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蜥是爬行動物中比較古老的一類,體長15—30厘米,尾長23厘米左右,體重50—100克,身體可以分為頭部、頸部、軀幹部、四肢、尾5個部分。頭部較高,頭部和體形與蜥蜴相似,頸部以下的部分,特別是側扁的尾巴,既有棱嵴狀的鱗片,又有許多黑色的寬橫紋,則又很像揚子鱷,所以被稱為鱷蜥。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鱷蜥科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爬行綱
- 亞綱:雙孔亞綱
- 目:蜥蜴目
- 亞目:蛇蜴亞目
- 科:鱷蜥科
物種信息
2007年04月25日屏東縣科技大學成功復育有史前活化石之稱的“瑤山鱷蜥”,這種鱷蜥生長在廣東、廣西山間溪流里,全球數量不過數百隻,屏東科大利用4隻走私而遭海關沒收的瑤山鱷蜥,順利繁衍出20多隻。
據台灣東森新聞報導,瑤山鱷蜥從175萬年前出現至今,十足是史前的活化石,由於其體型像蜥蜴,尾巴扁扁的像鱷魚,故得此名,在分類上則自成一屬一種,十分珍貴。目前瑤山鱷蜥只在廣東、廣西和越南北部存活,生長在山間溪流里,主要吃些小蟲、小魚和青蛙,數量只有幾百隻,是大陸一級保護生物。
5年前,屏東科大接收海關查緝的4隻瑤山鱷蜥,開始進行復育工作,結果順利繁衍出28隻,讓族群數量變成32隻。有趣的是,在人工環境中,復育的瑤山鱷蜥改變了野生時大部分都在睡覺的習性,不像大陸的鱷蜥一樣有冬眠現象,反而常常在找東西吃;台灣的瑤山鱷蜥體型也較大,3歲的體型是大陸5歲大的體型,但經DNA比對確定是同種。
照護人員丁厚尹表示:“預計會輸出十幾隻到二十幾隻的瑤山鱷蜥到大陸,會建立一個野放的圈養族群,我們也要避免這邊的近親繁殖,送到那邊的話,他們有更多的種源可以做更妥善的利用。”