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晚的鳥腳類更為大型,但並未達到長頸、長尾蜥腳類恐龍般的巨大體型,部分蜥腳類恐龍被鳥腳類取代;最大型的鳥腳類,例如:埃德蒙頓龍與山東龍,身長並未達到15米。歷史上,大多數未確定的二足鳥臀目恐龍被劃分到鳥腳下目。其中大...
在種系發生學的分類中,三角龍通常作為恐龍定義中的一個參考點;恐龍被定義為三角龍與新鳥亞綱(現代鳥類)與共同祖先,的所有後代。而鳥臀目的定義為:所有親緣關係與三角龍接近,而離現代鳥類較遠的擁有共同祖先之物種。物種起源 很多...
靈龍是一種鳥臀目、鳥腳亞目的恐龍,生活在侏羅紀中期的亞洲,它是小型的植食恐龍,約1.2米長,0.6米高,其名字的意思是“靈敏的蜥蜴”。所以單從名字上看,就能知道這是種很靈活的動物 [1] 。
小化石龍(L. minimus):鳥腳下目的基礎物種,有可能就是奔山龍,疑名。古生物學 編輯 語音 化石龍的不同物種只有很少資料可供研究,但作為棱齒龍科或基礎鳥腳下目恐龍,它有可能是小型、草食性及雙足的恐龍。科學分類 編輯 語音 界...
賴索托龍是一種身體輕盈的小型恐龍,在速度上超越掠食它們唯一的防禦手段。優雅的長腿和中空的骨骼輕巧又不失強壯。它們必然在某些方面類似於現生的瞪羚,這些動物大部分時間一邊進食一邊嚴密戒備著掠食者。賴索托龍起初被認為是鳥腳下目動物...
異特龍的骨架和其它獸腳亞目恐龍一般,呈現出類似鳥類的輕巧中空特徵。異特龍是該時期北美洲莫里遜組最常見的大型掠食動物,並位在食物鏈的頂層。它們可能以其他大型草食性恐龍為食,例如:鳥腳下目、劍龍科、蜥腳下目恐龍。異特龍常...
雷利諾龍是種小型鳥腳下目恐龍,身長60到90厘米,體重約10公斤,生存於早白堊紀,首次發現於澳大利亞恐龍灣。雷利諾龍生存在極度低溫的事實,讓許多科學家認為雷利諾龍是種溫血動物。簡介 在白堊紀,澳大利亞的恐龍灣還在南極圈裡。那時...
阿納拜斯龍被認為是加斯帕里尼龍的近親,加斯帕里尼龍是另一種巴塔哥尼亞的鳥腳下目恐龍,但是由於缺乏頭顱骨而很難準確的分類。當最初被描述時,加斯帕里尼龍及阿納拜斯龍都被認為是基礎禽龍類,比腱龍更為進化。但是分支系統學分析卻指出...
閃電獸龍(學名Fulgurotherium)是下白堊紀的一屬恐龍,化石發現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的閃電山脈,該地以貓眼石礦區與恐龍化石而著名。形態特徵 閃電獸龍被分類為棱齒龍科,身長約2米,是種原始鳥腳下目恐龍。模式種是南方閃電獸龍...
納秀畢吐龍(學名:Naashoibitosaurus)是種鳥腳下目鴨嘴龍科恐龍,生存於晚白堊紀,約7300萬年前。化石發現於美國新墨西哥州聖胡安縣的嘉德蘭組,只發現一個部份骨骼。這個化石最初被傑克·霍納(Jack Horner)歸類於小貴族龍。納秀畢...
橡樹龍擁有喙狀嘴與頰齒,與其他鳥腳下目恐龍一樣,橡樹龍為草食性動物。有些科學家認為橡樹龍咀嚼時,將食物置於頰部中。橡樹龍可能是群居動物,並保護孵化後的幼年個體。 它們的鼻孔上側沒有骨梁橫跨其他恐龍幾乎都具有這種構造。剛孵化...
科學家認為畸齒龍較其他鳥腳類更原始。像腫頭龍一樣,上頜前面的牙齒和後面的牙齒之間有一間隙。外形特點 頭顱骨 醒龍與畸齒龍都有非常大的眼睛。眼睛之下的顴骨往兩側發展,這特徵同時見於角龍下目恐龍。大多數鳥腳下目恐龍的顎部...
熱河龍(屬名:Jeholosaurus)是鳥腳下目恐龍的一屬,生存於白堊紀早期的中國。熱河龍是小型、原始的鳥腳類下目恐龍,屬於棱齒龍類(被視為並系群)。簡介 已經發現兩個標本,化石發現於遼寧省北票市上園鎮的陸家屯,該地屬於義縣...
前扁臀龍(學名:Proplanicoxa)是鳥腳下目禽龍類恐龍的一屬,生存於白堊紀早期(巴列姆階)的英格蘭,約1億2600萬年前。中文學名 前扁臀龍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
阿納薩齊龍(Anasazisaurus),是一種鳥腳下目鴨嘴龍科恐龍,生存於晚白堊紀,約7400萬年前。該恐龍化石發現於美國新墨西哥州聖胡安縣的嘉德蘭組,只發現一個部份顱骨。這個化石最初被傑克·霍納(Jack Horner)歸類於小貴族龍。阿納薩齊...
帕克氏龍(屬名:Parksosaurus)帕克氏龍的化石包含一個關節相連的部份頭顱骨與部分骨骸,顯示它們為小型、二足、草食性恐龍。帕克氏龍是鳥腳下目棱齒龍科的一屬恐龍,化石發現於加拿大亞伯達省的馬蹄峽谷組,年代為上白堊紀的馬斯特...
腱龍(屬名:Tenontosaurus)是種體型中到大型的鳥腳下目恐龍。腱龍原本被認為屬於棱齒龍類,但自從棱齒龍類不在被認為是個演化支後,腱龍現在被認為是種非常原始的禽龍類。腱龍長6.5-8米,草食性動物,活躍於白堊紀早期的北美洲,屬鳥臀...
絲路龍(屬名:Siluosaurus)在中文意為“絲路蜥蜴”,意指該恐龍的發現地點。絲路龍是鳥腳下目恐龍的一屬,化石發現於中國甘肅省的新民堡群,地質年代屬於下白堊紀巴列姆階到阿爾比階。正模標本(編號IVPP V.11117 (1-2))是兩個牙齒,...
艾爾雷茲龍(學名:Elrhazosaurus)是鳥腳下目恐龍的一屬,位於禽龍類的原始位置,生存於白堊紀早期的尼日。化石最初被歸類於橡樹龍科荒漠龍的一個種,在近年被建立為獨立屬。發現與命名歷史 正模標本(編號MNHN GDF 332)是一個左...
苦龍(學名:"Gadolosaurus")是個蒙古上白堊紀的鳥腳下目恐龍,是個非正式名稱。雖然這個名稱是在1979年出現,但因沒有正式的描述,所以狀態是無資格名稱。苦龍首先出現於一位日本古生物學家的書本中,用作為一幅幼年恐龍骨骼相片的...
禽龍(學名:Iguanodon,意為“鬣蜥的牙齒”),屬於蜥形綱鳥臀目鳥腳下目的禽龍類。禽龍是種大型鳥腳類恐龍,身長約9到10米,高4到5米,前手拇指有一尖爪,可能用來抵抗掠食者。它們主要生活在侏羅紀和白堊紀(距今6500萬—2億年)...
何耶龍(學名:Haya)是鳥腳下目恐龍的一屬,是種基礎型鳥腳類恐龍,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蒙古國。何耶龍敘述 編輯 語音 在2002年到2007年,蒙古國科學院的挖掘團隊在戈壁沙漠的Khugenetslavkant發現數個保存良好的獸腳類化石,屬於Javkhlan...
眾神花園龍是鳥腳下目禽龍類恐龍的一屬,是種植食性恐龍,化石發現於美國科羅拉多州,地質年代約1億1200萬年前,相當於白堊紀早期的阿普第階到阿爾比階交界。禽龍的近親。中文學名 眾神花園龍 拉丁學名 Theiophytalia 界 動物界 門 ...
道羅齒龍(學名:Dollodon)意為“道羅的牙齒”,是種鳥腳下目恐龍,生存於白堊紀早期的歐洲,年代為巴列姆階,也可能是阿普第階。形態特徵 道羅齒龍是種輕型禽龍類,身長約6米。生活習性 是種草食性恐龍。分布範圍 道羅齒龍的化石...
賴索托龍起初被認為是鳥腳下目動物。然而,最近保羅·塞里諾(Paul Sereno)的研究顯示它可能代表目前已知最原始的鳥臀目恐龍之一。賴索托龍的分類歷史相當複雜,長期以來與法布爾龍混淆,法布爾龍是相同地區發現的另一種小型鳥臀目動物。在...
它們是頜齒類里,裝甲亞目的姐妹分類單元。角足亞目的特徵是下頜牙齒有一層琺瑯質。它們的牙齒咀嚼時磨損不平均,並發展成銳利的脊狀,可讓角足亞目比其他鳥臀目恐龍切碎更堅硬的植物。它們可分為兩或三個演化支 。第一個是鳥腳下目...
數個關於鳥臀目的研究,例如Butler(2005年)、Barrett等人(2005年)、徐星等人(2006年)、以及Butler等人(2007年)的研究,發現原始鳥臀目恐龍與原始鳥腳下目恐龍有些演化關聯,但每個研究提出的演化關係都不同。這領域自從80年代晚期...
鬣蜥巨龍屬(學名:Iguanacolossus)是鳥腳下目禽龍類恐龍的一屬,是種草食性恐龍,位於禽龍類的原始位置 鬣蜥巨龍屬(學名:Iguanacolossus)是鳥腳下目禽龍類恐龍的一屬,是種草食性恐龍,位於禽龍類的原始位置。正模標本(編號UMNH ...
鳥腳亞目恐龍”。單詞用法 N any herbivorous typically bipedal ornithischian dinosaur of the suborder Ornithopoda, including the iguanodon 鳥腳亞目恐龍 短語搭配 ornithopod detail 鳥腳下目 ornithopod dinosaur 鳥腳類恐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