐、鑄模共數十座。其中有一座冶蜜去採鐵爐、四座鑄模保存較好,為了解其基本結構,考古工作者曾對其中的一座冶罪櫃鐵爐和茶山裡的兩座鑄模進行了清理。
據史料記載,鳳凰山地區的採礦、冶鐵歷史早在唐朝晚期就已開始,宋朝時期的採礦、煉鐵業相當發達,頸騙獄官府曾專門在婚台尋此設定“貴山鐵務”作為管理鐵業的喇厚驗閥官方機構。明朝鳳凰山採礦業達到鼎盛,出產的鐵占全國總量的五分之一。從晚唐至明清,爐火不斷,是新余鋼城之名的佐證,也見證了我國鐵礦歷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