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西河池市鳳山縣城東邊2公里處的鳳凰山腳下有一雙鴛鴦泉(當地人又稱公母塘), 一清一濁兩眼泉水,相隔僅40米。鴛鴦泉神秘的是, 泉水各種化學成分含量一樣,水色卻差異迥然,呈現藍、綠色。當地甚至有傳說:“喝了鴛鴦泉的水,就會生雙胞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鳳三鴛鴦泉
- 地理位置:廣西河池市鳳山縣城東邊2公里處的鳳凰山腳下
- 著名景點:鴛鴦泉、鴛鴦洞
- 傳說:喝了鴛鴦泉的水,就會生雙胞胎
簡介,介紹,景區簡介,景區特色,特殊景觀的成因,景區價值,相關傳說,
簡介
介紹
鴛鴦泉神秘的是, 泉水各種化學成分含量一樣,水色卻差異迥然,呈現藍、綠色。當地甚至有傳說:“喝了鴛鴦泉的水,就會生雙胞胎”。
景區簡介
鴛鴦泉風景區由鴛鴦泉、鴛鴦洞等景點組成。位於鳳山縣城東1.5公里處聳雲端的鳳凰山腳下,兩口左右平排的小泉,兩泉間隔42米。左泉呈橢圓形,長軸直徑25米,短軸直徑20米,泉水略帶乳白色,望不見底,稱“公塘;右泉呈賀形,直徑25米,水清澈見底,稱“母塘。兩潭泉水常年交會流出形成“淵源九曲的九曲河,淌著清波西流直至匯入巴馬盤陽河。鴛鴦泉三面環山,蜿蜒秀麗,景致迷人,素居縣城八景之冠。鳳山民間稱這兩口泉為“公母塘,據稱,明代大旅遊家、地理家徐霞客來到鳳山後,見到兩口一清一濁的泉水,也覺得比較奇異,卻嫌其名太俗,就改稱“鴛鴦泉”。1945年被中華書局出版的《辭海》收錄而名揚九州。
鴛鴦洞位於鳳山縣城東面,鳳凰山腰,海拔700餘米,為雲貴高原南緣岩溶中高位雙層溶洞,洞長480米,最寬處320米岩廳最高點52米,岩廳面積1.2萬平方米,從洞口進入便是第一層洞,遊程迂迴全長1200米,它的形成,集自然美學觀賞價值和極高的科學考察研究價值於一體,觀賞性在於岩廳乳石崢嶸,氣勢恢宏,奇石造形精妙,宏大之處,景含群山之狀,石筍高達三十餘米,排名世界第二,氣勢磅礴,有如龍騰虎躍,巨龍盤繞,大瀑奔流,有奇浪飛濺,鴛鴦戲水,銀蝶飛舞,各種象形造形,栩栩如生,深邃幽遠,尤以松果狀石筍為主要特色。洞內最大的石幔高約15m,寬6m,顏色潔白,酷似飛流直下的瀑布,剎那間結成了冰柱,凝固在這美麗的鴛鴦洞中。洞口景觀秀麗,仰可手指日月,腑可暢飲鴛鴦泉。
景區特色
泉水三面環山,旖旎秀麗,兩泉常年交匯流出,形成“淵源九曲”的九曲河,碧波西流注入巴馬長壽盤陽河。兩泉相隔40米,泉底長水草,左泉呈橢圓形,長徑25米,短徑20米,泉水略帶藍色,望不見底,稱公塘;右泉呈圓形,直徑25米,泉水清澈如玉,略帶綠色,稱母塘。兩潭泉水水色相異,一清一濁,村民們說,秋冬枯水季節的時候,兩潭泉水清濁更加嚴重。
除了當年徐霞客的到來,多年來鳳山鴛鴦泉許多不為世人所知的奇異現象,吸引了眾多遠近客人慕名前來觀看,其中四種奇異現象最令人尋味。
特殊景觀的成因
地質水利專家分析認為,天然水點水色差異,是由於水的組成成分與光照條件不同所引起。在化學組成上,兩泉水質是一致的。因此,兩泉的顏色差異並非水的化學成分差異造成。光照條件的差異可能是兩泉存在色差的主要原因。由於母塘更靠近山邊,太陽光線入射角存在較大差異,加上公塘、母塘水體深度不一,因此折射、反射條件不同,而且母塘的水草吸收部分光線,從而導致母塘水色相對較深。鑒於兩泉水色呈藍、綠色,也可能是水體中繁殖有藍綠藻,光照角度、泉潭深度、泉底水草的差異,從而造就這一自然奇觀。 至於泉水的消失和回流的原因專家認為可能是溶洞塌陷引起的。他們經過探測,發現鳳山縣到處是石灰岩,不但山上有溶洞,就連湖底也有溶洞和暗流。村民看到的水突然消失的奇怪現象,可能是溶洞塌陷引起的。而泉水的回流,專家估計1937年當地可能下了一場大雨。位於低洼地勢的山湖匯集了周邊大量的雨水。冒出來的泉水有大部分屬於地下水,他們推斷山泉水恢復的原因是地下水位的迅速上漲和回流,因為泉底塌陷後,它的底部發生了巨大變化,可以連通地下的溶洞或者暗流。
景區價值
鴛鴦洞的科學考察研究價值在於反映雲貴高原喀斯特地貌的演化過程和人類發各時期的生態環境。中國地理學會旅遊地理專家楊穎瑜對此洞評價很高,認為鴛鴦洞的品位相當高,可與巴馬縣的百魔洞(天下第一洞)相提並論,洞中松果狀石筍林,在全國也是稱得上一流的。並認為鴛鴦洞的開發潛力很大,前景可觀。廣西區旅遊局規劃處楊永德處長於1998年10月專程到鴛鴦洞考察,稱洞中景色為天下奇觀,並以溶洞走向和洞物分析的科考方式考察此洞,認為這是一個比較完整的古時代,岩溶發育的痕跡,洞中石筍顏色的層次變化,可記錄雲貴高原各個時期生態環境的特徵。1998年12月,日本三名岩溶專家時考察時,認為此洞很有科學考察價值。 1998年3月,鴛鴦洞被鳳山縣旅遊資源調查組考察發現後,立即組織開發,由於洞景獨特,交通便利,旅遊開發基礎好,幾年來,已有許多中外遊客慕名遊覽,鴛鴦洞正名流區內外,它將成為新興的旅遊勝地。
相關傳說
當地還有一個神奇傳說,鴛鴦泉是“敢壯”歌圩最古老的對歌台之一。很久很久以前的三月初七這一天,布洛陀的遠孫男女前來敢壯,他們給始祖布洛陀與母勒甲拜壽過後,大家相約對歌。有一對青年男女在鴛鴦泉旁對歌,他們唱呀唱,兩人整整唱了七天七夜,趕歌圩的人們早就離去了,可他們仍然不肯分離。這件事傳到了布洛陀老祖公耳里,使布洛陀大受感動。於是,他拄著一根拐杖,由小曾孫引領來到泉邊,他看到自己的這對遠孫男孫女已經唱得口乾唇裂。這時,只見他們正在投入地唱著結義歌:願做樹上鳥,願作水中魚;魚兒不離水,鳥兒成雙不分離……
布洛陀聽了直點頭,上前打量自己的這對後人,心疼地說:“孫呀,把嘴唇都唱的乾裂了,先唱口水吧!……既然你們都不肯分離,那就做一對水面鴛鴦吧!”說著,打了一瓢泉水,送到這一對男女面前,青年男女喝下泉水,立即變成一對鴛鴦,向泉中央撲去。
從此,這眼清泉水面常年游著一對鴛鴦,從不間斷。真是:樹根相纏水相連,敢壯戀歌情綿綿;祖公母娘牽手去,留下萬古鴛鴦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