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山漢墓群位於山東棗莊高新區興仁辦事處興仁村北約1公里處,新建京滬高鐵穿過該墓群西邊的小山丘,當地人詼諧地稱此山丘為“土山”,這處山丘遍布著漢代墓葬和現代墓葬,歷史和文物價值是不可小覷的。
2008年3月由省考古所會同棗莊市文管會和棗莊市博物館對該地區進行了考古發掘。本次發掘共清理墓葬46座,出土文物150餘件。墓葬均為中小型墓,長2米至4米不等,寬2米左右,主要分兩種形制,一種為長方形土坑豎穴墓,另一種是洞室墓,不過長方形土坑豎穴墓占大部分。長方形土坑豎穴墓,有夫妻並穴合葬現象,兩個墓穴之間也有打破的現象。值得一提的是,有的石槨裝飾有穿璧紋。
此次出土的文物不是很多,墓室里的隨葬品一般放於槨外,有的則配有器物箱。隨葬陶器組合以盒、鼎、罐、舫為主,較好的墓中隨葬的陶器施有彩繪,出土的彩繪陶器至今仍保持色彩鮮艷,像彩繪魚紋陶盤,上面繪有兩條對稱的魚,線條簡潔且富有韻律感,形象逼真,色彩絢麗,非常漂亮,同類的器物在全國考古發掘中發現的也極少。還有幾件陶壺、陶罐、陶鼎、陶盒也都有紅色的彩繪,說明當時的制陶工藝已經達到較高水平。有的墓中的隨葬品很多是模型冥器,包括豬圈、灶、井等,此外還有銅鏡、銅錢、帶鉤、印章等出土。
此處遺址曾遭盜掘,“土山”山丘表面可見的盜洞至少有七八處,大小不一,年代也是早晚都有,說明在古代就已經有人注意到此處的漢代墓葬。不過,本次發掘的成果能夠為研究棗莊地區漢代墓葬型制以及埋葬習俗提供一批重要的實物資料,對於研究漢代墓葬的形制與喪葬習俗有重要作用,值得進一步探討與總結。
此次出土的文物不是很多,墓室里的隨葬品一般放於槨外,有的則配有器物箱。隨葬陶器組合以盒、鼎、罐、舫為主,較好的墓中隨葬的陶器施有彩繪,出土的彩繪陶器至今仍保持色彩鮮艷,像彩繪魚紋陶盤,上面繪有兩條對稱的魚,線條簡潔且富有韻律感,形象逼真,色彩絢麗,非常漂亮,同類的器物在全國考古發掘中發現的也極少。還有幾件陶壺、陶罐、陶鼎、陶盒也都有紅色的彩繪,說明當時的制陶工藝已經達到較高水平。有的墓中的隨葬品很多是模型冥器,包括豬圈、灶、井等,此外還有銅鏡、銅錢、帶鉤、印章等出土。
此處遺址曾遭盜掘,“土山”山丘表面可見的盜洞至少有七八處,大小不一,年代也是早晚都有,說明在古代就已經有人注意到此處的漢代墓葬。不過,本次發掘的成果能夠為研究棗莊地區漢代墓葬型制以及埋葬習俗提供一批重要的實物資料,對於研究漢代墓葬的形制與喪葬習俗有重要作用,值得進一步探討與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